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每個民族和文化都有相應的禁忌語和委婉語,并受到歷史背景、語言習慣、價值觀、社會環境、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存在很多不同點。英漢語言中禁忌語和委婉語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有些部分差距也是比較大的。研究英漢語言中禁忌語和委婉語的差異,才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不失禮,有助于英漢語言的跨文化交流。
二、禁忌和委婉語的概念
每種文化中都有對于某種事物或者某種行為的禁忌,并在語言中有著一定的體現,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區別只在于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禁忌。通常人們對神圣的、不潔的、危險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禁制。通俗來說人們出于某種原因,不能、不愿說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色彩或者至高無上而不可隨意說出的詞語就是禁忌語,比如臟話、淫穢的話等。
委婉語就是將某些神圣的、難聽的、不便直說的、粗俗的、不吉利或者忌諱的詞語、事物或者概念通過比較委婉的、文雅的、間接的詞語表達出來,以達到比較委婉,順耳,讓人舒服的目的。委婉語的特點是比較抽象、模糊。簡單來說,委婉語就是將某些讓人不快的詞語轉化成一種易于接受的方式,采用間接的方式讓說話者不會因此而感到內疚、尷尬、不安等。
三、英漢中禁忌語和委婉語的相同點
英漢語言中禁忌語和委婉語存在很多相似之處,或者說對于同一種禁忌事物或者行為有相似的委婉表達。一般來說,禁忌語相同的情況多出現在人類具有共同的特征上面,比如生老病死、相貌、職業、生理缺陷等。
盡管生老病是人的一生中必須要經歷的事情,但人們還是對其有著某種程度上的畏懼。不管是中西方文化都認為這種悲傷的事情不應該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在漢語中,“死”有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去了”,“老了”等,官方的說法“去世”“已逝”等。在古代文化中,地位不同的人說法也有很大的不同。作為“天子”的皇帝,叫做“駕崩”,諸侯死了叫做“亮”;大夫死用“卒”,士死稱為“不祿”.普通百姓如果死了絕對不能用這幾個字,只能用“沒”、“終”等詞。英語中表達死這個概念也有很多詞,并且很多能夠和漢語對照起來。
比如“逝世”用英語表達為“pass sway”;“與世長辭”翻譯為“depart”.在英漢語言中,關于生理缺陷方面的禁忌與委婉語也有很多。在有缺陷的人的面前或者直接談論生理缺陷都是一種失禮的行為。在漢語中“殘廢”含有貶義、歧視、嘲諷的含義。一般我們會用“殘疾”來代替。英語中也常用“disabled”表達,而不是“handicapped”.漢語中有一些粗話或者罵人的話是和生理缺陷有關的,比如說“眼瞎”、“啞”“裝聾作啞”等,并不是真的指生理有缺陷,而是一種貶義詞。因此在使用這些詞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在英漢語言中,關于性及與生殖內容的禁忌語和委婉語是非常多的。受到我國古代含蓄的思想的影響,漢語中把與性有關的詞語當作禁忌語。如果要說也是經過一定的修飾用委婉的方式表達出來。對于兩性生活,人們常常說“夫妻關系”、“房事”、“云雨之事”、“同床”等。西方在這方面和中國差不多,他們通常表達為“go to bed with”、“to make love”等。性器官或者生殖器官也歸類為禁忌語,中文中常常用“那個”、“下身”等非常隱晦的詞表達,而英文中則用“down below”、“privwte parts”等表示。
排泄這類詞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著相似的表達方式。漢語中表達排泄的詞語有“去衛生間”、“去方便方便”等。英語中相似的表達是“to go to bathroom”、“to go to washroom”、“同answer nature`s call”等。
四、英漢中禁忌語和委婉語的不同點
