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指廣西西南部沿海經濟發展區域,由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四個城市組成。廣西要獲得跨越式發展,最便捷的路徑是作為中國與東盟合作的前沿和橋頭堡,北部灣地區則在廣西經濟發展中充當連接多區域的重要通道的作用。2008年1月,國家正式批準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進入國家戰略階段,北部灣經濟區以廣西不到五分之一的面積、四分之一的人口,創造了三分之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占全區財政總收入近40%,成就顯著。
2008年起,廣西北部灣地區的發展狀況得到了眾多學者的關注,主要有北部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和挑戰研究、經濟發展態勢的研究、北部灣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等,但評價北部灣經濟發展狀況的研究不多。陳振宇將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結合,對2008年北部灣經濟區中的縣份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其經濟發展差異。王大王運用因子分析法,選取了2008年的數據,對北部灣城市群中各個城市進行綜合評價。謝想運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法,選取了2010年的數據,將北部灣的城市與國家級規劃經濟區另外11個城市進行經濟發展比較??梢妼Ρ辈繛辰洕难芯恐?多是選取某一年的數據進行評價,數據的分析被置于一個靜態的層面,缺乏縱向對比。本文選取2007年與2012年的數據進行對比,以廣西其他10個城市作為參照物,對比研究,對北部灣經濟區內各城市經濟取得的成就給予定量驗證。
一、理論與模型
\\(一\\)指標選取
廣西地處中國西部,在指標選取上參照統計局公布的西部地區10項主要經濟指標,通過查閱《2008年廣西統計年鑒》、《2013年廣西統計年鑒》以及2007年和2012年廣西各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確保數據的可對比性、全面性的前提下,選取9個指標用以衡量廣西各地經濟發展,即:地區生產總值,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性收入,地方財政一般性支出,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采用標準化法\\(Z-score\\)處理原始數據,消除不同量綱所帶來的影響,得到9個變量并命名為X1-X9\\(見表1\\)。
\\(二\\)評價方法
為盡可能全面地評價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通常會使用多方面的數據,由于數據間存在的相關性,導致所使用的數據可能重復。因子分析法可以在原有數據的基礎上提取出不相關的公共因子,這樣既能減少變量的數目,又能高度概括原有變量數據中的信息,避免重復使用數據。針對變量做因子分析的模型如下:假設有p個原變量x1,x2,…,xp,每個變量的均值為0,標準差為1,這p個變量能用q\\(q
模型也可以用矩陣的形勢表達為:X=AF+ε。其中,X為原變量,F即為提取的因子,A為因子載荷矩陣,aij\\(i=1,2,…,p;j=1,2,…,q\\)稱為因子載荷,ε為特殊因子,表示公因子未解釋的原變量部分。
二、實證分析
\\(一\\)巴特利特球形度檢驗
選用軟件SPSS20.0for windows,將表1數據導入SPSS中,分別對2007年與2012年的經濟數據進行分析。通過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得出中2007年與2012年的KMO值分別為0.784與0.545,皆可以進行因子分析,P值均為0.000,數據來自正態分布整體,可以進一步分析。
\\(二\\)因子分析
1.對2007年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提取出三個公因子,結果如下:
從表1表2中可以看出,2007年廣西各個城市的主要經濟數據共提取了三個公因子,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64.124%,第二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 為14.197%,第三 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為11.619%,提取的三個公因子已能大部分\\(89.94%\\)解釋原有的數據。其中各個公因子的表達式為:
2.對2012年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提取出兩個公因子,結果見表3:
由表3表4可以看出,2012年廣西各個城市的主要經濟數據共提取了兩個公因子,第一個公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為71.106%,第二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為11.879%,提取的兩個公因子已能大部分\\(82.985%\\)解釋原有的數據。其中各個公因子的表達式為:
\\(三\\)綜合分析
依照提取的公因子,求取其綜合得分并進行排名。由表5可以看出,北部灣經濟區的四個城市,南寧的經濟發展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經過五年的發展,欽州市的經濟實力排名保持不變,北海市排名從第11位上升為第7位,防城港排名從第12位上升至第11位。
三、結果與討論
2008年后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五年間,南寧、欽州、北海、防城港在廣西地區的經濟實力地位有所上升,其中北海市的發表較為快速,防城港市取得一定發展,欽州市的經濟地位則保持不變,南寧市作為廣西首府,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經濟地位無法撼動,對拉動其余三座城市的發展有一定作用。驗證了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在規劃的頭五年間取得了進步。
由于數據獲取的原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這一指標的缺失,有可能導致結果出現偏差,望有后續學者對此進行補充。評價一個地區的綜合實力的方式多種多樣,由于因子分析法具有可消除多重共線性的優點,但缺乏研究方法的多樣性。在提取公因子階段,2007年與2012年的數據由于之間的差異,提出的公因子數目并不一致,公因子未能解釋的部分不一致,這有待進一步的改進。最后,僅選取2007年與2012年兩個年份的數據將數據分析固定在靜態層面,建議后續學者選取五年間的連續數據,以保持數據的動態性。
參考文獻:
[1]韋善豪,刁承泰,覃照素.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理性思考[J].經濟地理,2009\\(9\\):1459-1463.
[2]陳振宇,胡寶清,毛蔣興,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經濟發展差異綜合分析[J].廣西社會科學,2009\\(12\\):25-28.
[3]北部灣辦公室.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五年發展大事回顧[BE/OL].
[4]楊祥章.泛北部灣經濟合作面臨的挑戰和發展前景[J].學術探索,2009\\(5\\):62-67.
[5]傅遠佳.北部灣開放型經濟發展態勢及路徑創新[J].宏觀經濟管理,201104\\):62-64.
[6]陳文捷,溫麗玲.廣西北部灣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J].生態經濟,2010\\(8\\):79-83.
[7]王大王,伍艷春,張雪如.廣西北部灣城市群綜合經濟實力評價[J].企業導報,2010\\(04\\):166-167.
[8]謝想.基于DEA的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經濟發展評價[J].商場現代化,2012\\(16\\):53-54.
[9]王立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公平與效率的認識與實踐[J].生產力研究,2011\\(4\\):120-121+143.
[10]曹欣雨.優化進出口商品結構轉變外貿增長方式[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1\\):142-143.
[11]張永利.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序中的應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