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最大特點在于其具有開放性,教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等必須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現實。 職校如果閉關自守,很難有所作為。我們應努力構建開放式的現代職校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人才,來適應社會的需要。幼師專業的學生比較特殊,由清一色的女生構成,具有觀察力敏銳、形象記憶強、口齒伶俐、語言流暢、想象力豐富、善于形象思維等特點,但學習的主動性差、興趣不足、效率不高。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導她們多看、多思、多說、多動,鼓勵她們勤于思考、敢于質疑、敢于爭鳴,在開放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有著許多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優越性,它將聲音、圖像、文字集于一體,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能更有效地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使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使教學工作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幼師專業理論課的教學中,學生在多媒體的情境下進行協作學習,實現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信息交互,達成教學目標。
一、開闊幼師學生的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貫是學生圍著教師轉, 所有知識的學習都是從教師的一張嘴中“說”出來的,而學生能聽進去多少算多少,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可以給學生提供認知的感性材料, 使之建立表象,以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促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
例如,語文課上,訓練幼師學生口語的課程教學中,講完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的要素時,需要讓學生從形成幼兒教師職業口語要素的角度分析并評論案例,這時教師出示多媒體播放錄像(此錄像是在假期中去幼兒園頂崗實習時拍攝的), 一幕幕實實在在的幼兒園生活展現在學生眼前:中班午休期間,有兩個孩子起床如廁后沒有立刻回寢室,而是邊洗手邊潑水玩,高興極了,這時教師走了過來……播放到此處,教師按了暫停,讓學生根據剛才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如果你是這位老師,你該怎樣處理現在這個問題呢? ”在畫面的引導下,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活躍起來,有的學生說:“直接讓他們回去睡午覺”;有的學生說:
“要給他們講道理, 不能浪費水資源” ……最后, 學生分析并評選出了幾種最好的處理辦法,其中一種辦法要比錄像上的教師處理的還要恰當,受到了大家的認可:教師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貼在水池邊說:“你們聽誰在哭呀? 噢,是小水滴在哭,他邊哭邊對老師說他是一個非常愛清潔又樂于助人的好寶寶,可是現在小朋友開著水管玩水, 他們不但不能幫助別人,還會流到一個又臟又臭的下水道變成臟水,所以他們才難過地哭了起來……”
二、提高理解能力,突破難點
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準確豐富的知識,從而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幼兒文學課程的學習中,講到的幼兒圖畫故事具有夸飾性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德國系列圖畫故事《狗熊的婚禮》,講述狗熊安東和埃米在舉行婚禮時,一陣春風吹走了安東的帽子和埃米的頭紗,被春風吹走的帽子和頭紗經過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經歷,最后又回到了主人的手中,它們每一幅圖都突出表現了夸飾性的特點。 所謂夸飾,就是通過不同的藝術手段造成畫面內容不同程度的夸張和變形。 這一難點,通過圖畫故事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直觀、生動,學生一看便理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錄音媒體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話,有的配以悅耳動聽的音樂錄制而成的。播放朗讀錄音帶,可以使學生沉浸于某種境界,從而展開想象的翅膀,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語文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話能力訓練時, 教師把事先準備好的格林童話故事《稻草、煤炭和豆子》,通過錄音機給學生播放2-3遍后,讓學生聽故事,記錄內容要點,再根據記錄把這則故事講給大家聽。 學生不但能按要求把內容要點記錄下來, 而且還能夠模仿錄音中的音色和情感把故事講完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同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
四、幫助幼師學生進行普通話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在將來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普通話是教師的職業用語。 所以,普通話的訓練是幼兒教師的口語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訓練。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播放多媒體的朗讀,可以讓學生每天早上跟著多媒體播放的播音員的標準發音朗讀單音節和雙音節字、詞,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學生普通話水平在不知不覺中都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準確的發音會運用到平時的一般口語交際中。 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講故事訓練。 又如,在訓練學生講《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烏鴉和狐貍》的寓言故事,烘托課堂氣氛,使學生邊看邊講,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
五、使學生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
從學生成長角度分析,間接經驗的學習很必要,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親身體驗比道聽途說更可貴。 部分學生覺得當幼兒教師很容易,學習不努力,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和評價他人。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能夠客觀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在學習幼兒戲劇文學時, 我會分組讓學生表演童話劇《小熊拔牙》《“妙乎”回春》《驕傲的小燕子》, 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頭飾,扮演小熊、小燕子、小白兔、小花貓等劇中角色。
在表演時,我會拍攝每組童話劇的全過程后,播放給所有學生觀看, 學生就會從中看出自己和他人存在的問題, 就會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和看待他人, 看到了自己和他人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學習中,會針對自己的不足或弱項不斷努力。
綜上所述,現代教育技術的特點是媒體電氣化,教材形聲化,手法多樣化,以其形、聲、色、情的優勢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作用于學習者的感覺器官,能對大腦皮層產生強烈的刺激。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優化幼師專業語文課的課堂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闊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效率,教給學生“點金之術”“漁獵之技”,培養出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