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 6 歲以下兒童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在冬、春季節或季節交替、溫度變化無常之時更易發病。該病相當于西醫學的急性氣管炎范疇。眾多醫者研究調查發現,小兒呼吸系統疾病在眾多兒科疾病中排名首位,尤其在門診,就診患兒的病例數達到全部病例的 80%以上[1-3].其中小兒支氣管炎患兒的數量無論是門診還是病房均排名前三。李小榮[4]指出,外感咳嗽在兒科常見病中的發病率排名第一。目前,西醫對該病的治療方法主要采取抗生素、祛痰、止咳等綜合治療,而小兒咳嗽大部分的致病因素為病毒感染,大量應用抗生素產生的耐藥菌株影響咳嗽的療效,也會損傷患兒的脾胃功能,甚至影響其肝腎功能的代謝。另一方面,小兒生理功能發育未全,易產生不良反應,嚴重者可造成患兒二重感染,治療效果不顯著。據 2006~2007 年衛生部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患兒接受抗生素治療率高達 74%[5].更有某些醫生不嚴格辨證分析,盲目使用各種止咳化痰藥,見咳止咳,反而加重病情[6].中醫治療咳嗽方法眾多,中藥治療方面,王欣等[7]運用杏蘇散加味治療兒童外感風寒咳嗽,總有效率為 93.33%;歐秀梅[8]采用止嗽散加減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咳嗽,總有效率為 97.80%.雖然中藥治療小兒外感咳嗽在臨床上取得一定療效,但中藥味苦,患兒難以接受。作者近年來采取推、揉、捏等手法結合為主治療小兒外感風寒型咳嗽,取得滿意療效?,F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1.1.1 一般資料 選擇 2013 年 1 月至 2014 年 9 月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推拿科門診就診的外感風寒型咳嗽患兒 70 例。按患兒就診先后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 35 例。治療組中男 19 例,女 16 例;年齡 5 個月至 6 歲,平均(31.29±20.65)個月;病程 1~27 d, 平均 (7.49±6.88)d.對照組 中男 18 例,女 17 例;年齡 5 個月至 6 歲,平均(41.20±21.08)個月;病程 2~28 d,平均(8.51±8.12)d.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病例選擇標準
1.1.2.1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汪受傳[9]主編的《中醫兒科學》擬定。(1)發病季節:多因氣候變化無常而發病,常見于冬、春季。(2)發病特點:以咳嗽為主要臨床癥狀;病前多有感冒病史;肺部聽診可見呼吸音粗或聞及啰音。(3)相關檢查:血常規檢查白細胞總數正?;蚱吞崾静《靖腥?,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感染。(4)影像學檢查:胸部 X 線片正常,或見肺紋理增粗,肺門陰影增深。
1.1.2.2 證候診斷 風寒襲肺證者咳嗽伴咽癢,痰色白,質清稀,鼻塞,流清涕,惡寒,無汗,發熱,頭痛。苔薄白,脈浮緊, 指紋浮紅。
1.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1.1.3.1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中醫外感咳嗽風寒型的癥狀、體征的診斷標準,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可作為參考;(2)年齡在 6 歲以內;(3)病程不超過 1 個月;(4)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
1.1.3.2 排除標準 (1)不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和納入標準者;(2)已接受其他相關治療,影響本研究的效應指標觀測者;(3)中斷治療,無法觀測本研究的效應指標者。
1.1.3.3 脫落標準 (1)不能堅持推拿治療者 ;出現嚴重不良事件者。(2)臨床試驗中出現嚴重的其他并發疾病者;未嚴格按照試驗方案進行研究者。(3)試驗中自行退出者。
1.2 方法
1.2.1 治療組推拿方法
1.2.1.1 推拿處方 (1)起式 :推天門 300 次 ;(2)基本方:推坎宮 300 次,推肺經 500 次,揉天突 500 次,揉膻中 500 次,捏脊 5~8 次;(3) 收式:閉天門。
