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濬是明成化、弘治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經濟學家和文學家,一生政績顯赫,著作等身,其《大學衍義補》聞名海內,世人贊譽頗多,被稱為明代“中興賢輔”、“理學名臣”和“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今人也譽之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對推動明中期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是非常值得關注的歷史人物。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丘濬研究出現熱潮,經濟、政治、哲學、歷史等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厚,唯文學領域對之關注較少。其實,丘濬雅俗文學皆擅,作品眾多,又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主政科考,延攬新人,對當時文壇影響較大,四庫館臣評丘文: “然記誦淹洽,冠絕一時。故其文章爾雅,終勝于游談無根。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諸作者之列焉?!盵1]
黃佐評其文學成就: “其經筵之啟沃圣心,國史之闡揚謨烈,奏議章表之論思獻納,經綸匡濟,可謂麗正之臣矣。詩賦頌箴記序論說志銘之作,則出其余緒者也。至于柄文衡造多士,詞章騁浮靡者必斥,虛寂立門戶者必辯,一時士風翕然頓變,公之有功文教也大矣?!盵2]
丘濬算得上成化、弘治朝文學大家,全面梳理、科學評價丘濬的文學成就,有助于拓寬現有研究視野,彌補缺憾。
一、丘濬的文學思想
丘濬一生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天順、景泰、成化、弘治八朝,而人生成就主要集中于后三朝。景泰五年進士及第后,他長期供職翰林院,成化十三年,升任國子祭酒,二十三年升禮部尚書,弘治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制誥,典機務,開明代以尚書入閣者先河,七年,升少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他生活的階段正是百年臺閣體盛行的時期,其本人也是館閣重臣,因此文學思想沒有跳出臺閣體樊籬。但作為臺閣體后期大家,針對“正統、成化以后,臺閣之體漸成啴緩之音”之失,他提出一些救拯之道,其文學思想也有一定價值。丘濬沒有專門的詩文理論著作,其文論散見于一些詩文雜著之中,門人蔣冕曾將其相關言論集編成《瓊臺詩話》二卷,可惜今已失傳,我們只能再從諸著作中零星加以梳理、考察。像其他臺閣體作家一樣,政教文學觀是丘濬文學思想的核心,具體表現在不同方面。
一是強調文學的載道致用功能。丘濬是成弘間積極倡導明體達用的大儒,一生以經國濟世為己任,有“中興賢輔”之稱,其思想上求真務實的意識濃厚,因此論文強調載道致用功能。他認為“則是《詩》之為用,可以達政事、備問對、資言談可見也”[3]卷七十四,在歷代詩歌評價中,對《詩經》的《國風》評價最高,認為“《詩》有三經,首之以《風》。所謂風者,民俗歌謠之詩。誦之者則一方民情之好惡、風俗之美惡,得以考見”[4].并批判“非若后世騷人墨客流連光景之作,顧于民情風俗有關于天理民彝、可以為世教助者,漠如也”[4].由此可見他秉承傳統儒家政教詩學觀,重視詩歌的世教功能。他贊賞當朝鐘太守詩歌: “以其益得推詩之用以見之為治,使民曉然知詩在天地間果非無益之空言,是則可喜耳?!瓘V詩之用,以導化邦人,感發其善心,宣導其湮郁,以厚人倫,以美教化,使太平之民,翕然太和?!盵5]
