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會,人們日常工作逐漸走向無紙化,網盤、即時交流工具(如 QQ、MSN、微信)、郵箱等技術手段讓人體會到即時溝通的方便快捷和樂趣。問卷調查是掌握實際情況、收集信息的有效手段,筆者的工作經常涉及資料收集、數據統計及結果分析,收發郵件、手工合并電子表格、統計分析結果不僅是日常事務,也是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及學校管理中需要由下至上填報數據的常見形式。隨著技術的發展,電子版問卷系統逐漸成熟,人們不再拘泥于紙質調查的形式,開始轉向基于網絡的電子問卷,更加方便地實現自動統計分析和評價。
早在 2007 年,四川省電教館開展過一次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調研的活動,問卷以 Word 電子文檔的形式下發,到達市區層面,當時各區基本都是以“下發通知-組織調研-問卷打?。斯そy計-電子表格分析”的形式開展調查,收到的問卷數量遠不如網絡調查,而且操作時間久、樣本數量低,數據的有效性相對較差?!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強調,“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結合這一要求,2013年下半年,四川省電教館再次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開展調研。筆者接到此項任務時,時間緊迫,利用下發紙質問卷再回收的方式基本不可能短期完成,因此利用借助“問卷星”設計的調查問卷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的應用文 靳亞南網絡在線調查系統完成問卷的設計、回收、分析成為必然選擇。
筆者結合本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工作的開展,對利用“問卷星”工具開展網絡調查的方法、結果、過程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實踐和研究,并對利用該工具創新課堂應用做出探索,希望能為今后更好地開展類似調研活動或者創新常規應用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利用“問卷星”工具開展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的過程
1. 明確調查對象
根據《關于開展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相關培訓與應用能力現狀調研的通知》要求,各學科教師抽樣比例要求達到 30%。結合文件要求,本次利用問卷星開展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針對成都市成華區所有在職的中小學教師(約 4 000 人)展開,為達到要求的樣本數據(約 1 200 人),筆者通過下發文件、走校動員等方式,確定調查的學校和學科,以實名填報的形式開展本次調研。
2. 生成調查問卷
此次問卷是在《四川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問卷(教師版)》的基礎上,綜合了成華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繼續教育中心、成華區教育局電教館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部的意見修改而成,問卷由 21 個結構化問題組成(20 個選擇題,1 個填空題)。我們利用“問卷星”生成電子問卷,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打開“問卷星”網站,點擊“注冊”成為會員。由于是初期使用該工具,筆者選擇的是免費版(如圖1 所示),功能服務適合對數據分析要求不太高的用戶,相關對比會在本文第四部分“問題與建議”中提出。
(2)用已注冊的用戶名和密碼登錄,頁面有創建新問卷的標示及已經開展的問卷調查,同時展現問卷調查的狀態,如是否正在運行、回收答卷量,可以進行設計、修改、回收、分析等操作。
(3)點擊“創建新問卷”,進入問卷創建界面,選擇“B 導入問卷文本”,將已經制作好的 Word 電子文檔復制到編輯框中(如圖 2 所示)。
(4)預覽問卷,如果跟實際需要不符,對問卷內容進行再編輯。
(5)確認問卷無誤可預覽問卷,點擊“完成編輯”-“發布問卷”。復制問卷鏈接發給調查對象,調查對象完成問卷調查即可。
3. 調查的實施
(1)利用“問卷星”將四川省下發的紙質問卷設計成電子問卷,將鏈接地址作為文件附件下發給各學校,問 卷 地 址 為(現在為不可填寫狀態),問卷最終呈現頁面如圖3 所示。(圖3略)
(2)結合區教育局行政工作布置,組織學校開展問卷調查工作動員會,學校上報填報工作聯系人,專人督促完成調查工作。
(3)結合區教育局工作下發相關文件,問卷填寫時長設置為 10 天。
(4)回收問卷,生成《成華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報告》。
4. 調查結果回收、分析
(1)回收問卷,下載分析結果,分析調查報告。
此時停止問卷填寫。
(2)查看調查報告,選擇自己所需呈現方式,生成、下載調查報告(如圖 4 所示)。