1.2.1.2 隨癥加減 (1)惡寒重者,加揉黃蜂入洞 100 次、推三關 200 次,外勞宮 100 次;(2)發熱重者,加清天河水 200 次、退六腑 100 次;(3)痰多者,加肅肺法 3~5 次,搓摩脅肋 3~5 次;(4)有干性啰音者,加揉小橫紋100 次;(5)有濕性啰音者,加揉掌小橫紋 100 次。
1.2.1.3 推拿療程 每天 1 次,每次約 15 min,5 d 為 1 個療程。
1.2.1.4 推拿介質 醫用白凡士林或滑石粉。
1.2.2 對照組中藥內服法
1.2.2.1 選用小兒肺咳顆粒(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 g×12 袋/盒)。
1.2.2.2 藥物組成 人參、茯苓、白術、陳皮、雞內金、酒大黃、鱉甲、地骨皮、北沙參、炙甘草、青蒿、麥冬、桂枝、干姜、淡附片、瓜蔞、款冬花、紫苑、桑白皮、膽南星、黃芪、枸杞子、蔗糖。
1.2.2.3 用法用量 開水沖服 .1 歲以下每次 2 g (2/3袋);1~4 歲每次 3 g(1 袋);5~6 歲每次 6 g(2 袋)。
1.2.2.4 藥物療程 每天 3 次,5 d 為 1 個療程。
1.2.3 療效標準及評價方法
1.2.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主編的《24 個專業 105 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擬定療效標準。
(1)痊愈: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消失,體溫正常,其他癥狀基本消失,積分減少(n)>95%.
(2)顯效: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明顯好轉,體溫正常, 其他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n>70%~95%.
(3)有效: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好轉,其他癥狀基本消失或好轉,n>30%~70%.(4)無效: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及肺部體征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其他癥狀無改善或加重,n≤30%.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2.3.2 評價方法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主編的《24 個專業 105 個病種中醫診療方案》[10]擬定評價標準:主要從癥狀、體征上進行評價,相關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作為參考?;純褐靼Y為咳嗽、咳痰及肺部聽診,由輕至重分為 4 級,對應的評分標準分別為0、2、4、6 分;次癥為鼻塞不通、鼻流清涕、惡寒、咽部紅、舌苔薄白、脈浮緊、指紋浮紅,分為無、有 2 級,對應的分數為 0、1 分?;純好宽椫靼Y、次癥得分相加統計得出總積分,治療前后各評價 1 次,最終計算出患兒的療效結果。治療前后應由同一人進行療效評價。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 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 t檢驗或非參數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0.05,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 1 個療程的治療,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 97.14%,對照組為 82.86%,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68,P=0.046)。見表 1.
3 討 論
3.1 病因病機 小兒咳嗽發病的原因 ,早在 《素問·咳論篇》即有闡述,無論是外邪襲肺,或是他臟病變累及肺部,均可影響肺的基本功能---宣發及肅降,導致患兒咳嗽:“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活幼心書·咳嗽》云:“咳嗽者,固有數類……初中時未有不因感冒而傷于肺?!泵鞔_指出咳嗽多是由外感所致?!毒霸廊珪诽岢觯骸巴飧兄?,無論四時,必皆因于寒邪?!边@與來曉娟等[11]結合現代醫學與臨床觀察得出的結論一致,即風寒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外感咳嗽的病位在肺,主要病機為肺失宣肅。風為百病之長,與寒邪相合侵襲患兒口鼻或皮毛,寒性主收引,肺氣壅遏,宣發及清肅功能失常,則痰液滋生,阻塞氣道,肺氣出入受限,發為咳嗽。若日久遷延不愈,肺氣虛損,正氣虛弱,則轉化為內傷咳嗽。