英漢兩種文化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價值觀、社會背景等因素的影響,禁忌語和委婉語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作為一種文化的禁忌的事物有可能在另一種文化中卻并非如此。深入了解英漢兩種語言中的禁忌語和委婉語的差異有助于我們了解雙方文化,促進雙方的順暢溝通。
典型的英漢兩種文化對于個人隱私有很大的差距。在我國人們聊天中常常談論個人的隱私,包括工作、收入、年齡、買東西的價格等。甚至很多時候親戚最常問的問題莫過于年輕人的工作和收入了。然而在英語國家這確實一個禁忌,他們非常尊重彼此的隱私。在他們看來個人的政治傾向。宗教信仰、年齡、金錢、婚姻家庭等都屬于個人隱私,不能夠隨意詢問。冒然的問陌生人的年齡問題,尤其是女性的年齡是一個很失禮的事情。在西方國家家庭成員之間都很少問彼此的收入,畢竟在他們看來這“不關你事”,是個人的事情。在中國現在常??梢钥吹胶芏嗄贻p人毫不避諱的談論東西的價格,甚至形成了互相攀比的風氣。而在西方問東西的價格是一件不禮貌的事情,如果你非常想要知道某件東西的價格可以有余地、有選擇的問,讓對方可以選擇不回答,給對方一個尊重。這個時候他們常常這么說說:“Was it expensive ?”或者“Did youmanage to get iit for a good price?”.
中西方對于某些節日和數字的禁忌是完全不同的。在西方“13”這個數字是非常不吉利的一個數字,很多西方人都很忌諱這個號碼。根據《圣經》記載出賣耶穌的人是餐桌上的第十三個人,也就是猶大,因此西方人都視13為禁忌。他們的樓層、公交車、賓館基本都跳過13這個數字。中國人則完全相反,喜歡成雙成對,因此將偶數視為吉利的數字。一般請人吃飯都必須要是雙數的菜,只有葬禮的時候菜的數量是單數。另外中國人也不喜歡“4”這個數字,因為4與死諧音,中國人視為不吉利?!叭?,出門走”,中國人喜歡在尾數是3、6、9的日期里出門。
在中國“老”這個詞表示“尊敬、尊重”之意,我們經常稱呼為“老師”、“老者”、“老板”等。受到古代傳統文化的熏陶,中國人對年長者或者長輩都是非常尊敬的,因此對人的敬稱有很多是以“老”開頭的。而在英語中“老”這個詞意味著衰朽殘年,是無用的,因此是一個禁忌語。在西方人們忌諱說自己老以及問自己年齡,也不喜歡承認自己是老人。英語中有很多關于老人的委婉語,而在中國關于老的詞都是贊美之詞。
五、總結
不同的民族、文化、社會背景、價值觀、宗教信仰孕育著不同的語言禁忌語和委婉語。英漢語言中有很多相似的禁忌語和委婉語,但更多的是不同點。這些語言差異性很容易導致雙方的交流障礙,影響雙方經濟、政治、文化的交流。俗話說“入鄉隨俗”,我們應該多多了解英漢語言的差異,減少不必要的溝通障礙。相信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和全球化的進展,這種差異將會逐漸趨同,形成新的、共同的語言文化。分析英漢語言的差異性有利于更加得體靈活的進行文化交流,了解雙方文化差異,促進中西方的跨文化的交流和溝通。
參考文獻:
[1]葛校琴。英漢語言禁忌的深層文化映現[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2.
[2]魏在江。英漢“生理現象”委婉語對比分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07.
[3]王伯浩。英語口語中的“粗話”別用[J].外國語,2000,02.
[4]于海江。英語委婉語的交際功能與構造原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5]曹雪芹,高鄂。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2.
[6]陳科芳?!都t樓夢》委婉語的翻譯[J].臺州學院學報,2006,04.
[7]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9]劉純豹。英語委婉語訶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10]王銀泉。禁忌語與委婉語關系之初探[J].四川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02.
[11]吳小船,喻鋒平。英漢委婉語對比與翻譯[J].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