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體核型分析是一種重要的遺傳學檢查方法,對疑有染色體異常臨床表現的患者及具有相關異常家族史的人群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是加強和做好遺傳優生咨詢、攜帶者檢出和產前診斷的重要基礎?,F對1 940例遺傳咨詢者染色體核型分析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及方法
1.1 對象 1940例受檢者主要來白茂名市婦幼保健醫院婦產科、兒科、新生兒科、保健科等。年齡在ld}
67歲之問。其中新生兒188例,兒童255例,主要癥狀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多發畸形、性征發育異常等;婚檢及孕檢369例;不良生育史\\(白然流產、死胎、畸胎\\)及不孕癥等人群1128例。
1.2 方法 采集外周血進行淋巴細胞培養,常規G顯帶法進行細胞核型分析,必要時加做C帶或N帶。
2 結果
1940例遺傳咨詢者共檢出異常核型297例,異常率為15.31%。其中唐氏綜合征151例,占50.84%,易位23例,占7.74%,倒位40例占13.47%, Turner綜合征13例,占4.38%, X一三體綜合征3例,占1.01%,性反轉綜合征4例,占1.35% o異態染色體52例,占17.51%,其他染色體數目及結構異常11例,占3.70%。染色體核型異常情況見表1一3。
3 討論
通過分析1940例遺傳咨詢者核型,發現異常297例,異常檢出率為15.31%,支持陳寶光等認為的從北到南,檢出率逐漸升高,可能和氣溫逐漸升高有關的觀點。
3.1 常染色體數目異常唐氏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病之一。本組檢出唐氏綜合征151例,占異常核型的50.84%。其中男童87例,女童64例,男女比例為1.36:1。核型主要為單純三體型,易位型三體型和嵌合型。單純三體型的形成主要由于生殖細胞形成過程中,親代減數分裂時發生染色體不分離所致。
DNA多態性分析顯示源于母親的染色體不分離比例高于父親。易位型21部分三體是由于易位片段含有導致先天愚型的關鍵性片段21 q2213’所致。嵌合體型的原因是正常受精卵在胚胎發育早期卵裂時發生了不分離,產生了45/46/47細胞系嵌合體,但由于45,-21的細胞易被選擇性淘汰,故表現為46/47細胞系嵌合體。唐氏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智力低下,特殊面容\\(眼距寬、鼻梁低,仲舌流口水等\\),先天性心臟病等,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我們還檢出21一三體嵌合雙著絲粒18一三體,嵌合型21一三體XYY綜合征,9號、6號染色體復雜性數目異常各1例。皆為新發病例。21一三體和18一三體等可通過對孕早、中期唐氏篩查和對高危孕婦實行產前診斷進行優生干預,預防該類患兒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3.2 常染色體結構異常常染色體結構異常主要為易位和倒位。本組共檢出66例染色體結構異常,占異常核型的22.22%,占受檢人群的3.40%。其中易位23例占異常核型的7.74%,占受檢人群的1.18%。染色體易位分為平衡易位和羅氏易位。平衡易位攜帶者本身并無遺傳物質的增減,表型正常。但其在減數分裂時,可能形成18種不同的配了:一種正常,一種為平衡易位,另有16種為部分單體或部分三體的異常配了,可引起流產、死胎和胎兒畸形lal。本組平衡易位患者兒乎是不良孕產史或了代是異常染色體攜帶者而進行遺傳咨詢的,其中有二姐妹平衡易位是由其父親遺傳而來。本室檢出羅氏易位4例,皆為非同源易位。非同源的羅氏易位攜帶者后代將有1/6正常,1/6為攜帶者,其余的4/6都將為畸形兒,流產或死胎。4例羅氏易位中有兩例遺傳給下一代,其中1例第三代為21一三體兒;另1例有7次流產、死胎等不良生育史,第八次孕一胎兒為羅氏易位攜帶者。本組倒位40例,占異常核型的13.47%,占受檢人群的2.06%。9號倒位最多,27例,占異常核型的9.09%,占受檢人群的1.39%。其次為倒位Y共9例,占異常核型的3.03%。發生在2,8,11,12號染色體的倒位各1例。另外還有2例貓叫綜合征和,1例15號衍生染色體。染色體倒位時基因的順序被顛倒,但沒有遺傳物質的缺失,所以患者表型正常。倒位片段越短,則重復和缺失的部分越長,形成配了和合了正常發育的可能性小,臨床上表現為不育、早期流產和死產的比例較高;而倒位片段越長,則其重復和缺失部分越短,其配了和合了發育至足月的可能性越大,娩出畸形胎兒的危險性相對較高。9號染色體臂問倒位雖然被認為是群體中的多態現象,但與不良妊娠密切相關。本組31例中,有15例有不良生育史,支持上述觀點。