3.2 小兒推拿組方 風寒咳嗽因風寒之邪侵襲人體而致病,病變性質屬于表證、實證,因此,在治療上以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為總則。本手法處方總結眾人經驗,體現以下配伍特點:(1)開關配穴,手法處方中以推天門(又名開天門)和閉天門作為小兒推拿治療的起式和收式,屬于小兒推拿特定的開關配穴。劉氏小兒推拿法中形象地比喻開竅為進入房間的 “開門”, 關竅則如出門后的“關門”,開關相配,可促使人機體內外相連,施于患兒體表的推拿穴位手法才可以達到臨床療效[12].在治療初始應用推天門,可集中小兒注意力、開啟穴位、激活人體氣血、調和陰陽,以達陰平陽秘。借現代醫學觀點來看,可提高人體內在自身免疫系統的抗病能力,從而恢復健康。在治療結束后應用閉天門,可升提氣血,并使治療信息相對獨立,以加強療效。這一開一關體現了小兒推拿的特殊與取穴的完整性。(2)效驗配穴,推天門、推坎宮同屬頭面四大手法,可調陰陽、祛風邪、通鼻竅。推肺經可治一切外感病癥,有調理肺衛、祛風散邪、宣肺止咳化痰之功;膻中為八會穴之氣會,揉之可理氣開胸,化痰止咳。二者相合而用,可治小兒呼吸系統疾病。肅肺法與搓摩脅肋,二者施術部位分別在患兒的前胸、后背及胸廓兩側,具有明顯的近治作用,合而用之,化痰效果顯著。(3)反佐配穴,推三關可溫里散寒,補益氣血;而退六腑則可通腑泄熱。這 2 個穴位定位相對(分別位于前臂的尺、橈側),功效上亦相對(前者主治一切虛證、寒癥,后者主治一切里實熱癥), 臨床上將兩者合而用之,可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以防止寒熱調整太過,最終達到寒熱平調的目的。(4)善用效穴,有干性啰音者加用效穴小橫紋,以化積、退熱、消脹。有濕性啰音者加用效穴掌小橫紋,可清熱散結,寬胸宣肺,化痰止咳。此外,揉天突可理氣、利咽、止咳、化痰,亦能通過局部穴位刺激引起人體的嘔吐反射,促使痰液排出體外,達到祛邪效果。捏脊作為常用的小兒保健穴位,可扶正祛邪,培本固元,從而激發患兒免疫系統,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饵S帝內經》云:“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黃蜂入洞、揉外勞宮,可祛風邪、解肌表、散外寒、溫里陽;清天河水可清熱解表,治一切熱癥。諸法共用,起到宣肺散寒,止咳化痰之效。
總之,推拿療法是醫者根據患兒病情,注重整體觀念,運用辨證施治,選取相應穴位,采取特定手法,來治療小兒咳嗽的一種外治法。此法具有無痛苦、無毒性反應的優點,小兒推拿本身為外治法,其對人體具有一種良性的、有序的、雙向調節的刺激,但又同樣具有溫清和補瀉之效,推拿之法,方便效宏,比針藥更適合小兒。
如此突出的優勢正逐漸被更多的患兒及家長認同??v觀此推拿手法處方,既重視小兒推拿穴位的配伍應用,如開關配穴,效驗配穴,反佐配穴等,又重視經驗效穴的應用,整方取穴少,手法快,操作時間短,既為廣大醫務工作者提供治療依據,又為廣大推拿愛好者提供學習途徑。作者運用此法治療小兒外感咳嗽療效滿意,應大力推廣,弘揚中華傳統療法,使更多的患兒得益。
參考文獻
[1] 劉麗華,陳蘭,樊啟紅。 我院兒科住院病人疾病譜 20 年變遷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12):180-182.
[2] 趙春梅。 西寧地區綜合醫院兒科門診疾病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2):126-127.
[3] 樊琳。 9600 例兒科急診患兒疾病譜和臨床特征分析[J]. 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6):63-64.
[4] 李小榮。 小兒外感咳嗽的臨證體會[J]. 河南中醫,2006,26(10):37.
[5] 姚勇志,王力寧。 小兒特稟質咳嗽的中醫證治規律研究探討[J]. 中醫兒科雜志,2014,10(4):12-14.
[6] 嚴劍 ,沈選彬 ,劉衛華。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咳嗽的對照研究[J]. 醫學信息,2013,26(5):354.
[7] 王欣 ,張明霞 ,王建平。 杏蘇散加減治療兒童外感咳嗽 180 例[J]. 中醫研究,2010,23(4):42-43.
[8] 歐秀梅。 止嗽散加減治療小兒外感咳嗽 40 例[J]. 中醫兒科雜志,2008,4(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