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文學是關心兒童、表現兒童、服務兒童的文學,是兒童健康成長的重要精神食糧,但兒童難以自己走進兒童文學世界,需要家長、教師等教育工作者的引導和幫助。隨著兒童文學大量進入小學語文教育,成為實施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擔當,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顯得更為必要和重要,“依據小學語文教學的訴求,培養和提升師范生的兒童文學素養,為小學語文教育輸送合格、優質的人才”,也就成為培養小學師資的師范院校應當承擔和完成的任務。
一、培養師范生兒童文學素養的必要性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語文教育有著天然而緊密的聯系,它們有著共同的服務對象 (兒童)、一致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功能 (語言學習和人文滋養)。在當代,兒童文學的教育價值和功能被兒童文學界和語文教育界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和強調。魏壽鏞、周候予在《兒童有沒有文學的需要》 一文中提出:“我們用兒童文學來教學,是‘投其所好’,‘合其自然’,對兒童的身心方面有莫大的好處?!遍L期從事兒童文學、兒童文化研究的學者朱自強呼吁:“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召喚中,導入和強化文學教育這一理念和方法,應該是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一項當務之急?!?/p>
目前,語文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欠缺和低下也是不爭的事實。作為兒童文學閱讀的點燈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現狀阻滯了兒童文學走進語文課堂和兒童的腳步,影響了素質教育的質量,制約了語文教育改革的深入。王富仁、鄭國民主編的 《文藝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叢書》 序文中指出:“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極其有限的文學作品,教師往往采取‘肢解’分析的方法,使學生感受不到文學作品的整體形象,得不到情感的熏陶、審美的體驗,無法培養豐富的想象力?!苯處熑狈ξ膶W教育的意識和理念,認識不到文學教材的趣味性、審美特質和審美價值,對文學教材和非文學教材一樣采取機械化、模式化、簡單化的教學,割裂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放任自流,缺少指導和監管。
朱自強教授在 《文學教育: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理念》 一文中強調:“文學的整體生命性、豐富的多義性、鮮活的感受性要求閱讀教學不能對文學教材做機械的條分縷析、下非此不可的絕對結論和抽取干癟枯燥的概念?!?/p>
他主張文學教材的閱讀應用文學的教育方法,且認為兒童文學不僅為小學語文教育提供了教學的主體內容,還提供了基本的教育教學方法,有待小學語文教師去研究探討、汲取運用??梢?,導入兒童文學內容的小學語文教育對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培養和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職前教育則是重要的一環。
二、高專師范生兒童文學素養的構成
鑒于小學語文教育對教師兒童文學知識和能力的需求,高專師范生即明日的小學語文教師,所應具有的兒童文學素養的內涵如下:
1.先進的兒童文學理念,廣闊的兒童文學視野。即認識兒童文學對兒童成長的幫助和重要性,了解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的密切聯系,具有文學教育的觀念,關注兒童文學創作、研究的動態和成果,了解兒童文學參與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進程和現狀等等。
2.較為扎實的兒童文學基礎理論知識。
3.量大面廣的兒童文學作品閱讀。
4.較強的兒童文學賞析能力和寫作能力。
5.一定的兒童文學作品教學能力和閱讀指導能力。
6.較強的兒童文學作品誦讀、講述、表演能力。
三、培養的途徑、策略
高專師范院校的小教、幼教、中文、語教等專業雖皆開設了兒童文學課,并把它定性為上述專業師范生的專業必修課,但對這門課程的重視和建設程度普遍不夠,如這門課程的學時過少,一般開設一個學期,共36學時;所用教材頻繁更換,有時就一年一換;課程的師資力量薄弱;課程開設的時段隨意,有些年級是第二學年開設,有些是第一學年開設,有些則是第三學年教育實習后才開設。
要為小學語文教育培養合格的兒童文學人才,師范院校必須提升兒童文學的學科地位,加強兒童文學課程的建設。具體舉措如下:
(一) 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高專師范院?,F行兒童文學教學大綱存在教學目標、教學時量、開設時段不合理、考核機制不完善、考核方式欠靈活多樣等問題,影響了教學成效。課程教學大綱的修訂應重點解決上述問題。
1.派相關教研人員到小學調研,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訴求,厘清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構成,據此制訂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目標。
2.通過反復的理論和實踐論證,擬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時量和開設時段。每一門課程的開設不是為了表明開設了它、學生學習了它,而是為了讓學生學到了它,即學得知識、養成能力,而教學成效的取得應有時間的保證。筆者的實踐證明,36課時的教學對師范生兒童文學素養的養成是遠遠不夠的,36課時教出來的師范生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許多兒童文學作品倍感陌生,分不清課文中哪些是童話,哪些是小說,兒歌、小說、童話、寓言、散文千篇一律地教。筆者認為應在三年制高專師范生的第二年開設一學年時間的兒童文學課。
3.借助教學實踐,探索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機制,以有效檢驗教學效果,促進課程教學。筆者認為應改革期末閉卷考試的單一考查模式,期末閉卷考試的考查內容主要是兒童文學基礎理論知識、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而其它的技能如兒童文學作品的誦、講、演、閱讀指導能力等應采用實操方式考查??己说臉藴蕬鶕煼渡鷥和膶W素養的構成來制定,如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面和閱讀量應是考量的一個硬性標準,可采用評閱閱讀筆記的方式來考查,作為學科成績的一個構成部分。
(二) 開發適用的教材
激勵從事兒童文學教學的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自編實用性強、方便教學的教材,而不是一些人為了自身利益頻繁更換教材,使得師生難以適從,也始終找不到適合本校的。高專師范院校不應選用本科師范院校編寫的教材,自編的教材理論性不應太強,應多用作品分析來深入淺出地闡述理論,還需配套作品選,作品選所選作品須具有豐富的審美價值、較高的藝術性、較強的代表性,含括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又比其量大、體裁廣,用來闡述理論的作品在作品選中最好能出現,重要作品應配有導讀語。
(三) 建立系統的課程體系
在“兒童文學”主修課程的基礎上,可增設“兒童文學概論”、“幼兒文學”、“兒童文學美學”、“兒童文學寫作”、“中外兒童文學名著賞讀”、“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兒童文學作品的誦講演”等選修課程,以彌補主修課程的不足,突破其局限,使課程設置系統化,輔助和強化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保障和增強其教學效果。
(四) 建設專業、優質的教師隊伍
兒童文學課程師資力量薄弱是不少師范院校存在的問題。高專師范院校應從培養兒童文學人才的高校引進兒童文學碩士生、博士生,以提升兒童文學課程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或創造條件讓非科班出身的教師參加職后培訓,如在職攻讀兒童文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各類兒童文學機構舉辦的國內、國際兒童文學年會、兒童文學教育研討會等;到兒童文學研究機構訪學;到小學掛職鍛煉,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了解小學語文中兒童文學作品教學特點、方法,以使師范教育中的兒童文學教學切合小學語文教育的實際。
(五) 開辟“第二課堂”,營造濃厚的兒童文學氛圍
如可邀請國內外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學者、教育者到學校講學、開設專題講座,舉辦兒童文學作品的誦讀、講述、表演、征文等各類兒童文學活動,營造濃厚的兒童文學氛圍,激發師范生學習兒童文學的興趣和熱情,并為之提供廣闊的學習、交流平臺。
參考文獻:
1.朱自強.兒童文學論.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5.12
2.方衛平.兒童·文學·文化.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7
3.王泉根、趙靜.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10
4.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3
5.侯穎.論兒童文學的教育性.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