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在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高等教育類型,為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突出貢獻。由于高等職業教育具有雙重屬性,一方面它屬于高等教育的范疇,另一方面它又屬于職業教育的范疇,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體。為了高質量發展高等職業教育,教育部2006年在全國開始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由中央財政出資約25億元資金,地方出資約6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高等職業院校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專業建設。從2006年到2009年全國共建設了100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和440個重點專業,有效地帶動了全國1200多所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和改革發展。伴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歷程,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一直是最重要的保障條件,尤其是在高等職業教育提質增效發展的新階段,更是需要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有力支持。但是,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財政經費投入仍存在不足之處,仍需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一、加大財政經費投入力度,助推高等職業教育優質高效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的職業屬性決定了其培養成本要遠遠高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對高等職業院校的投入水平一定要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作為高等職業院校,它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實訓基地建設為例,實訓基地的投入需要考慮場地的面積、購置設備的價格等因素,購置設備既要從方便教學出發,又要及時采取新技術,因此往往出現一臺實訓設備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情況。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本支出就是實習實訓的材料損耗,學生參與機器設備的實踐,是需要真實的操作環境磨練,機器的投入是一次性的,而耗材的投入是經常性的,因此更加需要有保障的資金支持。而且,職業教育是為經濟社會培養切合需求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職業院校必須緊跟行業企業技術發展的前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換代非???,為保證學生培養的質量和水平,需要及時更新設備,引進新技術,因此,要加強高職學生綜合素養和就業創業能力的培養,充足的財政經費投入是必要的保障。
2011年發布的《教育部關于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高等職業學校逐步實現生均預算內撥款標準達到本地區同等類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生均預算內經費標準。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數據顯示,大部分地區高職生均預算內撥款標準仍遠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水平,2011年全國高等職業院校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平均水平為8010.74元,僅為普通本科院校的56%.為此,2014年,教育部針對全國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水平偏低、各省水平不一的現狀,要求到2017年,各地的高職院校生均財政經費撥款水平平均不低于12000元,希望能改善高職院校財政撥款標準從發展速度和發展水平上均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現狀,從而加強高等職業教育的財政經費投入力度。
二、推行績效撥款制度,提高財政性經費的使用效益
為了規范財政經費的投入,2014年財政部、教育部公布了《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要求各地建立高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機制,防止吃“大鍋飯”的問題出現。因此,在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財政經費投入的同時,績效評價制度是提高財政經費使用效益的必要手段,建立和實行績效撥款制度是未來財政經費撥款方式的重要改革方向??冃芸畹囊蜃又饕獓@高等職業學校的經費投入結構、取得的效益和效果、學生培養質量和水平、經費管理規范性等方面來設定,并按照重要性賦予各績效因子不同的權重。按照績效撥款公式計算每所學校的得分,得分較高的學校經費撥款額度高,得分較低的學校經費撥款額度低,并且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求、限期整改,對于長期得分較低的學校逐步減少撥款額度??冃芸畹姆绞接欣诎l揮財政經費的最大使用效益,能夠體現 財政經費的激勵作用和導向作用。
三、試行按專業撥款機制,引導學校專業設置與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在迅速發展的同時,各個高職院校的專業重合性開始體現,勢必造成資源的浪費。以湖南省為例,2014年湖南有高職院校64所,共開設1685個專業(以2014年公布的招生專業備案數統計),其中開設財經大類專業的學校數達60所,占全省高職院校的93.75%.而開設電子商務專業的有40所,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有38所、開設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有39所、開設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有38所。另外,如會計電算化、軟件技術等專業重復率也非常高。而社會的需求是一定的,過多地專業設置既導致學生培養水平參差不齊,更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培養的人才出現結構性就業困難。
任何一個專業的建設都要占有大量的教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硬件資源主要包括實訓基地、專業設備等,軟件資源主要包括課程資源、師資隊伍等。專業的設置和變動會影響教育資源的配置效率。因此,政府應該通過財政經費的投入加強對高等職業學校專業調整的理性引導,發揮財政性教育經費的導向作用,改革簡單按照生均經費撥款機制對學校進行平均化投入的思路,探索建立按專業核定生均經費標準的撥款機制。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專業增加生均定額系數,對培養目標針對性不強的專業或不適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專業則減少生均定額系數甚至停止給予財政經費投入。合理的專業經費投入機制有助于學校積極開展市場調研、緊貼市場需求辦專業,有助于高等職業教育內涵優質發展。
四、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謀求更多的資金支持
根據《職業教育法》的規定,國家鼓勵通過多種渠道依法籌集發展職業教育的資金。職業教育主要資金來源為財政性教育經費、學生學費、捐贈、其他收入等。據統計,2011年財政性教育經費占高等職業教育經費總額的53.95%,事業收入占高等職業教育經費總額的40.56%,而捐贈和其他收入較少,分別只有0.21%和5.28%,反映出當前職業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的現狀是主要靠財政性教育經費和學生學費支持,而社會力量尤其是作為高職服務對象的企業投入非常有限。但是,職業教育是為行業企業發展培養適用的技術技能型人才,這一特點決定了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培養方式、課程設置、教學過程等要與企業需求緊密對接,學校和企業應該是職業教育不可分割的兩個主體,應該更多地發揮企業的優勢,采取多種措施吸引企業投入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但是目前企業投入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不強,企業沒有投入的強烈意愿;二是根據相關規定,企業捐贈的物品只有捐贈給公益法人資格單位的才可以在所得稅稅前扣除,而捐贈給高職院校的物品不符合這一規定,不能在所得稅前扣除,導致企業捐贈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應積極采取措施,進一步完善有關的法規和制度,進一步明確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采取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措施和政策,通過法規明確企業對職業教育的捐贈資金可以在稅前扣除,通過多種方式,建立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參與作用的長效機制。
總之,財政性經費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在短期內不會改變,這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石。同時,也要通過建立科學的撥款機制,充分發揮財政經費的使用效益和積極導向。要通過各種政策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和企業資本投入職業教育,擴大職業教育的經費來源。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家珍,沈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財政投入的差異分析[J] .職業教育研究,2013(9)。
[2] 浙江省審計廳。全省高等職業院校經費保障情況專項審計調查結果公告[R] .2014.
[3] 朱煥桃,王紅時,胡志文。高職院校專業建設預警機制研究[J] .廣東教育?職業教育, 2014(10)。
[4]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麥可思研究院。2012中國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年度報告[N] .中國教育報。 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