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 由 人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引 起 的 慢 性 全 身 性 傳 染 病。HIV感染 可 累 及 全 身 各 器 官 的 組 織,其 中10%-20%左右的 患 者 首 發 癥 狀 由 中 樞 神 經 系 統 病 變 引起,40%-60%左右患者在病程中將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而 在 中 樞 神 經 系 統 中 發 現 病 灶 者 則 高 達75%-80%,其中17%為多種腦病變共存[1,2].
艾滋病有關的神經系統異??煞譃?種類型:①艾滋病相關感染,如無菌性腦膜炎和腦炎;②神經系統的機會性感染,如巨細胞病毒、腦脊髓炎、腦弓形蟲病、進行性多灶性白質腦病、隱球菌性腦膜炎和結核分枝桿菌感染;③腫瘤,通常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和 卡 波 西 肉 瘤;④腦 血 管 疾 ??;⑤周 圍 神 經 病變[2].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AIDS伴發顱內病變大多數可在早期發現,但僅靠影像技術多不能做出定性診斷,為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常常需要明確病變的病理性質。在通過診斷性及經驗性治療2-3周后,沒有臨床和影像學的改善時,推薦行腦立體定向活檢術[1].
立體定向活檢術是顱內病變的定性診斷技術,它創傷小、準確率高,在顱內病變的診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4].國內至今未見到艾滋病伴顱內病變患者行腦立體定向活檢術的報道,本研究介紹我們2010年11月-2016年1月對7例AIDS伴發顱內病變患者采用立體定向活檢術的經驗。
1資料與方法
1.1患者信息病例7例,男4例,女3例,15-49歲(平均36歲),病史1月-1年。臨床癥狀主要為頭痛、頭暈、肢體麻木、低熱、咳嗽、視力下降及癲癇(表1)。所有病例術前均行CT及MRI檢查。給予診斷性治療3周后臨床癥狀及影像學均改善不佳。
1.2病變部位及大小小腦3例,顳葉3例,額葉2例,頂葉1例,枕葉1例,基 底 節區1例,腦 室 旁1例,6位患 者 為顱內多 發占 位(表1)。病 變 大 小 從0.2cm×0.3cm×0.5cm-2cm×5cm×7cm.
1.3生化檢查術前常規檢查血清弓形蟲IgM檢查全為 陰 性,IgG檢 查 陽 性1例,血 清 巨 細 胞 病 毒IgM檢查陽性1例、IgG檢查陽性5例,腦脊液檢查示:隱球菌抗原陽性2例,巨細胞病毒DNA陽性2例,腦脊液常規檢查細胞總數1例偏高,蛋白含量5例偏高,糖含量2例偏低,氯含量4例偏低,乳酸脫氫酶含量6例偏高。
1.4手 術 過 程7例 患 者 均 在 局 麻 下 安 裝 國 產ASA-602S高精度腦立體定向儀(深圳安科公司)頭架,然后行3.0T MRI薄層定位掃描(層厚2mm),對病灶有強化的患者采用T1增強掃描,靶點選擇在病灶強化結 節 處[5],對病 灶無強 化者,采用FLAIR像,靶點選擇在病灶中心(非壞死區),同時避開血管及重要功能區,測量并計算坐標值。
術中監測生命體征并密切觀察神志、瞳孔等變化。由于本 病 的 特 殊 性,手 術 時 應 注 意 嚴 加 防 護。術者帶面罩及防護眼鏡,穿隔離衣和一次性手術鞋,戴雙層手套。常規消毒、鋪巾。根據靶點位置選擇顱骨鉆孔及穿刺路徑,穿刺針道在盡量避開腦皮質血管多的區域以及重要功能區的前提下,選取穿刺距離最短的穿刺路徑。局麻下切皮、鉆顱,雙極電凝燒灼硬腦膜后,“十”字切開硬腦膜,安裝弓形架,核對坐標 無 誤 后,將 直 徑2.5 mm的 側 切 式 活 檢 針(Sedan)送至靶點,分別從靶點的3點、6點、9點、12點4個 方 向,每 次 取 材 大 小 約2 mm×2 mm×10mm,用10%甲醛液固定后送 病檢。術后患者常規在重癥監護室觀察一晚,監測呼吸、心率、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嚴密觀察瞳孔及意識情況的變化,常規給予預防性抗感染、止血、預防癲癇治療,必要時予以脫水處理。第2天常規復查頭顱CT.
2結果
2.1病理結果及并發癥7例患者均手術順利,術后病理結果(表2)示:腦弓形蟲病2例,隱球菌腦炎2例,巨細胞腦炎2例,結核性膿腫1例,星形細胞瘤1例,其中1例為腦弓形蟲病和隱球菌腦炎共同感染。診斷成功率100%,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4.3%(1/7),無手術相關死亡。1例術后早期并發癲癇發作合并取材處少量出血,給予抗癲癇等對癥治療后血腫吸收、癲癇未再發作。無顱內感染、顱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
2.2治療結果6例患者術后治療方案調整,病例3患者診斷為星形細胞瘤(WHOⅡ),放棄治療于術后2個月死亡。病例7患者診斷為巨細胞腦炎術后1個月死亡,該患者的術前CD4+T細胞水平僅為1個/μl,患者的死亡與手術無直接關系,其余5例患者隨訪2-6年,1例患者完全康復,4例患者癥狀明顯好轉(表2)。手術前后的影像學改變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