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商洛童謠的原生態特征及傳承困境與破解
商洛童謠的原生態特征及傳承困境與破解
>2023-07-05 09:00:00



商洛地處陜西南部秦巴山地,屬于稻作文化過渡帶,為商山環抱,北接太華,東鄰鄂、豫,為關中通江淮之門,所謂“繞溜之固,南當荊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文化亦極為悠久。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漢高祖發巴蜀,伐三秦,遣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獵山伐木,深有楚風?!贝说匾蛉荷江h繞,道仄難行,素有“六百商淤路,崎嶇古共聞”之稱。在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這里的人民腳踏厚地,背靠山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足自樂,代代傳承,形成了與關中文化、荊楚文化既有關聯又頗為獨特的秦風楚韻文化特征,遺存在商洛的原始童謠就彰顯了濃郁的民俗文化的個性,具有豐富的地方特色,成為一方的天籟之音。

一、商洛童謠的原生態文化特質

\\( 一\\) 商洛童謠的地域性文化特質

在周代,華夏文化主要由南、北兩支文化合而組成。北支文化為中原文化,它雄渾如觸砥柱而下的黃河; 南支文化即楚文化,它清奇如穿三峽而出的長江。而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則是誕生于黃河流域的秦文化。古人把“風”作為形成地方文化特性的根源,是認識到自然條件對人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以及性格心態、文化心理的決定性作用。長期以來人們把商洛童謠的地域特點歸結為“秦風楚韻”,既有北方之曠野,又有南方之靈秀。那么,商洛童謠的地域性特征形成的原因從自然因素看,長江的重要支流丹江發源于商洛并縱貫全程,使其氣候物產都具有了長江文化的特點; 從歷史沿革看,商洛是川、陜、豫、鄂四省交界地帶,許多地方歷史上原屬楚國,后歸秦漢,又曾是三國時蜀的一部分,自古受多元文化的影響,加上歷史上又有多次大規模的移民,許多江南人移居陜南,使得商洛形成了以楚文化為主體的多種文化交融匯集之地; 從商洛人的性格特征、生活習俗、語言特征、民間文藝等方面看,也具有楚文化的鮮明特征。
公元前 223 年,楚國國勢日蹙,不久被秦國消滅。秦楚兩國的人民從對峙虎視,各不相讓走向了南北的大融合?!俺幕亩嘣院颓匚幕囊惑w化也在此得到了互補”。楚人的開放,親鬼好巫,天人合一,追求浪漫逐漸和秦文化的尚土崇龍,敬鬼遠神,天人相分,注重現實的特點相融合。秦之后,隨著西漢王朝的建立,大一統的華夏文化逐步趨于完善成熟,富含秦、楚文化特征的商洛地域文化,因為地近長安而被刷新。
