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一帶一路”戰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一帶一路”戰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2023-11-20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我國“一帶一路”的建設面臨的挑戰分析
【緒論】影響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因素研究緒論
【第一章】 “一帶一路”戰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第二章】 “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基礎與條件
【3.1 - 3.4】中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投資風險
【3.5】以美國為例的區域外大國的介入
【結語/參考文獻】我國絲綢之路戰略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一帶一路”戰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中亞四國進行國事訪問時,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曾提出“為了使我們歐亞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我們可以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

在此之后,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了《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演講,在演講中提出中國愿與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攜手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此后,中國不斷積極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在之后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關于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內容出現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一文中。在2014年召開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將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

中國提出的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一脈相承的關系,都是古代絲綢之路的繼承和延伸,借力古代絲綢之路已有的各國之間友好交流的文化氛圍進一步發展與亞非歐國家之間的關系,其中一個側重發展完善陸上通道,一個側重發展完善海上通道,但其內涵又是貫通一體的。共同建設新時期的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是為了全面深化提升中國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構建全新國家安全戰略體系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中國夢。面臨國際形勢日益嚴峻化,國內社會經濟日益復雜的情況下,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強調區域國家之間在政治、經濟、貿易、文化等多方面進行合作的必要性?!耙粠б宦贰睉鹇缘某雠_是符合當今世情國情的發展變化的,在探討該戰略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之前必須對其內涵進行界定。

第一節 “一帶一路”的內涵界定

絲綢之路古已有之,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國,是一條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它不僅促進了東西方國家之間的貨物交換、貿易往來,同時也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通道。古代絲綢之路從廣義上來說可以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根據其運輸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的。陸上絲綢之路是西漢時期的張騫以及后來東漢時期的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所開辟的,起源于今天的西安洛陽一帶,途經甘肅、新疆,沿綠洲和帕米爾高原通過中亞、西亞和北非,最終抵達非洲和歐洲。因中國大量的絲綢經由此路向西運輸,中國的絲綢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他們把古代中國稱為“絲國”,絲綢之路也因此得名。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海上交通的重要路線,除了通過橫貫亞歐大陸的陸上絲綢之路與亞歐非國家加強貿易往來之外,古代中國也重視海上交通的發展。根據航行方向的不同,歷代海上絲綢之路一般被分為三大航線,分別是東洋航線、南洋航線和西洋航線。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出發至朝鮮、日本一帶;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出發至東南亞諸國;西洋航線是由中國沿海港出發至南亞、西亞和東非等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時提出,中國可以與歐亞各國利用創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構想的出臺也是中國用創新的視角在古代絲綢之路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的當代經濟貿易合作的升級版,以新的形式把中國同歐亞國家的互利合作不斷推進到新的歷史高度,使得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敖z綢之路經濟帶”,它主要有三個走向,從中國出發,一是經中亞、俄羅斯到達歐洲;二是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三是中國到東南亞、南亞、印度洋。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聯通亞歐兩大洲的經濟橋梁,一頭連著經濟發展迅速的亞太經濟圈,另一頭連著發達繁榮的歐洲經濟圈,它將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沿途經過的國家人口眾多,市場規模較大,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將給沿線地區和國家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敖z綢之路經濟帶”涉及地區國家廣泛,在地理上以中亞、南亞、西亞和東南亞為指向,而中亞無疑是首當其沖,三條線路中的兩條都涉及到中亞地區。