強調詩歌的“厚人倫”、“美教化”,以達民風淳樸、天下太平之效。丘濬反對華而不實的無用之文: “世之作文者,類喜煅煉為奇,不究孔子詞達之旨; 或剽竊以為功,不識周子文以載道之說。雖有言,無補于世。無補于世,縱工奚益?”[6]在其詩文實際創作中,也較好貫徹明經致用的指導思想,程敏政云: “公每謂作文必主于經,為學必見于用,考古必證于今?!盵7]
可見載道致用是丘濬文學思想的基本點。
二是倡導平易正大文風。作為臺閣體文學后期的主將,丘濬提倡平和正大的尚質主義文風。成化五年,丘濬被委任為京試的讀卷官,成化十三年,丘濬任國子祭酒,直到成化二十三年,他利用主考或考官身份完善科考制度,整頓科考文風,他上書《會試策問》對當世流行的奇崛險怪文風進行激烈抨擊: “我朝崇儒重道,太祖高皇帝大明儒學,教人取士,一惟經術是用。太宗文皇帝又取圣經賢傳,訂正歸一,使天下學者說誦而持守之,不惑于異端駁雜之說,道德可謂一矣。然至于今,風俗猶有未盡同者,何也? 囊時文章之士固多渾厚和平之作,近或厭其淺易而肆為艱深奇怪之辭,韓、歐之文,果若是乎? 議政之臣固多救時濟世之策,近或厭其循常而過為閎闊矯激之論,陸、范之見,果若是乎? 至若講學明道,學者分內事也,近或大言闊視,以求獨異于一世之人,程朱之學,果若是乎? 伊欲操觚染翰者,主于明理而不專于聘辭; 封章投匭者,志于匡時而不在于立名; 講學明道者,有此實功而不立此門戶,不厭常而喜新。各矯偏而歸正,必使風俗同而道德一,以復古昔之盛,果若何而可?”[8]
他將當世學人分成文章之士、議政官員、理道之人三類,認為三者文風各自存在“艱深奇怪”、“閎闊矯激”和“大言闊視”的弊端,喪失了洪武、永樂朝的渾厚和平之風,其根源在于經學整理和教育的不足,要求重倡經術,才能“各矯偏而歸正,必使風俗同而道德一”,這也是他后來作《大學衍義補》的主因。針對當時經生盛行的文勝于質的奇崛險怪文風,他主張效仿“孔子因時人文質之偏而欲救其弊。
蓋欲損文之過于質者,以就文質之中也”[3]卷三十七之法,意欲通過文質關系的重新調整,重振臺閣體尚質文風,他特別推賞司馬光的簡易質實文風: “以文論人若司馬文正公,文名雖不及歐蘇,然心術正、倫紀厚、持守嚴、踐履實,積中發外,詞氣和平,非徒言之為尚也?!盵9]
倡導恢復平易正大的臺閣文風與其作為臺閣重臣的身份吻合,足見他是成弘間臺閣體文學的重要作家。三是論文主“理”、“氣”.作為理學名家,丘濬散文創作理論與前賢大致相同,強調“理”與“氣”的結合: “詞章以達意,訓詁以解經,儒者固不能外此以為學。但肆意于枝葉之文,而不根乎義理,局至于言語之末而不求夫道理,則不可也?!盵3]卷七十二認為義理是文章之根,修辭為文章之末,寫好文章關鍵在于“養氣”、“明理”: “是故人有所養,而學無異習。其氣既充,其理既明,故發為文辭,足以達志意,暢情性,紀事功,而留于天地間以為不朽之傳?!盵10]
這與大多古文家的見解相同,并無多大新奇之處。
四是論詩主“天趣”,認為“學力”不及之,“后世舉業興而詩道大廢”.在詩歌創作論方面,丘濬認為詩道貴在自然天成,來之學力不如得之天趣:“三代以前無詩人,夫人能詩也,太師隨所至,采詩以觀民風,而系國以別之,方是時,上自王公后妃,下至匹夫匹婦率意出口皆協音調,可誦可歌,自夫子刪三千篇以為三百五篇后,詩始不系于國而系于人,夫人不皆能詩也,詩道于是乎始晦,自時厥后,詩不出乎天趣之自然,而由乎學力之所至,有一人焉,本學力而積久習熟,以幾于化詩非不工也,然比之得天趣之自然者,則有間矣?!盵11]