“一把芝麻撒上天,我有山歌萬萬千”。商洛童謠,雖然質樸而略顯粗糙,但它記錄保存著商洛人民生產生活的歷史和兒童情感發展的歷史。商洛的自然風光、風俗習慣、方言俗語等,都是形成商洛童謠地域特色的重要因素。比如“蛋蛋籠,小小腳,提上籠籠上南坡。上南坡,摘豆角,吃不了,給外婆。外婆拿上樂呵呵,孫女比兒強得多”\\( 《蛋蛋籠》\\)?!暗暗盎\”是商洛山區民眾常用的方言,帶有楚地的發音; “月亮夜光光,月亮夜光光,海棠河里洗衣裳,洗得白白凈凈的,打發哥哥上學堂。學堂滿,扎花板,扎誰呀,扎馬呀! 馬呀一家好人家,鋪紅氈,蓋紅地,花花枕頭摞一地”\\( 《月亮光光》\\) ,“扎花板”是商洛當地的手工藝品; “一對白拐拐\\( 小雀\\) ,飛到滴水巖,喝飽了,飛回來,不吃別家飯,要吃自家菜”\\( 《戀家》\\) ?!鞍坠展铡笔巧搪瀹數氐姆窖??!耙还泥剿?,兩鼓嘟蒜,我大把我賣到商南縣。來,不得來,去,不得去。只有偷走好主意。走到路上見我大,我大把我打了兩鋤把。走到學里見我哥,我哥寫字不看我。走到場里見我豬,我豬給我哼哼哼,走到院里見我狗,我狗給我搖尾巴。走到灶火見我嫂,我嫂說: 攪家女子又來啦! 走到坑邊見我媽,我媽說: 喲!
親女兒! 親女兒! 倩圪塔”\\( 《倩圪塔》\\) ?!拔掖蟆焙汀百慧偎倍际巧搪瀹數貙θ说姆Q謂,“我大”是我爸爸的意思,“倩圪塔”是指長得好看的女孩子,這種開放活潑的童謠蘊含了典型的楚文化風格。諸如此類的信息符號在商洛民間童謠中并不少見,從而為商洛童謠貼上醒目的“商洛標識”。
從商洛人的生活環境看,秦人的發祥地在中國西北地區,那里氣候干燥,自然條件惡劣,農業收入甚低,人們以極不穩定的游牧生活為主。入主關中后,涇、洛二水之間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糧食產量極低。秦用韓國水工鄭國開渠以溝通涇、洛二水,使澤鹵之地變成沃野良田,從而使秦國逐漸富庶起來,很多關中一帶的秦人遷徙到商洛,給商洛帶來了秦文化的浸潤,使商洛童謠呈現出現實主義風尚,擁有一種樸素、自然之美的秦文化特點,商洛童謠不僅是詞采質樸,而且在眾多的作品中都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給人一種清新、樸實的感覺。如《商山萬畝核桃林》反映民眾的生活實踐和心理精神活動; 《捏柿餅》: “孝義灣里柿餅多,捏捏柿餅捏捏腳?!毙⒘x灣在商洛與丹鳳交界處,商州是柿子之鄉,舊時的婦女都纏腳,年輕的姑娘一邊在大人的監督下捏柿餅,一邊偷偷地捏捏腳,生動真實。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童謠內容豐富、節奏快捷、動作成串、轉換自如,敲鑼打鼓的熱鬧型童謠,很符合兒童好動、求變、好奇的心理特征,極其適合兒童的朗讀。商洛童謠的本質是快樂,很多作品幾乎都貫穿了游戲精神,成為引發兒童情趣的發酵素,語言通俗活潑、情節生動有趣、風格輕松幽默,兒童往往是且歌且舞、且歌且戲,成為商洛童謠比較鮮明的閃光點之一。

