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中秘關系建設中華人的重要性分析緒論
【1.1】19世紀中期至1874年契約華工抵秘情況
【1.2 1.3】中秘建交至今華僑華人發展情況
【第二章】秘魯華僑華人對秘魯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
【3.1 3.2】宣傳新中國并直接參與新中國與秘魯建交
【3.3】新世紀以來華僑華人全方位參與中秘關系發展
【4.1 4.2】國際格局的演變及影響與華僑華人自身的發展
【4.3 4.4】中國崛起與中秘關系發展為華僑華人提供信心支持
【4.5 4.6】中國僑務政策的改變與秘魯政府對華僑華人的政策
【結論/參考文獻】中秘關系與秘魯華僑華人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五節 中國僑務政策的改變
移民移出地的政治氣候作為一種推力對于華人移民有重要影響,中國的僑務政策同樣對華僑華人這一群體產生著不可忽略的影響。清政府時期的僑務政策較注重于吸引海外僑資或到海外宣慰。1903 年清政府成立商部以后,就制定了《僑商興辦實業條例》、《獎勵華商工商公司章程》和《華商墾荒條例》等。清政府還派員赴南洋各國慰問華僑。但囿于清政府國力羸弱且南美洲路途遙遠等因素,清政府對秘魯華僑華人關注度不高。
民國時期,孫中山倡導保護華僑。他領導頒布的《保護僑民專章》,是近代第一個具有真正法律意義的保護僑民的法律。國民政府在繼承保僑政策基礎上,加強與海外華僑華人的聯系,號召華僑支持祖國或祖籍國的抗戰斗爭,推動海外華僑抗日救亡運動,得到秘魯僑胞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僑務工作,設定了專門的僑務機構,并制訂了一系列僑務工作方針,服務廣大僑胞。但后受到文革沖擊,中國的僑務工作陷入停滯,廣大秘魯華僑對華采取了觀望態度。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的僑務思想對于僑務工作的撥亂反正和創新發展具有根本的指導意義,諸如“海外關系是個好東西”、“華僑華人是中國大發展的‘獨特機遇’”等論述,都堅定了中國對秘魯僑務工作的理論基石。中國政府開始把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力量當作一項重要工作,鼓勵海外華僑華人投入到中國的建設和中國統一大業中來,并采取一系列舉措,如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法》等,從法律上規范和支持中國公民的正當權利,對于保障公民的出入國權益和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中國政府還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海外華僑華人事業發展,頒布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等,通過完善法制和規章、制度等,為中國公民移民秘魯、秘魯華僑華人來華投資等提供政策扶持。秘魯僑界深受鼓舞,投入到與中國的積極互動中來。2014 年 9 月,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被中國國務院僑辦獲準成為首批十八家“海外華僑華人互助中心”之一。
第六節 秘魯政府對華僑華人的政策
秘魯本身是一個移民國家?;仡櫭佤敋v史,除印第安人外,秘魯吸納了不同身份的民族和種族群體,肯定各民族文化價值,認同文化多元。秘魯歷屆政府基本上按照西方的民主思想和體制,強調自由、民主和人權。一個多世紀以來,秘魯沒有出現大規模排華現象,僅僅因個別時期的經濟形勢變化而出臺過限制華人入境的措施。1909 年秘魯政府出臺法令限制中國移民入境并要求新移民只能從事農業活動;1909年 5 月 9 日利馬街頭出現反對中國商攤的打、砸、搶事件,造成 25000 索爾的經濟損失,為此秘魯政府遂于當月 14 日出臺法令,中止中國移民入境“華人入口若無 500 金磅呈驗,則不予登岸”。但在清政府特使伍廷芳的交涉下,以“自限華工出口”為讓步,使秘魯政府廢除了苛令。另外,在對待華工問題上,秘魯不同于美國排華、南非將華工遣返,而是以寬容大度的態度接納了華工,對于華工與秘魯人通婚、信教、參與經濟社會事務等均持開放、認可政策??偟目?,秘魯政府和大部分秘魯人認可華人在經濟上的成就,理解華人與中國和中華文化之間的接觸。
在 2009 年紀念華人抵秘 160 周年活動上,秘魯總統府掛出了“秘魯的發展充滿了華僑華人的付出”的大幅中文標語,表達了秘魯政府對華僑華人貢獻的充分肯定。加西亞總統在致辭時強調,“中國移民在秘魯歷史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移民是吃苦耐勞、遵紀守法和努力奮進的榜樣”。秘魯第一副總統路易斯·詹彼得里表示,“過去百余年來,秘魯華人以勤儉和誠實令秘魯社會受益,影響深遠。相信未來,隨著兩國之間政治、經貿、文化等方面聯系的進一步加強,華裔群體將為秘魯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同時也要看到,秘魯華僑華人這個特殊團體在發展中還面臨很多不足:政治方面,整體力量還不強,還沒有形成獨立的政治力量;經貿方面,主要以從事餐飲業和商貿業為主,結構較為單一;文化方面,中文教育仍未納入秘魯國民教育體系,當地華僑華人更多是將孩子送回國內讀書。此外,有部分華人在秘魯不能做到誠信經營,出售假冒偽劣商品,嚴重損壞中國商品以及中國人在當地的聲譽。還有部分中國非法移民以秘魯為跳板偷渡美國,給中秘兩國關系造成不必要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