在他眼里,《詩經》得之天成,故成就最高,后世詩歌學力漸增,詩道卻日降。他還認為舉業對詩歌的發展也為害巨大: “嗚呼,秦漢以來之詩變至于唐,極矣,唐一代以詩取士宜乎,名世者為多,然而著名者僅二人焉,而不出自科目,宋人取士初亦沿唐制,其后專用經義,詩道幾絕,間有作者非但無三代風,視唐人亦遠矣,國初詩人生勝國亂離時,無仕進路,一意寄情于詩,多有可觀者,如吳中高楊張徐四君子蓋庶幾古作者也,其后舉業興而詩道大廢,作者皆不得已而應人之求,不獨少天趣,而學力亦不逮矣?!盵11]
指出宋詩和明洪武后詩道大廢的原因在于“舉業興”,詩家所作多為應世之文,缺少天趣,學力也隨之下降。丘濬標舉《詩經》,但認為它得之天趣,不可力學,因此在實際創作中,他主要詩學唐、宋、元作家,尤其推崇李白、杜甫和蘇軾詩歌,對三人詩作都有和作,還作《擬杜詩壯游篇》二十六首。
二、丘濬的文學創作成就
作為成弘間重要學者和臺閣大臣,丘濬將其政教文學觀念付諸于創作實踐,取得了較高創作成就?!董偱_吟稿》收其詩 705 首,《瓊臺詩文會稿》收其詩詞約 900 首、散文380 多篇,明清學者還認為著名南曲戲文《五倫全備記》和言情小說《鐘情麗集》都出自丘濬之手,他對推進當時臺閣文發展和通俗文學創作起到很大作用,堪稱成弘間的文學大家。
總體上看,丘濬的詩詞成就超過散文,算是當時詩壇名家。丘濬很小就從事詩歌創作,錢謙益稱他“少孤,七八歲能詩,敏捷驚人?!缴髟妿兹f首,口占信筆,不經持擇,亦多緣手散去。今所存《瓊臺集》,尚千余首”[12].其喜好作詩的程度非同一般,一生寫了大量詩歌,詞則僅近二十闕。從現存詩歌來看,其詩眾體皆備,尤以古樂府和七律詩見長,質量較高,李東陽贊他: “公之學于詩,固有所不屑專,而實專門者所不逮,彼膚見謭識,管窺蠡測,豈復能盡其妙哉?!盵13]
但內容上多限于臺閣體傳統題材,主要有題畫詩、送別詩、挽詩、感懷詩、悼亡詩、閨情詩、山水田園詩,后三者較前代臺閣體有所突破。抒情性最重的悼亡詩中有十多篇敘述對亡妻的無限懷念之情,感情深摯,催人淚下,《悼亡十首》其十云: “皇天亦何高,后土亦何深,冥鴻失其偶,飛飛吐哀音,茫茫宇宙間,遼邈疇能尋,此生甘且休,不盡古今心,哀傷諒無益,暫醉聊自吟?!薄兜客鋈住菲淙疲?“刀尺存余澤,衣箱閟故封,情知是死別,猶兾或生逢,憔悴非因病,悲傷不為容,九原今已矣,何處覓仙蹤?!边€有《夢亡妻》也表達了夫妻間陰陽相隔卻相思不盡的無限深情。
丘濬還創作了不少描述女子相思哀怨情懷的閨情詩。如《擬古四首》、《搗衣曲》、《征婦》、《聞蔦》、《擬唐宮詞》、《春閨怨》( 少作二首) 、《閨怨》等,其中的閨怨詩多模擬古樂府題材,如《公莫舞》、《花游和楊廉夫韻》、《采蓮曲》、《短歌行》、《將進酒》、《對酒行》、《搗衣曲》、《綠珠行》、《桃源行》、《湘江曲》、《自君之出矣》、《登高丘而望遠?!返?,都是抒發傳統的相思離別情懷。也有多篇感嘆女中豪杰人生命運的詩篇。同樣寫昭文君有《明妃》、《明妃圖》、《明妃曲》、《題明妃圖》四首,描述虞姬有《題虞美人墓》、《詠虞姬》兩首,雖算同題,內容上卻各有千秋。因要與頌世文風相一致,明前期艷情詩和古樂府題材一度受到臺閣體的排斥,景泰后,來自吳地的徐有貞將艷情詩帶進宮廷,并與岳正等人唱和,但他們抒情隱晦,情感雅正,詩歌香艷色彩不濃。成弘間,丘濬承前賢余緒,與倪謙、劉溥等人再度唱和,恢復明初詩寫艷情傾向,他的艷情詩和古樂府創作在數量和香艷程度上都較前人有所突破,并在翰林院掀起一股艷情體創作潮流,開啟臺閣文向重“私情”、“人性”轉變的先河,因此在臺閣體詩歌發展史上具有一定意義。