(3)生成報告為 Word 文本格式。報告中問卷開展的時間、回收答卷樣本數、原始數據來源等信息一目了然,同時頁眉加入了版權信息,是可編輯內容,調查方可以根據個人需求修改。結合本次調查內容,筆者將頁眉修改為“成華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相關培訓及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報告——教師版”(如圖 5 所示)。
二、“問卷星”的應用現狀及研究
1.“問卷星”工具的應用現狀
網上調查機構的興起是信息時代信息收集方式的一種革新,它是一個專業的在線問卷調查、測評、投票平臺,專注于為用戶提供功能強大、人性化的在線設計問卷、采集數據、自定義報表、調查結果分析等系列服務。與傳統調查和其他調查網站或調查系統相比,“問卷星”具有快捷、易用、低成本等優勢,已經被大量企業、高校、個人廣泛使用。但是“問卷星”這種模式極少運用于教學中[1]。
隨著此次“成華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現狀調查”工作的開展,筆者逐漸將日常工作中數據收集工作與“問卷星”結合。同時,由于讓教師參與填報數據,部分對信息技術比較敏感的教師開始將 “問卷星”工具應用在日常教學工作中。
2.“問卷星”工具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的應用探索
數據填報、統計、分析等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工作中經常用到,如統計管理人員信息,統計裝備申報信息等內容。目前多是下發電子表格,由電教管理教師填報,再由區級電教管理部門匯總、合表、分析。我區有 40 多所學校,這樣每次至少要回收 40 張表格,還要逐一查找哪些學校未交表。雖是簡單的復制、粘貼,但也徒增了一些重復無意義的機械工作。筆者在進行區內視頻會議系統裝備配備統計管理人員信息的過程中,嘗試使用“問卷星”進行數據收集(如圖 6 所示)。
規定的填表時間是 2013 年 12 月 5 日至 8 日,從管理后臺進入,查看原始答案,一是可以隨時看到哪些學校提交了填寫內容,哪些學校尚未提交(如圖 7 所示),方便有針對性地與學校聯系,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過下載分析報告,量化日常管理數據,如哪些學校在規定時間內提交了內容,哪些學校遲交或者未交,從管理上為量化考核提供了數據支撐。三是通過下載原始答案,自動匯總數據,免除了重復合表的工作量,提高了日常管理效率。
目前筆者的數據統計方面工作都以“問卷星”調查的方式開展,至少進行了 4 次數據填報工作。同時,學校對該工具的敏感度也提高了,我區石室初中、石室小學在開展家長對學校工作滿意度調查、家?;右庖娬骷瘯r,都采用了該工具完成數千份的問卷調查和分析統計,效率很高。而如果使用常規手段,需要耗時良久。
3.“問卷星”工具在創新課堂中的應用探索
通過數次接觸,部分教師對“問卷星”工具在課堂中的應用產生興趣。從問卷設計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問卷星”支持單選題、多選題、填空題、測試類單選、測試類多選、測試類填空(在企業級版本中有此功能)、排序類、表格類、圖片類等多種題型,很符合學校常規教學中對于知識點強化的在線練習、及時反饋、分析統計、查找重難點等要求,所以一些教師開始探索“問卷星”
工具在創新課堂中的應用。成都市第四十九中學的生物教師劉登云曾與筆者就期中生物復習測試試卷如何利用問卷星工具生成電子試卷、如何利用移動網絡教室開展常規測驗、如何利用問卷星工具快速及時反饋得到類似于網閱系統的數據分析展開討論,前期已經完成試卷的設計和導入,部分學生完成了測試,還未大規模使用,但是快速收集數據、及時反饋學生完成情況的成效明顯。
目前筆者所在的成華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組正思考如何整合現有的成熟工具,提高信息化課堂的教學效率,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帶給常規課堂的便利,“問卷星”工具正是一個很好的開端。
三、問題與建議
1. 由于筆者前期使用的都是“問卷星”免費版,發布問卷前都會提示分享問卷星的鏈接,問卷發布后存在“問卷星”的廣告信息和版權信息。對此,筆者建議如果涉及敏感信息或對數據安全要求較高的統計工作,可以嘗試使用企業級版本。
2. 問卷星工具對于同一個 ID 重復多次填寫問卷,無法限定多次統計。例如,設定了 A 學校與 B 學校填寫某張表,原則上設定的是 A,B 各完成 1 張問卷即可,但是如果 A 學校重復多次填寫,后臺數據無法剔除無效數據或者多次重復數據,增大了后期數據提取和分析的難度。如有類似情形,建議:一是在設定問卷初期將選項設定好;二是可以采用實名填寫的方式;三是從填寫時間先后判斷,酌情采用最新數據。
四、結束語
筆者從使用“問卷星”到撰寫完成本文,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對該工具在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都還處于探索階段,所以難免存在一些不足。但是,高效的工作、高效的教學是信息社會發展的趨勢,“問卷星”能夠實現一些統計分析功能,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便捷,在日常教學、工作中的應用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信息時代,我們應致力于這些通用工具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施秋萍 . 基于“問卷星”設計的實驗報告在計算機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