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軍事高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有著重大影響。而高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到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軍事理論課是我們繼軍訓后的第二次國防教育,它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等,以便我們掌握基本軍事理論,達到加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進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眾所周知,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高技術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而且導制軍事高技術領域的開拓和發展。
關鍵字:軍事高技術,軍事建設,經濟建設
自 60 年代以來,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相繼問世并用于戰爭,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戰爭的面貌。因此,無論是誰,不了解當代高技術的發展情況,不熟悉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不理解高技術武器裝備對現代或未來戰爭所帶來的具大影響,就不可能在高技術戰爭中掌握主權,進而立于不敗之地。
一、軍事高技術的定義
軍事高技術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于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按照高技術分類,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航天技術。應用于軍事的高技術主要有偵察監視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電子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術、航天技術、核生化技術和新概念武器技術。因此,對于高技術戰爭的定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是這樣寫的:“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水平的武器裝備,并采取相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p>
二、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征
1.綜合性。軍用高技術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一個技術群體。
2 滲透性。軍用高技術的應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同時還會迅速轉為民用。
3.創新性。軍用高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創新快的特點,同時它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各種創新活動。
4.增效性。軍用高技術能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戰斗能力增強。
5.時效性。軍用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發揮巨大的軍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7. 競爭性。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競相發展軍用高技術。
8.風險性。軍用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性研究,其結果難以預料。
9. 知識性。軍用高技術是以各種科技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更離不開掌握各種知識的高科技人才。
10.戰略性。發展軍用高技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它直接關系到一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軍事高技術的重大影響
(一)新的軍事改革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一場新的深刻變革。這場新軍事變革具有劃時代的特征,實質是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化革命在軍事領域的反映。
(二)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其一,反應高速化。由于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為一種最重要的作戰能力,成為現代戰爭手段的核心,使得戰爭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
其二,戰爭包括主動出擊和防護,高技術的裝備不但能使得主戰方能在攻擊上得到很好的先機,也能在防御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術使得國防變得越來越嚴密,使得國家在戰爭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
其三,高技術使得偵察技術有了飛速的進步,使得偵察不受到許多客觀因素如地形,天氣環境等,的影響,是偵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二廳八方。
其四,高技術使得軍事武器有了質的飛躍,使 得其攻擊范圍更遠,精確度越高。
其五,高技術使得指揮更高效率。指揮在戰爭中占了主導地位,在現代戰爭中,利用高技術的全網絡指揮越來越重要,只有在指揮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以上種種讓我們都發現現代戰爭對于高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他也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到政治建設中,國防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如何理解和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是十分重要的,它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古書有云:“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這些都說明只有使國家經濟繁榮富有,國家武裝力量才能強盛。由此來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系。秦時的商鞅變法不僅使秦朝的經濟有了高速發展而且由于推崇軍功使得軍隊不斷壯大,實現了富國強兵的政策,從而使秦國同意了六國,實現了霸業。
我們發現,國家緊急條件與軍事力量是相輔相成的。黨的十六大報告同樣指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讓我們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它是目前戰爭史上運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一次。而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
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我們應該看到伊拉克國防意志和傳統的作戰模式與現代化裝備齊全的美英聯軍的國防意圖和現代化作戰模式的利與弊。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協調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關系的一個基本要求。為此,應當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視角,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
第一,兩個建設相統一。當今世界,一個國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江澤民同志指出,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和建立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任務,從根本上說,這兩大戰略任務是統一的。一方面,經濟是國防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 部分,加強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如果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這兩大戰略任務出現失衡,必然危及到國家經濟社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兩個進程應同步。國家戰略是一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之間的協調運行,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客觀要求。
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面對我軍發展現實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不相適應,面對祖國完全統一的神圣使命,面對改革開放條件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
隨著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并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于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我們作為 21 世紀的大學生必須加強國防教育的培訓,堅實貫徹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提高保衛國家和建設祖國的意識,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