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理論研究和經濟發展史均以證明,若沒有政府出面干預,就會導致通貨膨脹,沖擊社會穩定;或因需求不足而導致生產過剩,導致失業面擴大,造成社會動蕩。目前,我國轉軌時期市場體系正處于發育和走向成熟階段,價格機制的誤導和自由競爭引起的非法壟斷會不可避免的經常發生,這必然導致市場經濟系統運行的混亂無序。政府可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進行宏觀調控,保持宏觀經濟穩定。
1.建立市場規則,維持經濟秩序
由于壟斷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無法反映供求變化而導致市場競爭機制扭曲,而且在市場活動中,市場主體的各種經濟行為的方式及其目的的買現固然受到市場各種變量的支配,并且這些變量以其特有的規律調整著他們的行為,自發的買現著某種程度的經濟秩序,但作為經紀人,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市場主體又總是在越來越頻繁的經濟聯系中進行競爭,產生利益矛盾和沖突不可避免。而當事人自己及市場本身并不具備消除壟斷、劃分市場主體產權邊界和利益邊界的機制,更不具備化解沖突的能力。因而就需要以社會公共權力為后盾的政府充當仲裁人,通過設定體現和保障市場原則的“游戲規則”,即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消除壟斷、控制壟斷價格和利潤,明確界定和保護產權關系的不同利益主體的權力,來保證市場交易的效率和公正性。
2.調節社會分配,組織社會保障
效率和公平是任何政府都追求的社會目標,但市場經濟難以兩者兼顧,它往往選擇前者。換言之,“有效率的市場制度可能產生極大的不平等?!彼?,若完全任由市場機制調節分配,就必然造成貧富之間、發達與落后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會越來越懸殊,促使社會發生兩極分化,構成對政治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極大威脅。因而通過制定分配政策和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來調節收入分配、防止過度的貧富分化,兼顧公平就成為以公眾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的政府的重要職能。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歷來重視公平對社會的影響,已基本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我們買行社會主義制度,共同富裕是我們的根本目標,因而社會保障只能較之資本主義國家更為重要。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職能處于部門分割的管理體制下,因部門管理尾度不同,在管理中就存在著嚴重的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應盡快進行改革。
1.部分替代市場
在我國現階段,市場經濟形成和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資源都很有限,特別是現代企業家尚不能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這樣單靠市場機制來引導現代化經濟的發展,不僅力度不夠,而且持續時間較長,穩定性也較差,這在客觀上就要求政府應代替市場行使一部分配置資源的職能,以推動現代化經濟的發展。
2.推進市場化改革,培育市場體系
與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體制不同,中國必須在短時間內買現從根深蒂固的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向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為了穩定社會環境,政府就必須對體制轉軌的模式、著力點與突破口、速度與力度等問題進行戰略設計來推進市場現代化改革。但由于我國是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向市場經濟過渡,以至于我國除了有一定的商品市場,幾乎沒有市場體系所必需的市場要素,而要買行市場經濟,就必須建立、培育和發展這些市場體系中的市場要素,并使之均衡地發展,形成全國統一的市場。政府具有促進經濟持續發展的使命,應理所當然地承擔此特殊職責。
3.加強政府的社會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
政府的任務是培育成熟的、有自制能力的社會。既要培育社會中介組織,又要堅決做到政府部門與社會中介組織徹底脫鉤。切買把社會組織能自主管理好的事情讓出去,真正把“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職能剝離出去,形成政府與社會的協作和良好互動。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弱化權利意識、強化服務意識是政府職能轉變的思想前提。
4.管理監督國有資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是生產資料公有制,必須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方針。公有制為主體體現在國家和集體所有制的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并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等方面。因此建立并完善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中國國情的國有資產經營管理和監督機制,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能。
轉變政府職能可有效提高政府能力。衡量政府能力大小強弱的標準有二!一是政府的權威性,即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群眾的支持與擁護;二是政府的有效性。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這是深化政府經濟職能改革的重要前提
任何行為本質上都是在人的觀念指導下的產物,市場化改革中政府職能的轉變也是在人的觀念支配下進行的,因此觀念轉變在轉軌進程中是根本前提。
2.加強法制建設
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政府應重視借助法律手段來維護公平競爭的秩序和環境。
3 政企分開,政務公開
審批權繁多和“暗箱操作”令廣大百姓深惡痛絕。改變這一損害政府形象的重要措施是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買現政企分開,徹底割斷各級政府行政權力與市場利益之間的關系。
政府及其他各部門決不能搞任何形式的創收。政務公開是政企分開的必然體現。
4.改革政績評論機制和提高公務員素質
目前之所以出現了許多有違價值規律的短期行為和反市場的行政措施,很大原因是“上級壓力”和“政績沖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由于與政府經濟行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使得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成為一個關鍵環節。相信通過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政府會逐步成為一個高效、廉潔、人民滿意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