\\( 二\\) 商洛童謠的分類

商洛童謠的形式豐富多彩,有民間原生態的連鎖調、問答歌,還有字頭歌、游戲歌,以及農時歌、時序歌等等,從內容上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其一,生活類童謠。如“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背花簍,一背背到老河口。開開后門摘石榴,石榴樹下一簍油,姐妹三個梳光頭,大姐梳的光溜溜,二姐梳的明溜溜,丟下三姐不會梳,一梳梳個獅子滾繡球。大姐生個金娃娃,二姐生個銀娃娃,丟下三姐不會生,一生生個癩蛤蟆,一走,一歌哇,提住后腿摔死它”\\( 《月亮走,我也走》\\) ?!氨P腳盤,過三年,三年滿,桃花點。點油煙,油煙花,種芝麻,芝麻皮兒,喂毛驢。燒酒、黃酒,取給你的朋友”\\( 《盤腳盤》\\) ?!疤焐闲切且活w顆 ,地上花兒一朵朵,星星眨眼花兒笑,笑得花兒彎下腰 ”\\( 《花兒笑》\\) ?!昂颂移?,核桃溝,核桃砭,核桃路。滿山架嶺核桃樹,核桃結的碰人頭。白胡老,踏云走,一個核桃一杓油。商山核桃到處滾,金水銀水滿地流。點核桃栽葡萄,溝溝洼洼點核桃,家家院院栽葡萄。點核桃,栽葡萄,商山丹水兩大寶。金罐罐銀串串,核桃樹是金罐罐,葡萄架是銀串串”\\( 《商山萬畝核桃林》\\) ?!盎êt”、“滾繡球”、“盤腳盤”、“核桃坡,核桃溝,核桃砭,核桃路”等物象,都是鄉村民眾生活中十分常見、非常熟悉、信手拈來的東西,無論歌者還是聽者都心領神會,倍感親切。
其二,游戲類童謠。如“你一我一,蟲蟲伙計。你兩我兩,豆角打掌。你三我三,金豆銀磚。你四我四,牌牌寫字。你五我五,咚咚擂鼓。你六我六,六把扇子遮日頭。你七我七,七鵓鴿八野雞。你八我八,八朵蓮花。你九我九,紅鞋綠口。你十我十,十字路上插紅旗。你十一我十一,賊娃子半夜偷吃雞,偷吃一個不得夠,偷吃兩個燒死了。等我起來看,把他燒成炭”\\( 《花花手》此為幼童打花花手唱詞\\) ?!褒R齊腳,靠陽坡。
七斗八石,燒茶搟面。金胳膊,銀胳膊,取繩去,勒這個。這個長,那個短,有錢的量麥子,沒錢的拉出去”\\( 《齊齊腳》捉迷藏前的唱詞,被拉出去的蒙上眼睛\\) ?!帮L來了,雨來了,舅舅背的鼓來了,風散了,雨斷了,舅舅把鼓打爛了”\\( 《風來了,雨來了》\\) ?!罢奂埓?,折紙船 ,折只紙船進水灣 放上幾粒紅豆豆 ,漂到岸邊卸下船”\\( 《折紙船 》\\) 。這一類最能反映商洛童謠快樂、詼諧、幽默的風格,很多作品盡管皆出自普通民眾之口,但或喻于聲,或方于貌,或擬于心,或譬于事的手法,創造出自然渾成的意境,平直中呈現奇巧,俗熟中掘現新境。
其三,哄耍類童謠。如“莫打錘\\( 打架\\) ,棒棒奪\\( 戳\\) 。奪出血來我有藥。依兒唷,呀兒唷,奪一棒,燕\\( 灑\\) 一撮”; “我娃乖,噢! 噢! 我娃乖,我娃乖了穿花鞋,我娃不乖穿爛鞋”; “紅堂碗,莊秀才,誰燒火,老外婆,誰調鹽,鹽不咸; 誰調油,油葫蘆。猴娃在河里搬石頭,砸了猴娃腳指頭。猴娃,猴娃,你別叫喚,你大給你娶媳婦,你媽給你納棉襖,娶個媳婦沒處睡,睡窯窩,沒啥枕,枕棒槌; 沒啥蓋,蓋簸箕,棒棰滾了,簸箕溜了,把猴娃嚇得蹴了”\\( 《哄睡著》\\) ; “可怪世人養子孫,長大不叫入學門,今年只說我娃小,明年又道我家貧,長大成人不識字,睜眼好似無目人,拿上白紙求人寫,才知一字值千金”\\( 《勸學歌》\\) ; “月亮月亮爺光光,把牛么到梁上,放牛的娃子燒香呦,給娃找個婆娘,月亮月亮爺光光,把牛么到梁上,苗苗快長呦,給娃養個小兒郎”\\( 《月亮爺爺》\\) 。
商洛童謠是民間的產物,具有保存商洛文化、反映商洛風情的功用。童謠的句式及字數較短,在意思表達上有時不夠完整,這與兒童的思想,用語有關,即便如此,在字里行間,我們依然能發現與商洛文化有關的蛛絲馬跡。

