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飛沫傳播疾病,傳播速度快、波及范圍廣〔1,2〕,室內空氣消毒是醫院內阻斷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措施.為加強放射科醫院感染與消毒管理,創造放射科安全就醫環境,對放射科室內空氣質量及兩種消毒方法的效果進行了比較監測,以選出更有效的消毒方法.
1、方法
該醫院放射科先后采用多功能動態消毒機和紫外線燈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為比較此兩種空氣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分兩個階段進行了調查分析.
在 2010年 9月份之前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對結果采用回顧性調查方法;2010年 9月 -2011年采用多功能空氣消毒機消毒,采用目標性監測方法;同時調查兩個階段醫院感染發生率情況.消毒方法是每日對室內進行衛生處理,儀器設備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然后進行空氣消毒.消毒前后進行室內空氣和設備表面采樣.
采樣和檢測方法按照 2002年版《消毒技術規范》規定執行.空氣采樣方法,用 9cm直徑營養瓊脂平板于規定的采樣點,打開自然暴露 5min采樣,培養后計數菌落數,計算細菌總數.物體表面和設備表面用無菌棉拭沾濕采樣液在規范規定的面積上作涂抹采樣,將采樣后的棉拭頭無菌剪入裝有20ml生理鹽水采樣管內.經充分震蕩洗脫,取 1ml樣液接種于無菌平皿內,倒入溶化的營養瓊脂混勻,一式2份.冷卻后置于 37℃培養 48h,計算平板上菌落數,計算細菌總數和致病菌.判定標準,按醫院Ⅱ類環境標準.
2、 結果
2.1消毒效果比較
結果表明,放射科室內采樣紫外線燈照射消毒,對室內空氣中細菌平均消除率為 87.3%;使用多功能殺菌機消毒后,對室內空氣中細菌平均消除率為98.5%.在空氣和設備表面上檢出的主要細菌種類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和鏈球菌,具體檢出率詳見表 1.
2.2 醫院感染發生率比較
該醫院放射科自引入多功能空氣消毒機之后,按規范方法保持室內表面衛生質量,對空氣定時消毒,使得醫院感染發生率有明顯下降.經對血管相關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感發生率進行統計分析,均逐年下降\\(表 2\\).
3、討論
研究證明,紫外線能直接照射殺菌,其穿透力差,有效殺菌范圍小,對皮膚黏膜有損傷.化學消毒劑對人體皮膚與黏膜有刺激性,對物品有腐蝕性〔3〕且只能在無人靜態條件下使用.近年來,市場上出現許多可用于人工控制下工作的空氣消毒設備,如靜電吸附式消毒器、等離子體消毒器和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器等,能在有人條件下使用,且可滿足持續消毒的要求.
本醫院放射科使用動態空氣消毒機消毒方法,對室內空氣的細菌清除率為 98.5%,明顯優于紫外線燈消毒法,但對物體表面消毒效果不明顯.檢測結果顯示,放射科設備表面污染細菌以銅綠假單胞菌等革蘭陰性桿菌居多,可能同抗菌藥物的管理以及對空氣的消毒滅菌有關,值得注意的放射科內的濕度、溫度均利于真菌的生長,且空氣消毒對真菌的殺滅作用較弱,所以采用多功能殺菌機可以起到連續動態消毒作用,能夠將細菌水平控制在較低水平.
放射科 CT室是經常有人進出,包括門診和住院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人多較雜亂,發生機會性致病的可能性較大,所以空氣消毒應選擇安全有效,可持續動態消毒的方法,以使空氣持續凈化.
參考文獻:
〔1〕 范洪.醫院放射科生物安全管理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醫學裝備,2010,7\\(3\\):36-37.
〔2〕 楊兆建,樸龍松,姜麗萍,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放射學檢查及機房、機器的消毒處理[J].空軍總醫院學報,2009,19\\(3\\):160-160.
〔3〕 陳建新,張顯明,鄧紹強,等.醫院放射科 DR及 PACS系統的臨床應用與管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