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與胃癌存在易感性。有報道認為,其易感性存在區域性[1 -3]。青海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3 500 m,是胃癌高發區,胃癌檢出率高達 10. 7%,高于其他地區[4]。本研究旨在通過對該地區胃癌基因型的分析,探討p53 基因 Arg72Pro 多態性與青海地區胃癌遺傳易感性的關系及胃癌發生部位的關系。
1 材料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胃癌組64 例,為2012 年12 月 ~2013 年9 月在青海大學附屬醫院行胃鏡檢查并經病理確診的漢族胃癌患者,按胃癌發生部位分為賁門部、胃底部、胃體部、胃竇部四組; 其中男 51 例,女 13 例,年齡\\( 42~ 85\\) 歲,平均 61. 28 歲。對照組 72 例,為同期同醫院排除腫瘤和消化系統疾病的漢族健康體檢者,其中男 56 例,女 16 例,年齡\\( 40 ~ 83\\) 歲,平均 58. 82歲。兩組研究對象均在青海地區居住 20 年以上。
兩組間性別和年齡分布經 χ2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分別為 0. 79、0. 90\\) 。
1. 2 方法
1. 2. 1 外周血基因組 DNA 的提取
真空采集管抽取胃癌組及對照組個體靜脈血5 mL,以 EDTA 抗凝,轉移 2 mL 至 EP 管,置 - 80 ℃冰箱保存,使用柱式血液基因組提取試劑盒\\(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從外周血白細胞中提取基因組 DNA,提取的基因組 DNA 用紫外分光光度計\\( Eppendorf Bio Photometer\\) 測定含量并調整濃度后置 -20 ℃冰箱保存。
1. 2. 2 引物及探針的設計與合成
根據參考文獻[1]及 Primer 5. 0 軟件設計熒光標記探針及引物。
探針及引物均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
1. 2. 3 PCR 擴增反應體系和基因分型檢測
PCR 擴增反應體系見表 1。
將加好樣品的 384 孔板放在 LightCycler480Software Setup\\( Roche 羅氏\\) 熒光定量 PCR 儀進行反應。反應條件: 50 ℃ 預變性 2 min,95 ℃ 變性10 min,95 ℃ 變性 15 s,60 ℃ 退火 60 s,循環 40 次,再 72 ℃延伸 6 min。
根據探針設計,自 FAM 通道檢測到的熒光信號為 Arg/Arg 基因型,自 VIC 通道檢測到的熒光信號為 Pro/Pro 基因型,兩通道同時檢測到的熒光信號為 Arg/Pro 基因型。三種基因型熒光信號特點如圖1。
1. 3 統計學處理方法
用 SPSS17. 0 軟件完成,用 χ2檢驗確認基因是否符合 Hardy - Weinberg 遺傳平衡,并用 χ2檢驗進行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分布差異的比較及基因型頻率在胃癌不同部位的分布差異的比較。所有統計檢驗均為雙側檢驗,檢驗水準 α =0. 05。
2 結果
2. 1 p53 基因多態性在兩組中的分布情況
經檢驗兩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 Hardy - Wein-berg 平衡規律\\( P > 0. 05\\) 。等位基因 Arg 和等位基因 Pro 在 胃 癌 中 的 頻 率 分 布 分 別 為 48. 44%、51. 56% ,在對照組中分別為 42. 36% 、57. 64% 。兩組等位基因頻率分布無統計學差異\\( P = 0. 32\\) 。
Arg / Arg、Pro / Pro、Arg / Pro 三種基因型在胃癌組中的頻率分別為 21. 86%、25. 00%、53. 14%,在對照組中分別為 16. 67%、31. 94%、51. 39%,三種基因型分布在兩組中無顯著性差異\\( P =0. 59\\) ,見圖 1、表2.