\\( 三\\) 商洛童謠的藝術特質

藝術形式雖有雅俗之分,藝術魅力卻無高下之別。商洛童謠雖出自“小夫賤隸、婦人孩子”之口,其中有不少人還是一輩子未走出大山、未進入學堂的文盲,但不能說童謠沒有藝術含量。恰恰相反,這些心有所動、直抒胸臆的即興創作,不乏天籟自鳴的經典佳作,其藝術韻味,對文人創作也不無啟迪。我們在品味商洛童謠的過程中,深切感受到商洛童謠獨到的藝術魅力。
1. 商洛童謠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與民族文學優良傳統一脈相承。自古以來老百姓就是通過自己創作的歌謠來真實反映和記錄他們的生活、情感和心愿。辛勤勞作在商洛山中的老百姓,正是秉承了民族文學的優良傳統,即事即情,隨興創作,直抒胸臆。不求傳世之譽,無需刻意雕琢,沒有利祿之誘,無需取媚于俗。他們的即興創作,表現出“我口唱我心”的藝術氣骨,老百姓就是在這種藝術氣骨的鼓蕩下,在十分艱苦的商洛土地上生產著、生活著、創作著、傳唱著。在商洛,童謠不僅是孩子游戲玩耍的承載,也是很多成人生活的有機部分,正如一首商洛山歌所唱: “歌謠本是古人留,留給后人解憂愁。三天不把歌謠唱,吃奶的孩子也白頭?!?br>在山村百姓的生活中誕生的童謠,在傳唱中記錄孩子成長的足跡,且行且歌,我歌唱我心。例如《農時歌》就反映了商洛四季時令特點和農人的主要生產勞動: “正月初一氣象新,男女老少喜盈盈。十五元宵雪打燈,高蹺社火耍得火; 二月初二龍抬頭,冰雪融化備春耕; 三月清明地泛綠,植樹造林遍山溝; 五月端午粽子酒,龍口奪食忙豐收; 六月小暑莫遲疑,抓緊回茬種玉米; 七月白露打核桃,前后十日種麥好。八月中秋月日圓,瓜果蔬菜香滿園; 九月重陽日西斜,姑娘下地把棉摘; 十月立冬天變冷,種完麥子把地整; 冬月過后天數九,家庭副業樣樣有; 臘月煮粥下長面,鑼鼓咚咚又一年?!?br>在這里生產生活、民間歌謠、鄉村百姓三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決定了商洛童謠“緣事而發、取事而寫、即事抒情”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因而形成了商洛童謠重在表現“眼中景、手中事、心中情”的內容傾向。
2. 商洛童謠既有質樸的率真風格,又有含蓄細膩的婉約韻致,南北民歌藝術之花在這塊文化厚土上并蒂綻放文學的地域風格源于文化的地域差異,正如袁行霈教授所揭示的那樣: “中國文學的地域性豐富著中國文學的風格、色彩。一個時期地域性相當突出,另一個時期又淡化下去而融入文學的民族特色之中,并為民族特色增加新的成分,這可以說是中國文學發展的一條規律?!?br>商洛童謠正好印證了這一規律。因為商洛處于南北文化交匯地帶,加之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環境和歷史原因,形成了兼具秦風楚韻的商洛文化。在這種文化土壤上生長起來的商洛童謠,也呈現出南北藝術并蒂綻放的鮮明特色。
商洛童謠有質樸率真火辣的一面,表現出北方民歌的典型特點,如《哄 睡 著》: “紅堂碗,莊秀才,誰燒火,老外婆,誰調鹽,鹽不咸; 誰調油,油葫蘆。猴娃在河里搬石頭,砸了猴娃腳指頭。猴娃,猴娃,你別叫喚,你大給你娶媳婦,你媽給你納棉襖,娶個媳婦沒處睡,睡窯窩,沒啥枕,枕棒槌; 沒啥蓋,蓋簸箕,棒棰滾了,簸箕溜了,把猴娃嚇得蹴了?!鄙搪逋{也有溫和細膩的南方民歌的風格。如《折紙船》: “折紙船 ,折紙船 ,折只紙船進水灣 放上幾粒紅豆豆 ,漂到岸邊卸下船?!滨r明的地域特色,成為商洛童謠無窮的、不斷涌現的藝術魅力。

二、商洛童謠的傳承困境

商洛童謠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富含了秦風楚韻的文化特質,在經歷了綿綿歷史長河中的傳唱后,商洛童謠的傳承卻陷入了困境,這種困境來自于自身的傳承缺失,也有現代化的強烈沖擊。

\\( 一\\) 地域性的特質保持了商洛童謠的純凈和質樸,但也限制了傳承的廣度性

童謠的生命力在現代性話語中,“以口頭傳承為媒介的民間文藝的發達,代表著前現代時期的文化狀態”。在商洛,由于秦嶺阻隔,曾經封閉落后、自給自足、淳樸自然,充滿牧歌情調。這種文化狀態,表現在人際關系領域,則是老百姓大多處于面對面的交流之中,極少有跨越大范圍區域的人口流動與人際交往,“即便是大范圍區域的人口流動,也幾乎是整個村落、家族甚至族群的整體遷徙,這種整體性的遷徙產生的文化后果,是人們在遷徙的同時,背負著共同體的精神行囊”。
費孝通先生在《鄉土社會生育制度》中提到: “孤立與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間的往來也比較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鄉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的生活是終老是鄉。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边@樣的孤立使商洛童謠在傳承的過程中陷入了一種困境。

