摘要:學校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 家培養現代化人才的戰略性措施。青年學生正處于知識積累和職業技能學習的關鍵階段。在這樣一個特殊重要的社會群體中展開軍事理論教育,對于提高全民國防、全民素質、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字:軍事理論
近幾年來,美國戰爭大片開始沖擊我們的視野,不僅 宏大的戰斗場面吸引我們的眼球,其嶄新的戰爭理念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尤其是 2003 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后,美軍圍繞“斬首行動”實行聯合作戰,其綜合集成、一體化作戰模式讓我們耳目一新。無論是虛幻的戰爭大片還是真實的伊拉克戰爭,顯然這種作戰模式跟我們意識中那些戰爭模式不一樣。而是一種全新的,高科技的戰爭,也就是我們軍事理論中所提到的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萌發于 1980~1983 年美國提出的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直到 1991 年的海灣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比如衛星、GPS 等,開始在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信息化戰爭初露端倪。這場戰爭可以被看作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對于信息化戰爭,我國從上個世紀 90 年代才提出要打高技術戰爭,并提出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就是說,我軍已經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
1999 年科索沃戰爭,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戰爭。它的特點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進行作戰,地面部隊自始至終沒有進入,信息化裝備大量應用,最后實現戰爭零傷亡。其后是阿富汗戰爭,實現了網絡化、互聯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隊,而是一個個小戰斗分隊,指揮官在后方通過網絡監視大屏幕進行指揮。2003 年的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戰爭,實現了戰爭直播,死傷人數很少,進展速度很快。這三場戰爭都是信息化戰爭的初期階段。
隨著科學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軍事變革處于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當前我們指的這場新的軍事變革,主要是以信息化為核心,以信息化戰爭為主要目標的一場新的軍事變化,這場新軍事變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過實戰驗證。美國發動了四場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都是新軍事變革創新成果的驗證,所以戰爭驗證也是推動軍事變革的一大動因。
推動戰爭形態的變化,主要有這么幾個大的因素。先是社會變革,社會變革對戰爭形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催化作用,我們今天講的信息化戰爭,是受信息時代推動。二是科學技術的推進??茖W技術向來是推動戰爭樣式、戰爭形態發展和變化 的助推器,是原動力。我們都知道,沒有核技術就沒有核武器,沒有核武器也就沒有火箭部隊和導彈部隊,當然也就沒有核作戰理論。另外一個動因就是軍事變革的孕育??茖W技術進步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武器裝備的變化要求編制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編制體制的改變,也要求軍事理論進行創新,進而要求整個軍隊進行變化,這樣的一切變化就構成了今天所面臨的軍事局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當代中國青年中,有相當數量的人只知道沉迷于生活的享受,在他們的心里,在他們的世界里,除了戀愛,玩樂,似乎就沒有其他任何事情。于是,愛國情懷,軍事理念,民族意識,在他們的思想里開始淡化,甚至消失。對國防,對軍事,不聞不問,長此以往,必將極大的削弱我們的軍事力量,因為,青年人是祖國的下一代領導者。
試想,如果真的發生了戰爭,這些奶油化的青年,怎樣端起武器,奮勇殺敵?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青年問題的嚴峻性,并且在現在,就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在大學進行軍事理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必須認真對待,給予高度的重視。作為當代大學生而言,學習軍事理論就顯得十分有必要了,畢竟祖國的一個時期,我們將成為主宰,學習軍事理論,提高自身軍事思想,時刻做到有能力在危急時刻為祖國做出一些貢獻, 同時,也需要通過軍事訓練去提高自身外在的攻擊防御能力,由內而外,綜合提高。這是當代大學生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全國高等學校軍事課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