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耳聾\\(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d以內,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至少在相連的2個頻率聽力下降20分貝\\(dB\\)以上。本病是耳鼻喉科常見病,難治病,是危害聽力的較為常見的耳科急癥。大多數學者認為多與內耳血供障礙,病毒感染,迷路膜破損/創傷,內淋巴積水,自身免疫因素,社會因素等有關。目前國內外對突發性耳聾均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總體治療仍以維持聽覺神經正常生理功能,改善耳蝸血流為主要治療目的。臨床上主要采取擴血管、抗凝、抗病毒、激素等綜合治療,其治愈率和有效率各家報道不一。筆者采用自擬通竅湯治療本病取得了顯著療效。
1 資料及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自三亞市中醫院耳鼻喉科2011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為21~69歲,平均\\(35.9±7.6\\)歲;病程為3~14d,平均\\(6.7±2.5\\)d。輕度耳聾18例,中度耳聾22例,重度耳聾14例,極重度耳聾6例。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為20~71歲,平均\\(37.2±8.3\\)歲;病程為2~14d,平均\\(7.2±2.8\\)d。輕度耳聾20例,中度耳聾21例,重度耳聾14例,極重度耳聾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及聽力損失程度等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突發性耳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突然發生的,可在數分鐘、數小時或3d以內;非波動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可為輕、中或重度,甚至全聾。至少在相連的2個頻率聽力下降20dB上。多為單側,偶有雙側同時或先后發生;可伴耳鳴、耳堵塞感;可伴眩暈、惡心、嘔吐,但不反復發作;除第八顱神經外,無其他顱神經受損癥狀;往往病因不明。耳聾的分級標準:正常:0~25dB;輕度聾:26~40dB;中度聾:41~70dB;重度聾:71~120dB;極重度耳聾:120dB。
1.3 自擬納入標準
①符合突聾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18~75歲;③病程≤14d;④取得知情同意。
1.4 排除標準
①傳導性耳聾、混合性耳聾、感音神經性耳聾、藥物性耳聾、噪聲性耳聾、遺傳性耳聾、創傷性耳聾;②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③伴有其他嚴重疾病包括心臟病、肝腎功能異常、惡性腫瘤、心肌梗死、肝病、中風、等;④精神障礙或智力障礙病。
1.5 方法
對照組:①前列地爾注射液\\(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20124045\\),10μg/次,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稀釋后緩慢靜脈滴注,1次/d。②甲鈷胺片[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批號7036],500μg口服,3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自擬通竅湯,藥物組方:川芎15g,制乳香12g,葛根15g,石菖蒲15g,地龍12g,路路通15g,丹參15g,防風12g,煅磁石30g,升麻15g。根據病情辨證加減,伴有鼻塞、流涕,或有頭痛、耳脹悶、惡寒、發熱、身痛等風邪外犯證者加金銀花20g,柴胡10g,藁本10g以散邪通竅;情志抑郁或惱怒之后發作,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黃,面紅,目赤,舌紅,苔黃,脈弦數等肝火上炎者加龍膽草10g,車前子12g\\(布包煎\\),柴胡10g,菊花10g以清肝降火通竅;伴耳脹悶感,耳鳴不休,舌質暗紅,脈澀等氣滯血瘀者加郁金10g,紅花6g,桃仁12g,蔥30g以行氣活血通竅;痰濕蘊結者加蒼術15g,陳皮15g,佩蘭15g以芳香化濕開竅。常規水煎服分2次服用,1劑/d。兩組均予14d為1個療程。
1.6 觀察指標
1.6.1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療后第3,7,14天應用聲阻抗及純音測聽對患者純音聽閾值改變情況進行測試。
1.6.2 治療前后采用美國Cardiodynamics公司生產的Bioz.Com數字化無創血流動力學檢測儀對患者血流動力學指標進行分析,包括紅細胞沉降率\\(ESR\\),紅細胞壓積\\(HCT\\),纖維蛋白原\\(Fb\\),血漿比黏度\\(np\\),全血黏度\\(nbl\\),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nbh\\)。
1.6.3 記錄聽力、耳鳴、眩暈、耳悶改善時間。
1.6.4 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檢測治療前后血漿內皮素\\(ET\\)含量、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的變化\\(深圳晶美生物科技公司試劑盒,批號20126402\\)。
1.7 療效標準
治愈:患者受損聽力閾值達到健康耳水平或恢復至正常;顯效:患者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超過30dB;有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15~30dB;無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高少于15dB。
1.8 統計學處理
數據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輕、中度耳聾有效率為95.15%,重度以上耳聾總有效率為84.2%,平均總有效率為91.66%,對照組輕、中、重度耳聾分別為77.5%,55.0%,平均有效率為7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純音聽閾值改變情況