\\( 二\\) 被上層統治者視為“鄙俗”、“淺陋”,被排斥在圣賢文化之外使商洛童謠的傳承步履艱難

商洛童謠大多是老百姓隨興而發的情感表露,有些童謠充斥著與主流社會迥異的下意識的形態,表達的是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在相當多的商洛童謠作品中,面對統治者的腐朽沒落,宣泄著老百姓憤懣與抵抗情緒,正因為這一緣故,口頭文學從來都被上層統治者視為“鄙俗”、“淺陋”,而被排斥在圣賢文化之外,官方話語將民間話語排斥在話語領域之外,以致于民間話語基本上被湮沒在官方話語中。許多商洛當地的年輕人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不愿傳唱祖輩流傳下來的童謠,認為這是下里巴人的文化,不入主流文化,使得商洛童謠在傳承中遇到了種種困境。

\\( 三\\) 以印刷為代表的傳播媒介的發達,沖擊了幾千年來民間面對面的信息傳播方式

商洛童謠的傳播媒介與現代性訴求之間存在著根本的分歧,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封閉性的傳播范圍,以及宣揚相對穩定、保守的地方性意識形態,都與現代性話語中的“發展”、“進步”等訴求相悖逆,童謠對傳誦個人的吟唱才能有較高的要求,其本身的瞬間性、記憶性、傳承性等特點,與文字以及其他現代傳播媒介的可復制性、永久性等特點相比較,從總體而言,決定了它在現代傳播媒介發達時代的弱勢命運??陬^文學的弱勢命運,也體現了以文字為主要手段的現代傳播媒介對于“歷史”創造的控制,權力政治通過歷史的文本化使主流意識形態成為“經典”,進而排斥了非主流的、民間的、邊緣的歷史與聲音,那些被文字等現代傳播媒介書寫、刻錄的歷史也就充當了強化權力政治的意識形態工具。即便是民間口頭文學的歷史書寫,也被整合到主流意識形態范圍內,因為民間文學的抵抗性質、狂歡特征,眾多民間口耳相傳的童謠,便再一次塵封在歷史的背后。

三、商洛童謠的傳承

童謠是兒童文學中兒童最早接觸的一種文學樣式,也是兒童最喜愛的文學樣式之一。傳唱童謠的主要群體也是兒童,從兒童文化的視角來梳理思考,解決商洛童謠傳承的問題可以從兒童教育入手,結合社會力量,以當代兒歌創作推廣為載體,通過商洛童謠對幼兒進行兒童藝術教育,使原生態童謠得以薪火相傳。

\\( 一\\) 商洛童謠在當代兒童教育中的傳承策略

美國作家赫姆林·加蘭指出: “藝術的地域色彩是文學生命力的源泉,是文學一向獨具的特點。地方色彩可比做一個無窮的、不斷涌現出來的魅力。我們首先對差別發生興趣; 雷同從不能那樣吸引我們,不能像差別那樣有刺激性,那樣令人鼓舞。如果文學知識主要是雷同,文學就要毀滅?!?br>商洛童謠的原生態文化特質之于中國的兒歌藝術,其意義正在于此。通過商洛童謠對幼兒進行兒童藝術教育,這恐怕是商洛童謠傳承的極好途徑,也是與現代接軌延續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1. 繼承與發展

唱歌是兒童的天性,人天生趨向于富有韻律感的歌唱,是童謠之所以發達的根本原因。因此,童謠在人類精神構成中便舉足輕重。童謠音韻流利,趣味豐富,都含有一種自然美。而當代兒歌創作的發展,相比傳統童謠,無論是審美趣味還是藝術質量,都沒有超越傳統童謠,好作品少,兒歌創作精品有如鳳毛麟角,不求精美、粗制濫造的創作更是一種侵害,還有內容偏重教育功用,文化內涵蒼白,缺少童謠那種童趣的、蓬勃的生命力,缺少了游戲性、娛樂性、諧趣性。商洛童謠如連鎖調、問答歌、顛倒歌、繞口令等,這些優美形式應該得到傳承和創新,應該繼承并挖掘商洛童謠的傳統藝術手法,將其藝術的生命通過當代兒童的兒歌教育發展下去,同時也有效促進當代兒童文學健康發展。