丘濬的詠物詩也自有特色。臺閣作家多寫詠物詩,丘濬詠物詩奇在同題數作。如詠菊花有《嘆菊》、《詠菊》、《瑞菊頌》、《十月見菊》等四篇; 詠梅花有《題墨梅》、《紅梅》、《梅花為儀曹主事彭君題》、《題梅二首》、《題梅》( 少作) 、《梅窗》、《梅窗琴樂》七首。其中不乏繪景寫意出采的優秀詩篇,如《詠菊》云: “淺紅淡白間深黃,簇簇新妝陣陣香。無限枝頭好顏色,可憐開不為重陽?!弊匀磺逍露衷⒁馍羁?,突破前人窠臼; 《題墨梅》云: “老龍半夜飛下天,蜿蜒斜立瑤階里。玉鱗萬點一齊開,凝云不流月如水?!薄睹反啊吩疲?“疎影橫窗似畫,暗香拂鼻如焚,天助梅花清趣,微風淡月黃昏?!鼻罢邔懨烽_之色,后者寫梅花之香,又是六言詩,兩者形神兼備,不遜前人。還有《題馬》、《題松》、《荔子》等詩也較有特色。
丘濬還有一些描繪海南風景名勝、民俗風情的詩篇,具有較高欣賞價值。如《岐山八景詩》分別描述屏山聳翠、帶水灣環、榕樹屯陰、椰林挺秀、月池夜色、花島春香、山市曉晴、洋田朝雨等八種美景。
丘濬還云: “少時曾作《瓊臺八景》,郡侯程公已刻之梓,今不復存。惟記其一章,謾錄于此?!h海三千里,珠崖第一山,名馳四海內,秀出萬峰間,月下森瑤簡,風前振佩環,孤髙尤潤澤,臘屐未容攀?!边€有《五指山》云: “五峰如指翠相連,撐起炎荒半壁天。夜盥銀河摘星斗,朝探碧落弄云煙。雨余玉筍空中現,月出明珠掌上懸。豈是巨靈伸一臂,遙從海外數中原?!边@些詩篇對海南風光描述十分形象生動,至今廣為傳誦。他還在《送陳汝翼歸瓊山詩序》中賦八章“追述吾鄉往昔風俗之厚,以嘆今不能然”.文中列舉故鄉昔日民風淳樸的種種表現,贊揚鄉民的憨直仁慈、孝悌忠信的良好品質,他們不論富貴貧賤、門第高低都能友好相處,從不挾私訴訟,老尊少孝,相處融洽。詩中還有描述家鄉節日歡慶的熱鬧場面: “憶昔吾鄉全盛時,每逢時節共游嬉,元宵燈火明城郭,端午龍舟競水湄,書語摘為燈上謎,鄉歌暗射帕中詞,只今無復當年盛,懷古思鄉重嘆咨?!痹佻F海南民俗風情,描述人們安逸生活。
他還在《歸田樂詩序》中描述鄉居有醉花、吟月、競渡、賽社、觀漁、督耕、結會、厚俗等八種樂事,這些詩歌有助于我們了解海南的民俗風情和歷史變遷。
丘濬的感懷詩也有不少出自真情。如《雜詩成化四首》、《秋興七首》、《春日田園雜興》四首、《九日有懷》十四首、《思歸偶書》、《辛未歲過揚州懷古》、《憶青山莊》等。同是思歸情真意切的詩歌,《思歸偶書》云: “歐公思潁終歸潁,老我懷鄉不得歸,剰水殘山傒我久,老妻稚子竟誰依,在陰獨鶴鳴無和,向晚棲禽倦尚飛,手植故園松與竹,綠陰盈畞碧成圍?!薄冻垢袘选吩疲?“傷心物候嘆伶俜,越海燕天萬里程,冬去春來除夜夜,鐘鳴漏盡五更更,又迎端月開新令,忍送殘年愴舊情,腸斷老妻當此際,燈前含淚想孤嬰?!倍汲鲎苑胃?,感人至深。而作于弘治元年的《即事戊申》云: “豈有隨時志? 常懷隔世憂,許身徒稷契,知已卻孫劉,海上孤飛燕,沙去決去鷗,斂將經世志,終老向菟裘?!睂⒅弘y遇、報國無門、孤苦無助的落寞之情表現無余,讓人感慨不已。
丘濬詩歌形式多樣,除傳統的古詩、樂府詩、律詩、絕句外,他還創作了七言律詩首尾吟、擬杜詩、回文詩、集句詩、和詩、次韻詩等等,表現出作者高超的寫詩技巧。丘濬詩歌創作手法也有值得稱贊之處: 一是善于翻空出奇。如《題明妃圖》、《詠虞姬》、《鸚鵡》、《題紅梅三首》前二首、《昭君詞翻白樂天詩案二首》等詩能出前人窠臼,舊題新作,翻新出奇?!尔W鵡》云: “為禽只合作禽言,水飲林棲任自便,只為性靈多巧慧,一生常是被拘牽?!薄额}明妃圖》云: “莫向西風怨畫師,從來旸谷日光遺,當時不遇毛延壽,老死深宮誰得知?!薄对佊菁А吩疲?“垓下當年戰勝,虞姬飲憾戚姬歡,后來人彘遭奇禍,欲乞悲歌一曲難?!薄镀呦Α菲湟唬?“枉將佳會玷高名,一夜難償百夜情,何似月宮孀宿者,凜然千載有余清?!逼涠?“得失乘除理自然,別多會少不須憐,相逢三萬六千歲,便是人間一百年?!逼淙?“天上佳期果有無,可憐千載被人污,銀河一帶清如許,不為天孫洗厚誣?!倍寄艹角叭艘娊?,一反陳見,寫出新意。