中國同中亞要堅持世代友好,加強溝通協調,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共同致力于建設和諧地區;要堅持相互支持,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打擊“三股勢力”,為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中國和中亞國家的發展面臨難得的機遇,要不斷增進互信、鞏固友好、加強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繁榮,為各國人民謀福祉。①“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有兩條,一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二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南太平洋。②廣義上的“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應該是一個十分具有包容性的概念,除了包括中國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和東非的聯系以外,它還包括從中國的沿海港口出發與世界其他各國建立的海上貿易通道,諸如中國與大洋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之間的聯系,而東南亞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十字路口和必經之地,所以也將成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首要發展對象?;跉v史和現實的原因,在中國和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十周年的特殊歷史時期,為促進地區發展,加強國家的合作,高度肯定過去的“黃金十年”,共同迎接中國和東盟國家未來的“鉆石十年”,中國提出了“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構想。它是當前我國面對世界格局和國際形勢發生復雜變化,主動與東盟地區國家聯手創造合作、和平、和諧的國際環境的手段,同時也有助于提升我國的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節 “一帶一路”戰略出臺的背景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國已經形成基本的開放格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東部沿海城市開始,但在面積廣闊、人口眾多的中西部地區開放水平相對較低,東部城市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造成中國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較大。十八大提出“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的發展要求,以及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構想,從改革開放的角度來看,也是全面深化中國改革開放的需要,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覆蓋著中國廣闊的西部地區,通過區域合作,有助于當地經濟發展?!耙粠б宦贰钡慕ㄔO,可以從陸上和海上多方位全面提升中國的開放水平和開放層次,加快開放進程。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已經與許多國家建立了良好的經貿合作關系,包括從雙邊國家到多邊國家之間的合作,再到成立自由貿易區,都是中國加強對外交往、深化改革開放的方式。尤其是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猛,更是在 2010 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使得周邊國家獲利,但是周邊國家在搭乘中國經濟順風車的同時也對中國產生了防范心理,擔心中國會有稱霸的意圖。超級大國美國也對中國的快速崛起心懷不安,提出“重返亞太”的戰略,主張“亞太再平衡”,并不斷介入南海問題,尤其是一些國家在美國的支持下不斷就南海問題向中國政府施壓,中國與東南亞有關國家的海上爭端迅速激化并且走向復雜化。此外,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設立高標準排擠中國加入,不但阻礙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并且聯合其他國家一起制衡中國。

美國為圍堵亞洲大陸,在亞洲東岸部署島鏈戰略,對亞洲大陸各國產生威懾作用,中國的發展受到美國島鏈戰略的擠壓,必定會尋求應對之策,為了破解中國發展的周邊困局,尋求新的發展空間,中國政府開始尋求與中亞、西亞、南亞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合作,②加強與西部地區國家的交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

“一帶一路”戰略的出臺也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加強區域合作的需要,2013 年 10月中共中央召開了中國周邊外交座談會,強調與周邊國家的合作與交流,更加重視周邊國家對于中國發展的促進作用。中國為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和發展采取了諸多措施,包括2013 年 5 月中國提出與巴基斯坦建設中巴經濟走廊,與印度共同倡議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2013 年 9 月中國提出與中亞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013 年 10 月中國提出與東盟國家攜手共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除此之外,中國還在不斷推進與其他一些國家之間自由貿易區的建設。2013 年中國與冰島以及瑞士分別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其中冰島是作為首個歐洲國家與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具有重要意義。21 世紀是一個相互協作、互利共贏的時代,中國可以借助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力,推進區域經濟深層次全方面的合作,進而深化中國的改革開放。截止到目前,中國在建自貿區 20 個,涉及到32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 12 個,涉及 20 個國家和地區;正在談判的自由貿易協定 8 個,涉及 23 個國家。③由此可見,“一帶一路”的構想凸顯了中國新一屆領導人的外交思想,是中國外交新思路的產物,也是中國外交新布局的組成部分。

第三節 “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

中國與歐亞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與東南亞國家共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雖然是以經濟貿易發展合作為主,但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極大的戰略意義。

一、安全層面:維護地區穩定

“一帶一路”的構建涉及到中國周邊兩個重要的地區,無論是與我國內陸接壤的中亞地區,還是與我國海上相鄰的東南亞地區,中國與二者的關系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發展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與中亞地區關系緊密,僅共同享有的國境線就長達 3000 多公里,尤其是中國的邊疆地區在經貿、宗教、安全等多方面受到中亞地區及周邊國家的影響。中亞作為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鍵地區,它的穩定與否,與我國的安全、穩定和發展息息相關。影響中亞地區穩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區域外大國勢力的介入,還包括中亞地區長期存在的影響區域穩定發展的特定因素。首先因其豐富的礦產資源、油氣資源以及特有的地緣政治優勢,一些區域外大國不斷強化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美國自阿富汗戰爭以來,積極在中亞地區構建以美國為主導的地區安全體系,在中亞地區建立軍事基地,把美國的勢力擴展到了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①另一方面俄羅斯為了維持自己的戰略生存空間也要努力保障其在中亞地區的絕對優勢地位,利用歷史、文化、政治、經濟、地緣等多方面的傳統優勢保持對中亞最大的影響力。其次,中亞地區內部民族宗教關系復雜,自然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是分布不均,引發中亞國家之間的“資源戰”,加之 “三股勢力”、跨國犯罪等因素都長期影響著中東地區的發展與穩定。②“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一方面中國的快速發展可以惠及中亞帶動當地發展,加強中亞國家與大國勢力抗衡的力量;另一方面中國可以為中亞國家打擊“三股勢力”、跨國犯罪等活動提供援助和支持。

