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自媒體音樂傳播路徑探究
【序言】自媒體環境下音樂流傳分析序言
【第一章】自媒體音樂概述
【第二章】音樂傳播媒體的演進
【第三章】自媒體音樂傳播的成功案例
【第四章】自媒體音樂的推廣模式
【第五章】自媒體音樂的傳播特征
【結語/參考文獻】自媒體背景下音樂傳播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人類的音樂傳播已經經歷了幾千年,音樂媒介形態的不斷交替與更新是動態的音樂傳播活動最直接的表現。從原始的"口傳心授"到樂譜的出現,音樂實現了靠記憶傳唱到音樂文本形態記錄的轉變。聲音記錄技術的發明使音樂的音響形態得以被記錄下來,留聲機開啟了音樂"精確"記錄的時代。在此基礎上,廣播、電視這些電子媒介的陸續出現與發展,使音樂傳播以生產流水線的方式進行著大批量復制。當前,科技帶來的網絡媒介和移動技術正在促使音樂傳播形態的迅速變革,數字移動媒介正在悄然影響著音樂藝術的社會傳播形式,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創作與接受音樂的方式。
計算機和移動設備構成的互聯網是現今網絡化進程的主要形態。自媒體的產生依托于互聯網技術,扎根于普通公眾,區別于傳統媒體,是網絡這一新媒體發展的最新階段。以自媒體為代表的新型傳播方式,打破時空的限制,進入了全員化傳播的時代。
它不僅為音樂藝術提供了新的傳播模式,而且提高了音樂產業的經濟效益。在這些價值實現的過程中,普通受眾在傳播行為上被賦予了極大的自由。對本論題來說,對自媒體音樂傳播效應的考察,可以以傳播媒介的發展與網絡的特性為切入點,研究音樂的創作、表演、欣賞、評價等傳播環節在網絡化進程中的變化。
自媒體的出現給互聯網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及其引起的音樂傳播學理論研究與現實音樂傳播活動的革新是值得深思的。自媒體孕育著的草根力量和民主精神對于我們整個社會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21 世紀是多種媒體對音樂傳播的參與,隨著音樂網絡傳播的高度完善與發展,音樂虛擬社區中的音樂傳播將會以更加個人化的方式,不斷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各種音樂活動。
網絡音樂傳播已成為推動現實音樂社會運動發展的重要動力,對自媒體音樂傳播實踐的研究更為音樂學術領域中的音樂社會學、音樂傳播學帶來新的思考和提供新的課題。自媒體所代表的是一種新的媒介形態、一種新的傳播方式,同時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音樂信息傳播更靈活、更個性、更迅捷、更綜合的未來。
參考文獻:
著作部分(含譯著):
[1] 蔡海波。兒童音樂電視創作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2] 蔡海波。歌海聲波--蔡海波百首歌曲創作談[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0.
[3] 蔡海波。兒童歌曲創作的理論與實踐[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4.
[4] 蔡海波。動畫音樂研究[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待出版。
[5] 曾遂今。音樂傳播學理論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
[6] 曾遂今主編。音樂傳播與傳播音樂[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7.
[7] 宋祥瑞主編。音樂與大眾媒介[M].武漢:武漢出版社,2009.
[8] 郝俊蘭。電視音樂音響[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3.
[9] 陳義成。電視音樂與音響[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
[10] 曾田力主編。中國音樂傳播論壇[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11] 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
[12] 張國良主編。傳播學原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
[13] 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 閔大洪。數字傳媒概要[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15] [美]威爾伯·施拉姆、威廉·波特。傳播學概論[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16] [美]E·M·羅杰斯。傳播學史[M].殷曉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17] [美]弗雷德里克·S·西伯特等著。傳媒的四種理論[M].戴鑫、展江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18] [英]戴維·岡特利特。網絡研究:數字化時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M].彭蘭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19] [丹]克勞斯·布魯恩·延森。媒介融合: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和人際傳播的三重維度[M].劉君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20] [美]羅杰·菲德勒。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明安香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期刊部分:
[1] 蔡瑩瑩,蔡海波。論兒童音樂電視的的傳播效應[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0)。
[2] 蔡海波。兒童音樂電視歌曲的藝術特征研究[J].中國電視,2007(9)。
[3] 蔡海波,蔡瑩瑩。兒童電視欄目主題歌的藝術特征[J].中國藝術報,2009(7)。
[4] 蔡海波等。論電視劇主題歌的創作[J].當代電視。2011(8)。
[5] 汪森。從傳播到傳播學到音樂傳播學[J].黃鐘。2005(2)。
[6] 黃沁。論音樂傳播形式發展及其價值體現[J].黃鐘。2004(S1)。
[7] 曾遂今。音樂網絡傳播與當代人的音樂觀[J].中國音樂。2006(4)。
[8] 曾遂今。從音樂的自然傳播到技術傳播--當代音樂傳播理論探索思考之一[J].黃鐘。2003(3),2004(1)。
[9] 舒澤池。音樂的傳播和傳播音樂的載體[J].樂器。2001(2)。
[10] 姚琦,易柯。網絡音樂的現狀分析[J].音樂探索。2005(4)。
[11] 聶芳。計算機互聯網絡媒體的音樂傳播優勢[J].中國音樂。2006(1)。
[12] 李娜。網絡音緣--論網絡的發展與音樂作品的傳播[J].藝術研究。2005(1)。
[13] 白晨。論網絡音樂對音樂創作的影響[J].歌海。2008(1)。
[14] 劉夜?;ヂ摼W漢語流行音樂網站的編輯管窺及音樂網站編輯的應有視野[J].黃鐘。2002(2),2003(2)。
[15] 汪勇,晉群。第四媒體的傳播優勢與固有弱點[J].滁州學院學報。2004(4)。
[16] 羅斌。網絡傳播中的自媒體研究[J].新聞世界。2009(2)。
[17] 張瑩。淺析"自媒體"的特點[J].科教文匯。2008(2)。
[18] 張美玲,羅憶。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傳播特點和優勢分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
[19] 施玲等。以移動網絡運營商為主導的手機媒體發展模式初探[J].現代傳播。2009(4)。
[20] 趙小東等。手機媒體的傳播現狀及特點[J].新聞愛好者。2011(11 下)。
[21] 錢靜。手機與網絡媒體融合的傳播學分析[J].東南傳播。2008(6)。
[22] 林濱,戶曉坤。大眾傳媒·意識形態·人的存在[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2)。
[23] 喻國明,蘇林森。中國媒介規制的發展、問題與未來方向[J].現代傳播。2010(1)。
[24] 張濱。媒介向何方延伸-新媒介語境下的媒介發展[J].新聞傳播。2011(10)。
學位論文:
[1] 許曉婷?;ヂ摼W時代音樂的變化及其原因探究[D]. 山東:山東大學,2009.
[2] 程曉婷。WEB2.0 時代的網絡音樂傳播研究[D]. 武漢:武漢音樂學院,2007.
[3] 黎彥。"雙重解放"互聯網時代的傳媒與音樂受眾[D].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
[4] 許卓。論 Web2.0 平臺音樂符號的情感表達作用[D].上海:復旦大學,2011.
[5] 袁川曄:.新媒介與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產業化發展關系探析[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