二是善于引前人詩詞入詩。如《悼亡》其二: “芙蓉股骨綠云鬢,傷別傷春更萬端。去日漸多來日少,別時容易見時難。春蠶到死絲方盡,滄海揚塵淚始干,無可奈何花落去,五更風雨五更寒?!痹娭谐皠e時容易見時難”,“春蠶到死絲方盡”、“無可奈何花落去”等語句明顯引自唐宋詩詞外,“去日漸多來日少”源自宋章甫《諸公過易,足為紅梅一醉,醉后率成數語》中的“去日漸多來日窄”,“滄海揚塵”出自葛洪《神仙傳》。一詩多處化用前人詩句,卻能做到工穩順暢,足見丘濬詩藝水準之高。
散文方面,丘濬創作近400 篇,數量不及詩歌一半,質量也次之,但在當時也有影響,焦竑云: “丘濬文章雄渾壯麗,四方求者沓至。碑銘志序記詞賦之作,流布遠邇?!盵14]丘濬散文文體主要有序、記、傳、賦、頌、墓志、神道碑等,其中序文最多,包括詩集序兩卷,內容多是作詩前的簡單敘述; 送別序四卷,質量最高,文章結構卻不離先敘對方生平經歷、回憶與自己交往過程、臨別殷勤勉勵之窠臼,其中《送鄉友林茂才贛州府學訓導序》寫得較有文采,文中以秋水浩蕩喻友人文才,連用排比句式,氣勢磅礴,情感充沛; 記類四卷,主要是一些縣學記、廳堂記,稍好的有《瓊山縣學記》、《鳳陽府重修儒學記》、《存耕堂記》、《半山亭記》; 人物志傳二卷,其中《夏忠靖公傳》、《余肅敏公傳》、《金侍郎傳》善于運用史傳筆法,敘述人物生平事跡,質量尚可; 賦文僅 10 篇,其中《南溟奇甸賦》較有文采。
丘濬還為明代南戲和明傳奇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根據明清文人記載,傳奇作品《五倫全備記》、《投筆記》、《舉鼎記》和《羅囊記》均出自丘濬之手。當然,此說一直存在爭議,李焯然曾統計明清和現代學者對這四部作品作者歸屬的記載,結論是絕大多數人認定是丘濬所作,尤其在《五倫全備記》的歸屬問題上一致性更高。[15]298而此戲在南曲和明傳奇發展史上意義重大,趙義山指出: “綜合學界同仁的研究來看,現存南曲戲文至少有十多種可以確定其產生于成化弘治年間。其首開風氣之先的理學名臣丘濬的《五倫全備記》,接踵而來的有邵燦的《香囊記》、姚茂良《雙忠記》、沈鯨《雙珠記》、《鮫綃記》、徐霖《繡襦記》、王濟《連環記》、沈采《千金記》、《還帶記》等?!盵16]
因此有人稱之為明代第一傳奇。① 盡管當前學術界有吳秀卿、徐朔方、周明初等人對丘濬創作《五倫全備記》提出異議,但其證據還不夠充足,不論他們的雅俗本之說還是成書時間之爭多是推測之詞,我們不能僅此推翻明清人的定論。羅宗強先生就堅持舊說,他認為“《五倫全備記》衡之丘濬之治國理念與文學觀念,適相符合,《五倫全備記》以五倫為教,丘濬《大學衍義補》論教化,也以五倫之教為始”; 還指出“活動于成化、弘治間的陸容,在《椒園雜記》中說: ‘聞近一名公作《五倫全備記》戲文印行,不知其何所見,亦不知清議何如也’”[17]238是時人記時事,可信度較高; 又列舉“雷禮《國朝列卿記》卷十一引楊廉《理學名臣錄〉》稱丘濬: ‘其《悼亡》、《長思錄》、戲劇《五倫記》,此直陶靖節之《閑情賦》,寓情文墨耳’”,認為“楊廉卒于嘉靖四年,《理學名臣錄》當作于之前,距丘濬活動時間不遠,似可信”.[17]238我十分贊同羅先生的觀點,認為《五倫全備記》成書或改編于丘濬之手符合歷史邏輯。這里再補充幾則材料。明人陶輔在《桑榆漫志》中云: “玉峰丘先生者,盛代之名儒也。博學多知,賦性高杰,獨步時輩?!壬孕乱?,撰傳奇一本,題曰《五倫全備記》欲使用閭間演唱化回故習,振啟淳風?!盵18]