中國與“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一些沿線國家存在領土主權爭端,其中包括中印邊界爭端問題以及南海地區領海島嶼爭端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地區國家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邊界爭端是制約中印兩國關系發展的最大障礙,也是印度對華戰略擔憂的深層次根源,并直接影響印度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態度。①同時,南海問題愈演愈烈,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在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支持下不斷激化南海問題,使南海問題走向復雜化和國際化,這對中國-東盟關系的發展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東南亞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是中國構建“一帶一路”的必經之地,中國必須處理好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系,而南海問題就是中國建設“一帶一路”戰略所面臨的最直接、最現實的挑戰?!耙粠б宦贰睉鹇詷嬒氲奶岢?,旨在通過中國-東盟國家之間經貿文化等方面的合作消除因主權領土爭端引起的政治互信缺失,達成政治諒解與合作,為中國和東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環境。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周邊國家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交往越來越頻繁,在經濟貿易往來過程中產生的糾紛不斷增加,這也會影響到中國的地緣政治狀況。中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對全球資源和世界范圍內的貿易交往的依賴程度不斷加強,為了維護國家利益,中國不可避免的要拓展廣闊的海外市場,再加上中國近年來的迅速崛起,引起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周邊國家的恐懼和擔憂。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中國與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存在爭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強國不斷插手南海問題,共同制衡中國。但是東南亞地區對于我國的能源安全形勢非常重要,以“工業血液”石油為例,在 2012 年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 58%②,石油運輸路線單一,大部分的進口原油主要依靠海上運輸進入中國。

其中有五分之四要通過印度洋-馬六甲海峽線路,形成“馬六甲困局”,嚴重影響我國能源安全。③為了緩解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安全困境,中國亟需構建覆蓋中亞地區的“絲綢之路經濟帶”,一方面可以通過中亞國家,陸上連接中東地區,減少對海上運輸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中亞地區能源資源豐富,可以重點開發中亞地區,特別是里海地區的油氣資源,使原油進口不僅僅局限在政治局勢較為動蕩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地區,保證原油供應的多樣化。以巴基斯坦為例,中國努力構建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全長約 3000 公里,起點在中國新疆喀什,終點在巴基斯坦瓜達爾港,旨在建成包括公路、鐵路、油氣管道和光纜管道在內的貿易走廊,進一步加強中巴互聯互通,促進兩國共同發展。④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上瓜達爾港的建設,可以優化中國能源進口的方式,避開馬六甲海峽以及存在主權糾紛的南中國海使油氣資源直接輸送到中國西南腹地,同時還可以降低中國對正在建設中的中緬油氣管道的依賴。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中國構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對于“一帶一路”的建設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示范作用。除了“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外,中國還要積極構建“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在合作和互利共贏的框架內發展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友好關系,保證中國最重要的原油進口運輸線路的暢通。

二、經濟層面:促進經濟發展

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改革開放的程度等原因,中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存在很大的差距,廣大的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水平較低,與東部沿海地區收入差距較大。

中國西部地區多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強民族的凝聚力,保障地區穩定與繁榮?!敖z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從中國中西部地區出發,加強與中亞國家的經濟貿易往來,促進中國和中亞地區共同發展,這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的一個契機。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其中一部分原因得益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步伐,中國經濟在融入全球經濟的同時,發展形勢也越來越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2010 年,中國 GDP 規模首次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 2009 年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后,2012 年,中國對外貿易達到 3.87 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的 3.83 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體。①但是中國的經濟貿易往來在地區上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一帶,對外貿易通道單一,并且過度依靠海上交通。目前在貨物貿易中,進出口總額 87.4%、出口額 86.8%、進口額 88%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從遼寧到廣東沿海一帶),尤其是 68.1%、62.4%、73.1%分別集中于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五省市。②“一帶一路”戰略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旨在加強與中亞、西亞、南亞地區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貫通之后,中國中西部地區的物資出口可以通過中巴經濟走廊到達瓜達爾港直接進入海路運輸,從而節約從中國中西部地區到達東南沿海的運輸費用。③“一帶一路”的提出將為中國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和投資提供新的契機,推動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從而促進中國西部地區的經貿崛起以平衡中國對外貿易的區域格局。