治療后第7,14天兩組純音聽閾值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觀察組的改善優于對照組\\(P<0.01\\),見表2。
2.3 兩組主要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聽力、耳鳴、眩暈及耳悶等主要癥狀改善時間均比對照組改善時間要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2.4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ESR,HCT,Fb,np,nbl及nbh等血流動力學指標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1\\),治療后觀察組Fb,np,nbl及nbh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2.5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
ET和NO水平比較治療后兩組ET下降,NO水平上升\\(P<0.01\\);治療后觀察組ET低于對照組,NO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5。
3 討論
突發性耳聾以40~60歲成年人發病率較高,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春秋季節較多見,其發病率為10.7/10萬,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緊張、生活壓力、情緒刺激其發病率有逐漸升高的趨勢。但目前醫學界對突發性耳聾認知仍無突破性進展,對本病的治療尚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臨床以綜合治療為主,但收效不明顯。近年的研究表明,中醫藥\\(針灸、中醫中藥\\)治療突發性耳聾療效顯著,其在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治療費用低等方面具有潛在的優勢。本病屬于中醫“暴聾”,其病因病機學說頗多。
《古今醫統.耳證門》云:“耳聾證,乃氣道不通,痰火郁結,塞而成聾也?!薄夺t林改錯》中指出:“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端貑枴づK氣法時論》提出肝氣上逆導致耳聾:“肝病者,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薄吨T病源候論》載:“足少陰腎之經…其經脈虛,風邪乘之,風入于耳之脈,使經氣痞塞不宣,故為風聾。風隨氣脈行于頭腦,則聾而時頭痛,故謂之風聾?!弊詳M通竅湯方中以川芎、乳香、丹參、地龍活血化瘀通絡,石菖蒲化濕豁痰開竅,防風、葛根、升麻解表祛風,葛根、升麻還具有升清陽潤耳竅的功效;路路通祛風活絡,煅磁石平肝潛陽聰耳。全方共奏祛風、活血、化濕,通絡開竅之功,并根據不同病因進行隨證加減,因而收效顯著。本組資料顯示治療后第7、14天觀察組純音聽閾值的改善優于對照組,聽力、耳鳴、眩暈及耳悶等主要癥狀改善時間均較對照組少,總有效率優于對照組。
微循環障礙是突發性耳聾的重要病因機制。耳蝸聽毛細胞生理活動耗氧量較高,對缺氧耐受差,耳蝸血管為終末血管,沒有側枝循環,局部循環代償能力差,因此各種原因引起的耳蝸微循環功能障礙。
臨床也顯示使用改善循環功能和提高耳蝸供氧量的藥物能夠促進患者聽力改善。一氧化氮\\(NO\\)具有舒張血管作用,血漿內皮素\\(NT\\)具有收縮血管作用。NO在耳蝸微循環病理生理改變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突發性耳聾顯示血清NO降低、NT水平升高導致耳蝸微循環功能障礙是突發性耳聾最主要的病理機制。本組資料顯示治療后觀察組Fb,np,nbl及nbh低于對照組,觀察組ET低于對照組,NO水平高于對照組,顯示出了通竅湯能降低患者的血液黏度,增加內耳血流量,改善內耳微循環,可能是本方治療突發性耳聾的重要作用機制。
綜上,在西醫常規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通竅湯辨證治療能減輕突聾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聽力,提高臨床療效,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降低患者血液黏度,增加內耳血流量,改善內耳微循環有關,值得臨床使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突發性聾的診斷和治療指南\\(2005,濟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6,41\\(5\\):569.
2 侯志強,蘭蘭,王大勇.老年突發性耳聾的臨床特征和轉歸[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2\\(3\\):269.
3 王承華,甘忠,何金水,等.以低頻聽力下降為主的突發性耳聾30例臨床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2,6\\(2\\):869.
4 黃選兆,汪吉寶.實用耳鼻喉科學[M].北京: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19.
5 李玲,黃志純,陶鋒.突發性耳聾治療及預后相關因素的研究進展[J].東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2\\(3\\):350.
6 廖威,戴嵩,王振海,等.中西醫結合針法治療膽火上擾型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3,29\\(7\\):12.
7 張東霞.中醫藥在突發性耳聾綜合治療中的應用概況[J].中醫學報,2010,3\\(4\\):332.
8 方練,劉佳麗,廖志蘇,等.疏血通注射液配合高壓氧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3\\):1833.
9 忻耀杰,滕磊,高旭青.《李靈微蘊》學術思想對治療突發性耳聾治療的指導意義[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1,45\\(8\\):15.
10 柳瑞熙,李彥華,盛國強,等.唇香草聰耳片對突發性耳聾微循環障礙的影響[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2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