陶輔主要生活在弘治、正德年間,距離丘濬生活時代不遠,所述當可信。與丘濬同朝稱臣的都御史王恕也于弘治六年上書以《五論全備記》為例指責他: “講學大儒,不宜留心詞曲?!盵19]作于正德十年的張志淳《南園漫錄》也批評丘濬的《五倫全備記》“謔浪戲笑”[20].這三則出現年代較早的材料可再補證羅先生推論。至于《投筆記》、《舉鼎記》和《羅囊記》是否為丘濬所作,存疑較多,不敢妄言,不過,李焯然在《丘濬年譜》考證到丘濬于“明正統二十六,編寫《投筆記》傳奇”[15]253,時間如此確切,值得參考。
明清人還認為丘濬是艷情小說《鐘情麗集》的作者,這是一部明代影響較大的中篇文言小說,標志著明代傳奇小說在經歷前期近百年沉寂之后的再度復興,并為明中后期傳奇小說的發展提供了范本和創作經驗?!剁娗辂惣吩啻稳脒x《風流十傳》、《萬錦情林》、《國色天香》等多部艷情小說選本,開明清艷情小說之先河,欣欣子在《金瓶梅·序言》中就提到 “丘瓊山之《鐘情麗集》”,并將之與《剪燈新話》、《鶯鶯傳》、《水滸傳》相提并論,在明代小說發展史上地位重要。明清學者對丘濬創作《鐘情麗集》多有記載。作于正德十年的張志淳《南園漫錄》稱: “觀丘所著《鐘情麗集》,雖以所私擬元稹,而浮猥鄙褻,尤倍于稹?!盵20]
沈德符《萬歷野獲編》更認為丘浚作《五倫全備記》是“以蓋《鐘情麗集》之愆耳”.[19]今人徐朔方、朱鴻林、陳益源認為此書非丘濬所作,但都沒找到直接證據。其實早在明代的陶輔就懷疑此書乃他人托名之作,他認為以丘濬理學大儒的身份,不可能寫出如此低俗的艷情小說,“意恐他人偽作”.“弘治三君子”之一的王恕也上書指責丘濬: “講學大儒,不宜留心詞曲?!盵19]
后人多因此質疑丘濬的《鐘情麗集》作者身份,但從丘濬青少年時期喜寫艷情詩情況來看,染指這類言情小說創作也屬自然,況且此本小說也暗含諷諫規勸之意,它與《五倫全備記》有著同樣宣揚道德教化的創作意圖。丘濬雖為理學大儒,但他自少愛看雜書,《藏書石室記》云: “時或于市肆借觀焉,然市書類多俚俗駁雜之說,所得無幾?!盵21]
他還編撰《成語考》類書、《群書鈔方》醫書,年青時的他確實接觸過不少俚俗駁雜之書,其后閑暇時加以改編也未嘗不可。由此來看,《鐘情麗集》的成書與丘濬關系密切,郭皓政就認為: “丘濬即使不是《鐘情麗集》的作者,也可能接觸過這部小說,《鐘情麗集》很可能是為頌揚丘濬所作?!盵22]
三、丘濬的文壇影響和文學地位
作為臺閣大臣和“文臣之宗”,丘濬憑借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學術成就對成弘間的文壇起到重要影響。首先,他與當時的館閣大家們一起力糾臺閣體末流之失,意欲重振臺閣體。成化、弘治朝是臺閣體的盛行期,也處于后期衰變期,丘濬與程敏政、王鏊、吳寬、李東陽等人企圖振衰祛弊、恢復臺閣體傳統特色,作為其中重要成員,他與當時臺閣文大家交往密切。丘濬與程敏政同朝稱臣,又同為理學大儒,二人文學觀念基本相同,經常詩文唱和,程敏政為丘濬文集作序云: “公每謂作文必主于經,為學必見于用,考古必證于今。鄙意適然,遂為知已?!盵7]
成化十年,李東陽升翰林侍講,丘濬卻早在成化三年任翰林侍講,并于成化十三年升任國子祭酒,此前此后,兩人也共職翰林院多年,丘濬比李東陽年長二十七歲,成名和入閣都比李東陽早,作為臺閣文前輩,他對李東陽影響較大,李東陽欲重振“三揚”臺閣體,也受丘濬啟發。在“正統、成化以后,臺閣之體漸成啴緩之音”[23]的情況下,丘濬率先改革文壇風尚,在自 1477 至 1487 擔任國子祭酒的十年間,他致力于整頓當時寫作風氣,《明史》載: “時經生文尚險怪,浚主南幾鄉試,分考會試皆痛抑之。及是,課國學生尤諄切告誡,返文體于正?!盵24]
