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財政支持。為了更好地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健康發展,就需要有充足的資金投入。在實際的財政轉移支付中,應該根據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由中央政府來負擔大部分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之所以采取這樣的對策,主要是因為中央政府財力最為雄厚,而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存在較強的外部性,只有讓中央政府負責,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
2. 明確政府間義務教育財政責任。在轉移支付資金責任分擔上,我國應該進一步明確,科學計算各級政府的資金投入比例。具體來說,應該注意如下幾點:
其一,確保中央政府投入經費數量,中央經費是各級政府中財力最雄厚的,根據事權與財權相統一的原則,大部分義務教育轉移資金投入都應該由中央政府承擔。
其二,明確省級政府轉移支付中的責任,省級政府應該以縮小地區間義務教育差距為目標,切實履行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責任。
其三,優化縣級政府籌資機制,逐步提高縣級政府資金投入能力。
3. 完善財政轉移支付的法律體系。要促進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作用的發揮,法制化是重要的基礎,很多發達國家都有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美國就有專門的《義務教育法》,并且有與之相配套的法律,諸如 1958 年制定的《國防教育法》、1965 年通過的《中小學教育法》、《2000 年目標: 美國教育法》等;日本也有《義務教育經費國庫負擔法》,對義務教育財政投入問題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確保了義務教育的普及。我國也應該在《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的基礎上,逐步進行自我完善;針對新出現的問題,多進行方案論證、實際調查,健全我國義務教育相關的法律體系。
4. 加強對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監督。農村義務教育的運轉,不但要解決歷史性的資金欠賬問題,還要切實解決當前存在的資金不足等問題。在農村義務教育資金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切實發揮每一筆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就需要加強對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監督,具體來說,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其一,加強財政內部監督,不斷提高政府部門的自我約束能力,深度規范各級政府職能,貫徹實施事前、事中、事后監督機制。
其二,強化政府外部監督。按照相關程度,由審計部門審查和監督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確保資金額度到位。此外,還要規范審計機關的審計行為,從根本上杜絕裁判員犯規等行為,切實保證財政轉移支付監督的有效性。
其三,強化人大監督。充分發揮各級人大的監管職能,加強人大財經委員會與預算委員會的在財政領域的監督作用,增強農村義務教育財 政 轉 移 支 付 過 程 的 透 明 度,擴 大 其 公開度。
在普及了義務教育以后,農村義務教育發展仍舊面對一個難題,那就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相較于城鎮義務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使得農村義務教育進一步發展受到很大阻礙。本文闡述了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的概念,分析了當前農村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存在的問題,基于此,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