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倫理學視角下中國高考制度改革分析
【第一章】我國高考改革的倫理觀探析緒論
【第二章】高考制度改革的演變過程及價值取向變遷
【第三章】高考制度蘊含的倫理價值
【第四章】現行高考體制的倫理價值取向
【第五章】落實與完善新的高考制度的倫理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深化高考制度改革的倫理學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五章 落實與完善新的高考制度的倫理措施
5.1 樹立現代效率與公平有機統一的高考理念
公平與效率是人類社會自古至今一直爭論不休的理論和實踐難題。當今社會,高考問題占據了人們就教育所進行的爭論的半壁江山。而高考中人們最關注的又是效率與公平之間的關系。人們對這一問題似乎各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筆者認為,公平體現的是主體參與和享有教育機會、結果的公正性與合理性,而效率表現的是教學質量,即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公平更多的是一種道德價值,效率則體現的是一種經濟價值。絕對的公平最終只會降低效率,因為絕對的公平沒有競爭可言,人的積極性將隨之降低。過于強調效率,必然會造成社會利益分配失衡,社會公平問題凸顯??荚囍械墓胶托蕷v來就非常復雜,它也是兩個難以同時兼顧的目標,往往相互矛盾和沖突,強調某一方面的追求,往往導致另一方面的缺失。
我們認為,隨著高考的激烈競爭,追求公平更為重要。沒有公平就沒有一切,公平是效率得以實現的基礎,即公平為本,注重效率。正是有了這一剛性的制度,社會底層的精英在競爭中有了公平的支點;也正是以公平為基礎,才能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與進步。近年來,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內,使用較高頻率詞匯之一是教育理念,隨著新的高考制度的不斷落實與完善,我們也必須了解各階段的教育理念對教育體系的影響。
第一、中學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對現實教育的一種客觀反映,是在實踐教育中的一種理性建構、更是一種對學校文化靈魂的理性認識。一方面,它以教育實踐為基礎,對教育現實進行分析和反思;另一方面,它通過人們的頭腦對其進行加工,反映出了一種由人體現出來的價值傾向,比如說如何認識教與學以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
對人才質量的評價標準和看法,在更深層次的是對教育功能和意義的理解與看法。
中學教育理念的凝練普遍都是以校長為主,廣大師生為輔,是對"中學教育是什么"的問題進行概括和總結,是以學校的發展思路和管理為出發點,是一個整體的、宏觀的管理哲學問題,具有一定的特性。
首先,中學教育理念引領廣大師生的思想。我們從哲學的視角可以看出,教育理念實質上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價值取向,體現的是一段時期的學校不斷積累形成的歷史傳統以及對學術文化的追求,而這種特征和追求對學生精神力量的發展和目標的形成具有導向作用,指引學生積極向上。
其次,中學教育理念指導中學教學實踐。理念從來都不是一個莫須有的詞,它是在具體的實踐中對其進行指導,是對客觀事務及其發展規律的反映,反過來它在一定的條件下又會對實踐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從教學實踐上看,教育理念能規范廣大師生的行為,對指導他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再次,中學教育理念具有時間性和空間性。教育理念的形成和發展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進行的,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而與時俱進。當今社會,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經濟也不斷發展,出現了不同的新的價值觀念和教育觀念,而這些新的觀念勢必會在人們視野的不斷開闊中得到進一步的增強。中學教育理念和教學實踐的發展與變革也會隨著理念的更新和突破得到更大的改進。
最后,中學教育理念具有遠見性。我們在設定目標的同時要對未來作一種設想,同時要看努力的方向與目標是否一致。它也是對未來的一種期待,更是對未來的一種預見。只有讓這種目標和努力方向相輔相成,才能謀劃出未來的發展。
曾經有位校長這樣談他的辦學理念:"我的辦學理念一方面承載著自身多年的經歷,表達了對教育的理解、希望和渴求;另一方面也在經受教育實踐的考驗。"而其中上面所談到的"希望和渴求"所體現的是對教育理念的一種遠見。遠見性的教育理念是教育實踐活動的引導者,是行動指南。
第二、大學教育理念大學是思想碰撞、學術交流的公共場所,更是一個提升大學生思想境界的殿堂。曾經有人說過:"真正的教育首先應該要滿足自身的發展。教育必須擁有信仰,失去了信仰就不能成為教育,便只是教學手段而已。"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大學能夠促使學術興盛發達,提倡思想自由,包羅萬象。大學之所以為"大",是因為大學"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他提出了"大學生必須要以研究學術為目的"."大學生探討高深學問才是他們的本職,并不是以大學為橋梁作為謀取利益的手段。"我們的學生應當"確定目標,為獲得知識而來。
學法律者,并非是為做官;學商業者,并非是為發財。目標已定,必走其軌".