而且他也在詩文創作實踐中率先垂范,充分踐行明道致用的政教文學觀念,程敏政稱他“故所學之余緒,然閎肆而精醇,明潤而雅潔,究本之論扶世立教之意,郁乎粲然”[6].正是他在理論和實踐上倡導臺閣體的政教文學觀和平易正大文風,一定程度上糾正成弘間的臺閣體末流之失,有利于臺閣體文學發展。
當然,其文學作品中重情重性的一面,也體現出臺閣文后期向私情化轉向的跡象,啟發李東陽等人,具有進步意義。
丘濬對當時文壇的貢獻還在于培養一批青年才俊。他多次利用主考或考官的身份,通過科舉考試甄選新人、嘉獎后世,他還建議朝廷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弘治六年,他上書《乞儲養賢才奏》,建議朝廷任命新晉進士為庶吉士,作為儲備人才送翰林院讀書,嚴格加以培養,并將之作為定制,一次開科一次選用。[15]84在擔任主考官時,他慧眼識才,選拔出一批青年才俊。五十五歲,他任會試副總裁,選王鏊會試第一、謝遷殿試第一,兩人都不負所望,成為一時才俊,四庫館臣評“鏊以制義名一代”[25],謝遷后來官居弘治、正德、喜靖三朝內閣大臣。同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海南著名詩人王佐也出自丘濬門下。
丘濬平生還致力圖書整理工作,尋訪和保存了一批遺書,有利于文化傳承和文學發展。丘濬出身寒門,青少年時期有過尋書不得的痛苦,《藏書石室記》云: “稍長,知所好,取而閱之,率多斷爛不全,隨所有用力焉,往往編殘字缺,顧無從得他本以考補,時或于市肆借觀焉,然市書類多俚俗駁雜之說,所得無幾?!盵21]
步入中年后,他留心于尋書、藏書工作,他是明朝官員中第一個請求朝廷派專人謄抄前朝文獻詔誥,并將之妥善儲存在專門設計的藏書庫中的人,著名的張九齡《張曲江集》就得益于丘濬的發現搶救而流傳下來。他作《張文獻公曲江集序》云:“有志求公全集刻梓以行世,自來京師游太學入官翰林,毎遇藏書家輒訪求,之竟不可得,蓋余二十年矣,歲己丑始得公曲江集于館閣群書中?!盵26]
正是由于丘濬在當時文壇占據重要位置,形成廣泛影響,所以他名滿天下,明人蔡清贊云: “生之道尊為國師,門生學子遍天下,天下人誦其文,家有其書,雖庸人孺子亦皆知其名,而仰其下風矣,先生之業其亦非常矣哉,蓋自有瓊厓以來,其所鐘人物未有如今日先生之盛者,鳴呼其不為虛生也?!盵27]
丘濬不僅文名當代,也不遜前賢,廖道南就認為明代著名文人劉基、宋濂、王祎、方孝孺、謝縉、胡廣、楊士奇、楊時勉、劉定之等雖為世所稱,“然皆麗藻豐腴,未有丘文莊之明體達用,酌古準今,裒然為一代文宗”[28].他對后世臺閣文的發展也影響重大,讓人難以逾越。晚明葉向高也云: “自公后而臺閣之文浸明浸昌,長沙( 李東陽) 、內江( 趙貞吉) 、華亭( 徐階) 、新鄭( 高拱) 、江陵( 張居正) 接踵繼起,近則吳門太倉( 王世貞) 、東阿晉江( 王慎中) ,南北兩山陰( 王家屏、徐渭) 皆斐然成一家言,而要之于博古綜今,明體適用,亦未能逾勝公也?!盵29]