2. 創作與流傳

“童謠能不能流傳下來,還要看它夠不夠口語化、具不具備音韻特點,童謠的創作比一般詩歌寫作的要求要高”。如今很多現代童謠的語言過于文學化、書面化,不符合兒童的口語習慣,這就引不起孩子的興趣。而商洛原生態的童謠給我們的童謠創作帶來新鮮的血液,如“風來了,雨來了,舅舅背的鼓來了,風散了,雨斷了,舅舅把鼓打爛了”。念起這首童謠,幾個小姑娘跳著橡皮筋、裙角飛揚的情形就會躍出許多人的記憶。而如今的新創童謠,“演出形式”似乎“偏靜”了一點,最熱鬧也無非是小朋友們齊齊朗誦。過去的童謠很多都配上動作,或和游戲結合,在游戲中流傳,大小朋友傳給了小小朋友; 而今天的童謠,顯得有些“孤獨”。商洛童謠正好提供了大量能讓兒童動起來的作品,想必在這樣的童謠熏陶下,孩子們不會再孤獨。

3. 汲取與提高

利用傳統童謠語言鮮活通俗,韻律朗朗上口,寓教于樂,適于游戲等特性,“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兒童特點的原則,賦予古老童謠以時代精神和內容”。汲取商洛童謠的形式,結合生活特色創編積極樂觀、幽默有趣、能引導兒童追求真善美的歌謠。在收集、學唱、仿寫、創作童謠中有所感悟,感悟中樂于接受童謠的導行,導行中轉變自身行為方式而養成,養成中發展,發展中創新,使兒童樂于傳承民間文學瑰寶,快樂接受教育,提高素養,健康成長。

\\( 二\\) 商洛童謠在社會環境中的傳承策略

作為民間童謠的商洛童謠,它的傳承應受到社會的大力宣傳,社會應負起傳承和創新童謠的責任。
其一,發揮文化部門的功能,營造唱童謠、寫童謠的環境。政府部門的文化單位,如少年宮、博物館等,開展有利商洛童謠傳承的各項活動,如開展民間童謠征集活動,采取走訪民間藝人、現場錄音等方法,收藏整理商洛童謠,挑選優秀童謠做成受兒童喜歡的童謠歌曲,并組織兒童創作各種形式的表演,加大對商洛童謠的宣傳力度,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地方童謠網站,為兒童學習商洛童謠創設有利條件。
其二,鼓勵兒童文學作家對商洛童謠進行學術研究。作為兒童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文學樣式,童謠“它的內容涵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各地民俗風情,展現地方歷史文化,更有當地人的精神特質和價值取向”。兒童文學對童謠的學術研究,不僅能為當地社會與人的研究提供新的平臺,也能讓當地的兒童甚至更多的兒童充分認識地方童謠的價值,薪傳童謠,感受到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班固. 漢書·王莽傳[M]. 北京: 中華書局,2007.
[2]李商隱. 商淤新開路/ /李商隱詩選[M]. 北京: 中華書局,2009.
[3]姚懷亮.“秦風楚韻”探析[N]. 商洛日報,2010 -01 -19.
[4]商洛地區民間文學集成編輯委員會. 商洛地區民間歌謠集成[Z]. 1992.
[5]袁行霈. 中國文學概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劉曉春. 當下民謠的意識形態[J]. 新東方,2002\\( 3\\) .
[7]費孝通. 鄉土社會生育制度[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9.
[8]褚東郊. 中國兒歌的研究[J]. 小說月報,1926\\( 26\\) .
[9]譚達先. 民間童謠散論[M].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1959.
[10]鐘敬文. 歌謠論集[M]. 上海: 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
[11]鄭薏苡. 民間童謠在當代兒童教育中的傳承策略研究[J]. 教育科學,2011\\( 2\\) :32 -35.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91精品手机国产在线播放|欧洲亚洲精品免费二区|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