3.3 性染色體異常性染色體異常21例,其中Turn-er綜合征13例,占異常核型的4.38%,占性染色體異常組的61.90%。有六種異常核型類型。X一三體綜合征3例占異常核型的1.01%, XYY綜合征1例占異常核型的0.34%,性反轉綜合征4例,占異常核型的1.35%。Turner綜合征的發生率在女性新生兒中占1/2500。本室檢查的患者主要是身材矮小,原發閉經,了宮發育不良,B超示性腺呈條索狀等而就診的。研究表明,控制身高及軀體發育的有關基因位于Xp21-Xpter區域,而Xpll及Xp13-Xp27區域和性腺發育有密切關系。4例性反轉綜合征患者核型為46,XY ,社會性別為女性,其中3例表現為先天性無了宮或始基了宮,原發閉經。但有1例G顯帶、C顯帶分析證實為46,XY的正常女性在產檢中被發現。先證者月經周期正常,B超顯示了宮、陰道、輸卵管和卵巢發育正常,且正常懷孕并產下一女嬰;對先證者進行皮膚細胞染色體檢查發現核型為46,XX。先證者父母及胞弟染色體核型正常。初步考慮先證者外周血核型為46,XY是與雙胞胎弟弟互相輸血所致,而控制泌尿生殖系統的中胚層和其他胚層則為46,XX,所以皮膚染色體為46,XX。我們擬計劃結合先證者家系外周血染色體、先證者及家系相關人員SRY基因進行檢測及序列分析、先證者口腔等來白不同胚層的組織細胞X,Y染色體FISH檢測及其性激素和促性激素水平監測等,對結果進行總結分析,找出依據,明確其細胞和分了遺傳學機制;為今后性反轉及類似病例診斷及治療、對性別診斷及產前診斷提供依據。
3.4 異態染色體染色體異態性的本質是異染色質的變異。主要為Y染色體的長度變異,1,9,16號染色體次溢痕的長短和D/G組短臂的長短、隨體的大小、數目、形態的變化等。本室檢出52例,占異常核型的17.51%,占受檢人群的2.68%。Y染色體異態性表現為Yqh+或Yqh-。文獻報導’‘8’大Y異染色質中DNA的高度重復,易造成有絲分裂錯誤,大Y和小Y可引起生殖異常和精了異常,其不屬于異態現象。本文3例Y qh+中有2例有不良生育史,而3例Yqh一則為不孕癥,少、弱或無精癥被檢出,支持上述觀點。報導認為染色體次痕增加與生殖異常關系密切。本組檢出次痕增加20例,占異常核型的6.73%,其中lqh+20例,9qh+5例,16qh+5例。20例中有14例有不良生育史表現。本組還檢出隨體區,著絲粒變異21例,其中有13例有遺傳效應。有研究認為,異染色質在著絲粒功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正確的姊妹染色單體結合和染色體分離所必需的。還有學者’川認為染色體多態使細胞分裂時同源染色體配對困難,從而影響細胞分裂而導致發育障礙,致使流產、胚胎死亡或了女染色體異常。因此,臨床上應重視染色體異態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寶光,方群,王彩玲,等.廣東地區l0000例遺傳咨詢者遺傳學分析[J].中U優生與遺傳雜志,2008.16\\(6\\):51-53.
[2]TD蓋萊哈特,FS柯林斯著,孫開來,等譯.醫學遺傳學原理[M].科學出版社,2001.165-166.
[3]王培林.遺傳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07.
[4]夏家輝,李麓蕓.染色體病[M].科學出版社,1989.273-275.
[5]耿茜,羅福薇,李娟,等.167例胎兒先天畸形與染色體異常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學遺傳學雜志,2011.28 <5\\) : 589-590.
[6]Roscnblatt KP.Scrum protcomic,111\\(ancc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J]nnu Rcv Mcd,2004.55:97-112.
[7] Pctricoin EF,Liotta LA.SELDI TOF based,rum protcomio pattcrm do-agnostic,for‘arly dct<\\(lion of all.Curr Opin Biotchno1,2004,15\\(1\\):24-30.
[8]楊凌云,明蕾,孫麗萍,等.大Y染色體與精子質量及ICSI妊娠結局的探討[J].中U男科學雜志,2010.24\\(10\\):37-40.
[9]張美華,蓋凌,張艷萍,等.染色體多態性與小良妊娠的關系及其核型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2\\):206-207.
[10]Bailis JM,Bcrnard P,Antonclli R,cta1.Hsk1-D is required for hct-‘rochromatin- mediated cohesion at\\(ntromcrcs J.Nat Ccll Biol,2003,5\\(12\\):1111一1116.
[11]張海霞.染色體多態性與遺傳效應的研究[J].中國醫學檢驗雜志,2010.11\\(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