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但是在不同的語言文化中卻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現象。語言中對女性的侮辱稱呼就反映了一種以性別為基礎而產生的歧視現象。女性侮辱稱呼(簡稱:女性辱稱)是指含有貶抑、戲謔、譏諷等附加意義的女性稱呼。與男性相比,在漢英語言中對女性的稱呼語都或多或少地帶有貶義色彩。本文從女性總稱、個體稱謂以及女性稱謂的隱喻這三個方面討論漢英女性辱稱的特點,以及反映的性別歧視現象。從漢英女性辱稱的比較研究中,進一步了解漢英文化間的共性和差異。
二、漢英語中的女性辱稱
1、對女性總稱的辱稱
由于男性是物種之范的觀點的支配,漢英語常常表現出“以男性為本體,以女性為變體”的偏向,把女性當作男性的附屬,例如:姨娘、禍水、婆姨、娘們兒、second sex、weaker sex、softer sex、weaker vessel 等。漢語用“婆娘”、“禍水”等這些粗俗、墮落的稱謂來稱呼女性群體。英語則用“second sex”(第二性),“weakersex”(弱性)等帶有懦弱、脆弱色彩的詞稱呼全體女性。相反,漢英語中男性的特征是剛強有力的。如漢語稱呼男性為“漢子”、“大丈夫”等。英語則稱呼為“first sex”(第一性),“hard sex”(強者)等。顯然,女性特征的表現是軟弱的、次要的、否定的、消極的。
2、對女性個體稱謂的辱稱
漢英語不僅對所有女性總稱帶有性別歧視,而且對女性的辱稱還具有高度的聚合性,貶抑對象主要指向以下幾類女性。
(1)對妻子的辱稱男女在家庭中本應是平等的,但是丈夫對妻子的稱謂卻帶有輕視意味。丈夫被看作在外工作的主力,而妻子只能在家中養育兒女,操持家務。由于這種思想作祟使得稱呼妻子的詞語帶有貶義色彩。
漢語中,妻子辱稱數量相對英語要多??纱笾聦⑵拮尤璺Q按時間分為古今兩大類:一類是古漢語中對妻子的稱呼。到現在,這種稱呼已經不再常用。例如:渾家、寒荊、中饋、拙荊、堂客、貼身、山荊、破爛、橫床、賤內等。另一類是當今在城市和農村常用的妻子稱呼,例如:內助、燒火的、燒鍋的、家里的、內人、做飯的、老婆、屋里頭的等。
英語中的妻子辱稱有:a little women(小女人);lady of house(家里的);one's ball and chain(管家婆)等。
漢英妻子辱稱大多有這樣的共同特點:
①以職能命名。因為妻子的人生價值充其量是助夫養子、打掃烹煮,如:燒火的,lady of cooking( 做飯的 )。
②以社會活動范圍和生活環境命名。因為妻子多局限于堂前屋后,而出入社會似乎不是妻子的事情,如:家里的,lady of house.漢英語言中妻子辱稱的用字也不相同。漢語中多以“賤”、“敝”、“內”這些具有鄙夷色彩的字眼以及不禮貌的形式“……的”構詞稱呼妻子。例如:賤種、賤類、賤人、敝帚、敝房、內人、內助、內子、做飯的、燒鍋的、家里的等。英語則經常用到的“small”、“little”等表示小意的詞語稱呼妻子,足見妻子的地位如何了。
(2)對有違婦道的女性辱稱漢英語中對有違婦道的女性的稱謂語與不正派的男性稱謂相比不僅數量上占優勢而且感情色彩也不相同。這些稱呼有:青樓女、婊子、賣肉的、野草閑花、minx、concubine、wench、paramour 等?!读_馬國際分類詞典》載 libertine( 浪子、放蕩的人 ) 詞條下,列出女性用詞比男性多出一倍?!皳中庸?、白菲《簡明漢語義類詞典》統計,表示‘性生活放蕩的’女性用詞有 7 個,男性用詞有 3 個,男女均使用的詞有 8 個?!盵1]
從數量上,漢英語中對有違婦道的女性辱稱都遠遠多于同質的男性詞,而且在語義層面上,也對男性含有包含之意。如“rake”(浪子)、“shirt-chaser”(追獵女性的人)、“oldgoat”(老色鬼)、“花花太歲”、“風月高手”、“多情才子”等。這些稱謂全然沒有對女性稱謂所暗含的刻毒和詛咒,反倒流露出幾分欣賞和炫耀。
(3)對有男子氣女性的辱稱女性被當作弱小的角色,而男性則有強悍的、積極的特征。在這種思維定式下,女性不可太像男人,否則將被鄙視。例如:社會把女性缺少女性特征的人稱為“假小子”,英語稱為“tomboy”,卻不說“tomgirl”或“ambitious girl”.漢語中常用“潑”和“刁”這兩個有極強構詞力的語素構詞,如:潑婦、潑辣貨、刁婦、刁婆等等。
