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自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0 月,采用自擬清降抑反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42 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42 例患者均為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0 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其中男性 28 例、女性 14 例,年齡 23~70 歲,初診 8 例,復診 34 例。依據中華中醫學會脾胃病分會 2009 年深圳會議,胃食管反流病中醫診療共識意見:臨床上有燒心、泛酸、胸骨后疼痛等明顯反流癥狀。胃鏡檢查鏡下表現為食道黏膜可見點狀或條索狀發紅、糜爛、充血、水腫或潰瘍。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2、 治療方法
自擬清降抑反湯:黃連 6g、吳茱萸 1g、姜半夏 10g、瓜蔞 10g、枳殼6g、炒蒼術 12g、陳皮 6g、厚樸 6g、竹茹 10g、烏賊骨 30g、生甘草 5g,1劑/d,水煎取汁 400mL,分兩次口服。1w 為 1 療程,連續 2~3 療程。胸悶者加旋復花 15g(布包),便秘者加生白術 40g、生大黃 10g(后下)。
3、 療效觀察
3.1 療效標準:治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鏡下見食道黏膜光整,色澤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胃鏡檢查鏡下見食道黏膜炎癥、水腫較前減輕;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胃鏡檢查鏡下見食道黏膜炎癥無明顯好轉。
3.2 治療結果:治愈 25 例,占 59.5%;有效 13 例,占 31.0%;無效 4例,占 9.5%??傆行?90.5%。
4、 典型病例
陳某,男,35 歲,某公司銷售員。因胸骨后灼痛一年,加重一周,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來診?;颊呓洺o嬀?,嗜好辛辣之物,自一年前常覺胃脘嘈雜不適,噯氣、泛酸,時覺胸骨后燒灼樣疼痛。一周前過量飲酒,覺胸骨后灼痛,噯氣,泛酸,進食時有梗阻感,食后灼痛加劇,口苦,口干,便秘,3 日一行,舌紅苔黃根膩,脈弦滑。胃鏡示:食道中下段黏膜充血,見縱型條索狀糜爛;賁門充血糜爛;胃竇充血糜爛。診斷為:食道賁門炎,糜爛性胃炎。辨證為:酒食傷中,熱擾胸膈。治以清中化濕,降逆和胃。給予清降抑反湯:黃連 6g、吳茱萸1g、姜半夏 10g、瓜蔞 10g、枳殼 6g、炒蒼術 12g、陳皮 6g、厚樸 6g、竹茹 10g、烏賊骨 30g、生甘草 5g、生白術 40g、生大黃 10g(后下)。7劑,一周后復診,癥狀明顯減輕,繼用前法加減調治半月,癥狀消失。一月后復查胃鏡黏膜恢復正常。
5、 討 論
本病屬中醫“梅核氣”、“噫嗝”、“反酸”范疇?!端貑枴ねㄔu虛實論》:“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薄夺t學統旨》中提到:“酒面炙煿,黏滑難化之物,滯于中宮,損傷脾胃,漸成痞滿吞酸,甚則為噫嗝反胃?!币虼吮静∮捎陲嬍巢还?、起居不慎、情志失調,以致胃府積熱,脾胃升降功能失司,濕濁之邪上逆,脈絡受損,釀成本病。據我們臨床觀察,本病多為本虛標實之癥,標為濕熱中阻,本為脾虛運化不力。急則治標當泄當清當降,緩之圖本,運脾和胃。但我們觀察食道炎不論新發還是舊疾,在發作期多為中焦濕熱,故立法清降抑反為治,繼之囑其調飲食、暢情志、慎起居,亦或湯藥以調脾弱。
方中黃連清熱燥濕,去中焦濕熱;吳茱萸辛熱開達,疏利氣機,止呃逆,兼防苦寒藥凝滯;二藥合為左金,共奏辛開苦降之效,治療嘔吐吞酸。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瓜蔞能清肺胃之熱,又能利氣散結以寬胸;二藥配黃連合為小陷胸湯治痰熱結胸,胸脅痞滿。蒼術燥濕健脾;厚樸行氣燥濕消積;陳皮理氣調中燥濕;三藥與甘草合為平胃散,治中焦濕阻,起燥濕寬胸之功。枳殼行氣寬中,除脹配陳皮消脘腹脹滿。竹茹善清胃熱止嘔吐;生姜止嘔;二藥配黃連和中降逆止嘔。烏賊骨制酸止痛,善治胃痛吞酸。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全方共組同起清中化濕、寬胸散結、降逆止嘔之效。
參考文獻:
[1]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 10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1599-1600.
[2]于皆平,沈志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532-537.
[3]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148-175.
[4]李兆申,徐曉蓉,許國銘,等.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特征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5,22(5):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