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積極合作,努力消除貿易壁壘,中國不僅可以輸出物美價廉的日常用品,還可以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術和制造設備。中國很多基礎建筑相關行業處于明顯的產能過剩狀態,迫切需要廣闊的市場空間,但是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處于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檔的關鍵時期,國內相關行業的過剩產能很難通過中國自身進行消化,而“一帶一路”戰略將為國內過剩產能提供新的消化途徑?!耙粠б宦贰毖鼐€很多國家都是處于上升期的發展中國家,他們在公路、鐵路、建材等產業領域需求較大,而這些正好是中國的優勢產業,因此,中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對這些地區相關產業的貿易與投資。以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為例,兩國簽署會議紀要,初步確定了涉及鋼鐵、水泥、礦業、化工等領域的 63 個項目清單,這有助于中國的過剩產能走出去,同時促進中國經濟轉型。①中國方面強調“一帶一路”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之路,相關國家之間加強經濟合作,促進優勢互補,“一帶一路”的建設不僅為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為沿線國家創造新的經濟和就業增長點。雖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資源稟賦方面存在明顯差異,但各國可以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發展規劃,充分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優勢互補。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建立了雙邊合作機制,例如在農業方面,李克強總理提出了用中國高鐵建設和泰國大米進行交換的提議,既有利于維護我國的糧食安全,也促進了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在能源方面,我國加強與西亞合作,既能夠滿足我國的能源需求,同時中國為西亞地區提供制造業材料、輕工業產品以及工業制成品,滿足其工業發展需求。②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交流貿易往來中,人民幣已經成為周邊國家和地區的主要結算貨幣,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人民幣表現出較好的可接受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三、文化層面:促進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絲綢之路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包括陸上絲路和海上絲路兩條主要通道。古老的絲綢之路不僅僅使得城市與城市、國家與國家之間聯系起來,更重要的是它架起了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文化融合,有利于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遺產豐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傳入周邊國家,對當地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產生了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也增進了中國與亞非歐各國的聯系與交流。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傳承延續古絲綢之路在經濟、商貿、文化等領域的優良傳統,同時賦予絲綢之路新的時代內涵,為各國之間的人文交流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耙粠б宦贰睂⑼苿友鼐€國家和地區的科技資源共享并且為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以歐洲為例,歐洲在城鎮化建設經驗、生態技術、精密制造等方面對于我國來說都有諸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但是當前歐洲的先進技術以及優秀人才進入中國仍存在很多阻礙,“一帶一路”為中國與歐洲的技術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①“一帶一路”沿線涉及國家較多,國家之間宗教信仰多樣化,有助于宗教文化和思想文化在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傳播?!耙粠б宦贰睂⑼ㄟ^經貿合作進而帶動宗教文化傳播,必然會在各民族宗教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借助“一帶一路”的建設向沿線國家傳播中國儒家思想,傳達中華民族在對外交往活動中堅持平等友好、互惠互利的主旋律,使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耙粠б宦贰痹诖龠M沿線國家經濟交流過程中將會推動歐亞大陸的文明多維交融,倡導多元文化并存、和而不同的世界文明格局,有助于恢復古代絲綢之路文明共榮共生的景象。②無論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的形成都是沿途各個國家之間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的過程,在 21 世紀快速發展的今天,中國再次提出關于絲綢之路的相關設想,倡議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并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持,這也說明中國提議構建的“一帶一路”和古代絲綢之路一樣,始終堅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的理念。③構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要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處理沿線國家之間的關系,堅持和平友好、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建設新理念,讓不同國家的傳統文化在交流碰撞中發揮各自所長,促進文化融合。促進文化交流的方式一般來說可以分為政府交往和民間交往兩個層面。就政府層面來說,主要包括各個國家之間政策的溝通與協調,以及制定相關的政策,為民間交往創造便利條件。中國政府歷來重視自身文化的發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曾多次與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英國、美國等國家互辦“文化年”,中國可以通過“文化年”向其他國家展示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風貌,也可以吸收別國先進文化,加深兩國人民對彼此的認識和了解,對于國家間友好關系的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就民間交往層面來說,主要形式是通過一些民間組織加強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聯系,包括青年交流、醫護人員交流、學者交流等領域,分別在教育、醫療衛生、學術研究各個方面不斷促進人文交流。

文化交流與合作的發展是推動經濟合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要充分發揚古代絲綢之路所蘊含的文化內涵,發掘相同或相似的歷史文化遺產,加強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認同感,通過文化的交流架起國家和地區之間合作的橋梁。同時,為了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還要注重加強建設文化交流平臺,例如希臘教育部原部長季亞曼托普魯等提議設立“絲路文化之都”項目。①這個項目主要是每年由一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組織舉辦文化活動,采用標準化、市場化的運作方式,涉及領域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展覽等各個方面,并由其他國家進行定期評估,建立國家之間人文交流的長期機制。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