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腫脹疼痛是指輸液時液體從靜脈內滲出到靜脈外,引起周圍組織腫脹、并伴有疼痛的癥狀,是輸液常見并發癥, 嚴重者皮下組織壞死導致功能障礙。因此,應盡早積極治療[1].本研究將丹紅注射液用于輸液致肢體腫脹治療,效果滿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在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治療有明確輸液史并出現輸液外漏致腫脹116例,丹紅注射液廠家:菏澤步長制藥,規格:20ml,批號:20153571,七葉皂甙鈉廠家:武漢愛民制藥,規格:10mg,批號:20158794.
1.2 納入標準
輸液滲漏部位發生在手背、手腕、手臂、下肢等處局部凹陷性水腫、疼痛,范圍大于2cm,皮膚發紅或發亮、發白、皮紋消失,均無全身水腫。
1.3 剔除標準
①心肺腎功能異常者;②年齡在90歲以內。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8例,男14例,女44例,年齡17~42歲,平均(33.4±7.01)歲。對照組58例。男8例,女50例,年齡19~64歲,平均(44.6±9.12)歲。兩組患者年齡、 性別、 腫脹度等臨床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4 方法
觀察組使用丹紅注射液30ml加入250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點滴,1天1次,直至腫脹消退。對照組使用七葉皂甙鈉20mg加入250ml生理鹽水注射液,每日1次,靜脈滴注,直至腫脹消退。
1.5 療效判斷標準
治愈:腫脹消退,靜脈血管紅、腫、熱、疼完全消失;顯效:腫脹基本消退,有觸痛;有效:腫脹減輕,觸痛明顯;無效:局部紅腫熱痛無消退??傆行?治愈+顯效/總病例數(2)疼痛評分,采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RS)分為[2]:無(O分)、輕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10分)[2],記錄治療前及治療后24、48h的疼痛評分。(3)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局部皮膚情況、血常規、肝功腎功能等變化。
1.6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2.0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療效比較
總有效率:觀察組100.00%,對照組96.55%,兩者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2.2 疼痛評分
NRS評分兩組治療后 24、48h 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 且觀察組治療后評分降低與對照組相比均有顯 著差異見表2.
2.3 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均較輕,均無重度紅斑病例出現,對照組局部和中度皮膚紅斑共14例, 觀察組未出現皮膚過敏病例,其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所有出現皮膚紅斑的病例均使用復方地塞米松軟膏外涂消退。治療后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等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見表3.
3 討論
①輸液時由于局部滲液造成靜脈通透性增加,組織間水腫、刺激周圍組織引起炎癥反應,特別是高滲有刺激性的液體更為嚴重。之前臨床常用硫酸鎂溶液濕熱敷,雖具有良好療效.但因溫度不恒定 ,需要不斷加熱,并反復更換敷料,給護士增加了工作量,患者的依從性也差。②七葉皂甙鈉治療肢體腫脹療效確切,這在國外藥理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中被證實,與其具有抗滲出、消水腫、增加靜脈壓力、改善微循環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等作用密切相關。本研究采用丹紅注射液與七葉皂甙鈉比較療效,腫脹消退總有效率無明顯差異,但丹紅注射液改善患者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且用藥期間無重大不良反應。③輸液引起的局部腫脹出現壓迫和局部疼痛、 滲出液的刺激均可引起小血管的痙攣,丹紅注射液可以擴張外周血管,增加組織血液灌流,預防皮膚壞死。改善循環促使藥液外滲的吸收和排泄,從而對抗藥物損傷效應。此外丹紅注射液抗炎、消腫、止痛效果還與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前列素含量,對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起抑制作用有關[5,6].
參考文獻:
[1] 譚 訓香,姜 紅江,王 永華,等。傷敷愈敷神闕治療骨折后肢體腫脹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07.3(15):l0-11.
[2] 劉 斌,石 福新,耿 廣德。威利坦緩釋片治療四肢創傷早期腫脹168例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5.8(23):1968-1969.
[3] 劉素萍。 硫酸鎂熱敷治療碘造影劑滲漏致肢體腫脹53例療效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0.39(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