這一偉大的教育理念不僅在理論上把大學教育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在教育實踐上也促使了北大的進一步發展。這一理念對大學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促進了大學辦學水平的提高。盡管高水平的大學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差異,但是都重視人與社會的共同發展。
首先,大學教育理念體現的是對"人"的關懷與重視。教育從來都是始于人、基于人、為了人,是以人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教育不斷不斷地發現、挖掘人們潛在的智慧與才能,通過實踐不斷提升這種智慧和才能,這是大學教育存在依據和發展的動力。
其次,好的大學教育理念能營造自由、平等的學術環境。曾經有位教育家這樣說過:"大學生命的真諦在于'學術自由、追求真理'".設立大學的目的是傳播知識,推動人們探索真理。學術需要自由,沒有思想自由就會導致精神桎梏,抑制創新。大學是為社會不斷培養和輸送高級人才以及研究高深學問的場所,而人才的培養與學術的研究必須是在自由、平等的環境中進行。"學術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學的靈魂。
再次,大學教育應該促進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有機結合。人文主義是現代社會的精神糧食追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魂魄。在當代中國,高校的辦學理念必須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為前提,追求真善美,推動大學生把人文精神與創新精神結合起來。
最后,大學教育應該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大力提倡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前提下,我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可忽視。我們將以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導引,不斷地分析與反思中國高等教育在改革和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和機遇,探索一條有利于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第三、教育部的教育管理理念高等教育管理理念是黨和國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一個明確完整、表述清晰的高等教育章程對高等院校行使職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協調好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促使高等教育為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
隨著現代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教育方針也在適時地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將對我國高考制度改革目標與途徑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高等教育已經大眾化的今天,中學教育應該重視人們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創新意識;大學教育應該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公平與效率是高考招生制度的兩個維度。它需要考生本人、中學教育、大學教育給予積極的配合,否則就可能顧此失彼,失之偏頗。
5.2 完善效率與公平有機統一的高考法規體系。
高考制度是對申請進入普通高等學校學習的學生準入標準和考試管理辦法的一系列政策、法規的總稱。由于高考競爭激烈及少數考生、考生家長法制觀念和誠信意識淡薄,高考中頻頻暴露了一些問題,如泄題,舞弊,改分等。這些問題的不斷出現反映了高考法規體系的不健全和不完善。直到現在,我國還沒有出臺一部專門的關于高考的法規體系,對在高考中出現的各類違法違紀的行為沒有相應的處罰條例。教育行政部門以一些臨時性的文件或者政策來代替正式的法律法規,這種狀況使高考的公正性與權威性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從而直接影響到高考制度的改革的實施效果。我們必須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平的高考法規體系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迫切要求。
首先,加大與加強考試立法。如在《高等教育法》或者是《教育法》中明確有關高考制度的各項法律法規。同時,允許各地方以上述法律為藍本制定出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法律條例,明確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職責以及各種違法行為的處罰結果。"一方面我們要使法律條文更加細密,另一方面要實行法官回避制度、復審制度和錯案究責制等輔助制度。"其次,建立爭議裁決制度。在近幾年的高考招生考試中,廣大考生與考試機構以及第三方的高校之間的矛盾層出不窮,因此,建立爭議裁決制度刻不容緩。
在這方面天津市做得比較好?!短旖蚴懈叩冉逃龑W校招生錄取爭議裁決辦法》中指出:"在發達國家,普遍存在一些仲裁組織或者叫做中介機構。按照各方自愿的原則解決行業內或民間的糾紛,達到了緩沖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目的。"但是,很多省缺乏這樣的爭議裁決制度。筆者認為,應建立第三方仲裁組織,來確保雙方教育爭議的仲裁具備公正性、公平性。第三方仲裁組織一般可以由相關領域中具有影響力的專家和學者組成。
總而言之,高考制度的改革發展與完善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任務,不可能一帆風順、一蹴而就。這就需要我們本著一種務實謹慎、認真負責的態度?,F階段的高考制度的改革既要有長遠目標,又要立足于當前的現實情況。只有以現代倫理理念為指導來改革、完善高考制度,才能為民族的繁榮富強挑選出更為優秀的人才,才能促進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