對有男子氣女性的辱稱,如:瘋丫頭、潑婦、假小子、悍婦、amazons、virago、tomboy、hoyden 等,反映出社會對女性性格及行為的限制和壓抑。
3、女性稱謂的隱喻女性稱謂語中有一部分采用了隱喻手法,其中很多帶有侮辱性,甚至帶有挑逗性含義。由于女性被視為男性的寵物和玩偶,所以大多數的女性稱謂隱喻為兩大類:一類是有生命的動物或怪物;另一類是無生命的貨物或東西。
(1)把女性比作動物漢英語中都存在著以動物來喻稱女性的情況。如:狐貍精、家雞、母夜叉、母狗、母老虎、pigeon、hen、cat、cow、bitch、chick 等。
漢英語中都常用“雞”隱喻女性,仿佛“雞”已經是女性的專用。
而在中國,自古就最忌諱女子像虎,可見,“老虎”喻指女性是絕對的貶低之詞,如“母夜叉”、“雌老虎”、“母老虎”等?!昂睆牟蛔瞿腥朔Q呼,只用來比喻妖艷、淫蕩、媚惑人的女子,如“狐媚子”、“狐婦”、“狐貍精”等。此外,用表動物性別的“母、雌、牝”附加在動物稱謂前表女性,如“母狗”、“母驢”、“雌老虎”、“牝雞”等。
在英語中,動物名詞代稱女子的現象廣泛存在,并均含有貶斥義,如“‘mutton’尤指少婦打扮的老娼,‘cow’喻指粗壯邋遢的女人,‘cat'喻指心地惡毒的女子,'pig’喻指蕩婦,‘vixen’喻指潑婦、悍婦”.[2]
(2)把女性比作無生命的事物漢語常用“……貨”的形式稱呼女性;而英語中,常將女性比作吃的東西。例如:二手貨、潑貨、賠錢貨、賤貨、cheesecake( 干奶酪--性感的女人 )、cookie( 甜餅干--美女 )、tart( 果醬餅--放蕩的女子 )、tomato( 西紅柿--性感的女人 ) 等。將女性比作食物和無生命的東西,足見女性地位的低下。男人只重視女性的外表和性伙伴的功能,映射出女性是否對男性有吸引力,其評定的標準是以貌取人。
三、小結
漢語和英語雖然屬于不同的語系,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屬于不同的民族,地域也相隔甚遠,但是人類大腦有著相同的進化歷程,“人類大腦的生理構造都是一樣的,沒有民族性,因而大腦的功能--思想也沒有民族性,全人類都一樣?!盵3]
縱觀漢英女性辱稱,在女性總稱、個體稱謂以及女性稱謂的隱喻三個方面,兩種語言有著相似的表現,說明性別歧視并不是獨立在一種語言形式中。然而,兩者之間又有著表達差異,進一步說明了不同民族認知上的不同。
語言反映的是一種社會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因此從女性辱稱中映射出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的事實。社會和文化是產生性別歧視的主要原因,而女性經濟地位的喪失則是性別歧視產生的深層原因。
由于人類的語言一旦成為定式就很難改變,要想消滅女性辱稱,只有根除存在于人們大腦中的性別歧視觀念,這依然任重而道遠。隨著社會文明的發展進步,某些女性辱稱在語言中的運用頻率也越來越少,相信女性辱稱將受到關注并得到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 胡 壯 麟,劉 潤 清,李 延 福 .Linguistics:A CourseBook[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 徐佳 . 漢英語言性別歧視的比較研究 [J]. 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8.5.
[3] 白解紅 . 語義多層面上的性別差異 [J].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4.
[4] 馬 麗 . 英 語 的 性 別 區 分 標 記 [J]. 海 南 大 學 學 報,1996.2.
[5] 潘建英 . 漢英性別歧視的比較研究 [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