丘濬較好地將政事與文學結合起來,憑其廣博學識和明體達用之文在明代文壇擁有一席之地,有力推動了臺閣體文學的后期發展,不愧于“有明一代,文臣之宗”稱號。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丘濬是明前期重要文學家,他在臺閣體文學發展至成弘間呈現末流之失的情況下,宣揚臺閣文的政教文學觀念,要求文學發揮載道致用功能,倡導平易正大的臺閣文風。在此理論指導下,他的文學創作成就較大,尤以詩歌著稱,是當時詩壇名家,他還創作以《五倫全備記》為代表的多部南戲,很大可能參與了重要言情小說《鐘情麗集》的創作,為明代戲劇小說等通俗文學在經歷近百年沉寂后的再度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臺閣大臣,他與程敏政、李東陽等人共同推動臺閣體文學后期的改革、發展,又還致力于科考制度改革,延攬、培養一批青年人才,并改革圖書管理方法,保存了一批重要典籍,為明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是一位不應被當代文學研究者忽視的明代重要作家。
參考文獻:
[1]四庫全書研究所。 重編瓊臺會稿·總目提要[M]/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北京: 中華書局,1997:2298.
[2]黃佐。 瓊臺會稿序[M]/ /瓊臺會稿。 嘉靖三十二年鄭廷鵠刻本。
[3]丘濬。 大學衍義補[M]. 文淵閣四庫全書。
[4]丘濬。 送陳汝翼歸瓊山詩序[M]/ /重編瓊臺稿: 卷十五。 文淵閣四庫全書。
[5]丘濬。 送鐘太守詩序[M]/ /重編瓊臺稿: 卷十二。 文淵閣四庫全書。
[6]程敏政。 丘先生文集序[M]/ /篁墩文集: 卷二十九。 文淵閣四庫全書。
[7]程敏政。 書瓊臺吟稿后[M]/ /篁墩文集: 卷三十八。 文淵閣四庫全書。
[8]丘濬。 會試策問[M]/ /重編瓊臺稿: 卷八。 文淵閣四庫全書。
[9]丘濬。 云庵集序[M]/ /重編瓊臺稿: 卷九。 文淵閣四庫全書。
[10]丘濬。 拙庵李先生文集序[M]/ /重編瓊臺稿: 卷九。 文淵閣四庫全書。
[11]丘濬。 劉草窗詩集序[M]/ /重編瓊臺稿: 卷九。 文淵閣四庫全書。
[12]錢謙益。 列朝詩集小傳[M]. 上海: 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252.
[13]李東陽。 瓊臺吟稿序[M]/ /懷麓堂集: 卷二十七。 文淵閣四庫全書。
[14]焦竑。 玉堂叢語[M]. 北京: 中華書局,1981:23.
[15]李焯然。 丘濬評傳[M].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6]趙義山。 明代成化、弘治年間南曲之盛行與曲文學創作之復興[J]. 文藝研究,2005( 12) :94.
[17]羅宗強,明代文學思想史[M]. 北京: 中華書局,2013.
[18]陶輔。 桑榆漫志[M]. 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12.
[19]沈德符。 萬歷野獲篇[M]. 北京: 中華書局,1959:641.
[20]張志淳。 南園漫錄[M]. 文淵閣四庫全書。
[21]丘濬。 藏書石室記[M]/ /重編瓊臺稿: 卷十九。 文淵閣四庫全書。
[22]郭皓政。 鐘情麗集與丘濬關系考論[J]. 海南師范大學學報,2012( 5) :10.
[23]四庫全書研究所。 類博集·總目提要[M]/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北京: 中華書局,1997:2296.
[24]張庭玉,等。 明史[M]. 北京: 中華書局,1974: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