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干字當頭。貴州正以積極的、追趕型、跨越式的姿態和行動呈現在國人和世界面前。交通建設發展為貴州后發趕超、跨越發展鉚足了后勁;建設中的水利工程遍及黔中大地;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貴州到,汽車跳”,歷史上曾有很多關于貴州地理條件及交通落后狀況的無奈描述。貴陽北收費站收費員李金娜,則別有一番感慨。李金娜說,“2005年的時候,我一天最多需要完成1000輛車的收費,現在高峰期一天內要完成2000余輛車的收費工作”。2010年,貴陽北站的年車流總量為6059851車次,2011年增長到7154633車次,短短一年間增加百萬余輛車次。
10余年來,貴州搶抓機遇,不斷加大交通建設力度,改寫了“黔道難”的歷史,貴州的“三不”(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邊)正逐漸被“兩近”(近海、近邊)取代。
1998年,國家有關部委在政策、資金上開始向西部地區傾斜。這一年,省政府作出《關于加快公路建設的決定》,把公路建設作為全省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抓緊抓好,積極為公路建設提供寬松的投資環境,加快公路建設,以公路建設帶動全省經濟加快發展。
西部大開發拉開了貴州交通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帷幕。
“十五”期間,貴州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約為602億元,約為“九五”期間固定資產投資的3倍。其中公路及內河航運完成483億元(含汽車站場建設),鐵路完成109億元,民航機場完成10億元。2005年,貴州省綜合交通完成客運量64177萬人,客運周轉量305.67億人公里,貨運量完成19637萬噸,貨運周轉量完成572.13億噸公里?!笆濉逼陂g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9.7%、11.5%、11.0%和3.9%。
2008年末,在原有高等級公路骨架體系的基礎上,貴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全省縣縣通高速公路的宏偉目標,并計劃在2030年前,建成總規模約6851公里的高速公路,形成“六橫七縱八聯”的高速公路網絡(簡稱“678”網),建立起省內高速公路連片成網、與周邊省區高速公路縱橫貫穿的現代化公路運輸系統,進一步凸顯我省作為西南地區交通樞紐的主體地位。
“十一五”期間,通過建設公路、鐵路快速大通道,貴州作為西南腹地的區位優勢日益凸顯。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貴州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023公里,鐵路營運里程達2066公里,全年鐵路運輸旅客3259.8 萬人次;新增通航城市8個,加密航線34條,全年貴陽及其支線機場共完成旅客運輸746萬人次,為旅游業加快發展、加速轉型提供了強力支撐;共有三條高鐵開工,創歷史之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507公里,比過去17年的總和還要多。
國發2號文件指出:堅持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位置。如今,作為“西南重要陸路交通樞紐”, 貴州將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時期建成貴陽、六盤水、畢節、安順等一批鐵路樞紐和貴陽、遵義、六盤水、畢節、都勻等公路運輸樞紐。昔日因交通制約而顯得偏遠、封閉的貴州,正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一步一個腳印實現著“通江達?!眽?。
(責任編輯/周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