2.2 p53 基因型與胃癌部位的關系
本研究顯示,胃癌病例中以胃體部胃癌最常見\\( 占 54. 70%\\) ,胃 底 部 胃 癌 所 占 比 例 最 小 \\( 占6. 25% \\) 。Arg / Arg 基因型頻率在賁門部、胃底部、胃體部、胃竇部分別為 7. 14%、7. 14%、57. 14%、28. 57% ; Pro / Pro 基 因 型 頻 率 依 次 為 12. 50% 、6. 25% 、62. 5% 、18. 75% ; Arg / Pro 基因型頻率依次為 26. 47%、5. 88%、50. 00%、17. 65%。經 χ2檢驗,三種不同基因型頻率在不同部位胃癌的分布無統計學差異\\( χ2= 5. 16,P = 0. 74\\) ,見表 3。
3 討論
胃癌的發生、發展是多基因、多步驟的復雜過程。近幾年來,胃癌的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病理學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們認識到胃癌發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細胞內部基因結構及其表達的異常改變,涉及到多種癌基因、抑癌基因、凋亡調節基因和 DNA 修復調節基因等的異常和積累,是一個長期的分階段的多基因突變累積的過程。環境和遺傳的致癌因素引起細胞遺傳物質改變的主要靶基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5]均可導致細胞的惡性轉化。近年來研究胃癌的抑癌基因較多,有研究表明在抑癌基因中,p53 基因是迄今為止已發現的與人類腫瘤發生相關性最高的抑癌基因,也是胃癌中最常突變的抑癌基因[6]。
有關研究發現,p53 基因具有多態性,其第 72位密碼子的 Arg/Pro 是一個常見的多態位點,多態基因可編碼或含精氨酸\\( Arg\\) 或含脯氨酸\\( Pro\\) 的兩種 p53 蛋白,使得一般人群中攜帶 Arg/Arg、Pro / Pro和 Arg / Pro[7]三種基因型之一,這種多態性在一般人群中普遍存在。p53 基因第 72 位密碼子Arg / Pro 多態與多種惡性腫瘤的遺傳易感性有關,目前研究較多的是肺癌、宮頸癌、食管癌等,但與胃癌的遺傳易感性研究較少,且因研究對象的不同而得出了不同的結論。Kui - Jie Liu 等[8]進行 Meta 分析后得出在亞洲人群中,Arg/Arg 基因型可降低胃癌的發病風險,且基因型的表達與胃癌的發生階段、發生部位、分化程度及轉移情況均有關系。Filho 等[9]報道 Arg/Arg 基因型是胃癌發生的一個保護性因素,攜帶 Arg/Arg 基因型者胃癌發生年齡相對較晚,而攜帶 Pro/Pro 基因型者胃癌發生年齡較早。Shep-herd 等[10]報道,Arg 基因型白種人易患賁門癌,Pro基因型黑種人易患胃竇癌。本研究顯示 p53 基因第72 密碼子多態性與胃癌部位無相關性。Shen 等[11]認為中國人群中 p53Arg 等位基因與非賁門胃癌相關,且飲酒能顯著提高 Arg 等位基因個體患胃癌的風險。張偉華等[12]報道 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Arg / Arg基因型與西北地區人群胃癌,尤其是彌漫性胃癌的高風險具有相關性,同時顯示,西北地區胃癌發生的年齡較早,50 歲以下的發病者占發病總數的33. 12% ; 本研究顯示 50 歲以下的發病者占發病總數的 14. 56%,與該報道差異較大,可能與地區差異有關。而單勇等[13]報道 Pro/Pro 基因型與甘肅河西地區胃癌危險度有關,Pro 基因型攜帶者的胃癌發病風險是 Arg/Arg 基因型攜帶者的 1. 846 倍,Pro 基因型可能是甘肅河西地區漢族人群胃癌重要的遺傳易感因素,并且發現該地區賁門胃底癌比例較高,占胃癌組的 41. 4%,攜帶 Pro/Pro 基因型者患賁門胃底癌及彌漫型胃癌風險明顯增高,考慮 Pro/Pro 基因型在引起 p53 抑癌功能變化、誘導細胞凋亡能力降低、細胞惡性生長方面起作用,使患胃癌危險性升高。本研究顯示 p53 基因 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與胃癌發生易感性無顯著相關性。這與 Mojtahedi 等[14]報道的 p53 基因 Arg72Pro 多態性與印度患者的胃癌無相關性相一致,該報道中,Arg 等位基因頻率在胃癌及對照組中的頻率分別為 59. 7%、59. 2%,Pro等位基因頻率在胃癌及對照組中的頻率分別為40. 3% 、40. 8% ; 本研究中 Arg 等位基因頻率在胃癌及對照組中的頻率分別為 48. 44%、42. 36%,Pro 等位基因頻率在胃癌及對照組中的頻率分別為51. 56% 、57. 64% 。
研究青海地區 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具有重要的地域性意義。大部分研究顯示 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有關。
而我們的研究顯示 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與青海地區胃癌易感性無明顯相關,且與胃癌發生部位也無明顯相關性。另外,目前關于不同民族胃癌發生易感性與 p53 基因第 72 密碼子多態性的關系報道非常有限,而青海地處高原,是一個多民族省份,藏、回、土、撒拉和蒙古等五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近一半。故進一步研究可在加大樣本量、不同民族、胃癌發生相關因素等方面進行。本研究為初步研究,最終結論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