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1924.10.10—\\),是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筆名子敏、子安、路恒等。他創作了《小太陽》《烏鴉愛唱歌》《爸爸的十六封信》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獲得“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終身成就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獎項,如今被小讀者們親切地稱為“林爺爺”。在林良筆下,動物已經成為了他的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豐富多彩的兒童文學世界就是一個熱鬧的動物王國。從古老的寓言故事到兒童詩歌、童話,再到如今備受兒童喜歡的兒童幻想文學,動物們活躍在各種文本中。他們或是伸張正義的英雄,如《納尼亞傳奇》里的老鼠上尉;或是做盡壞事的反派,如《胡桃夾子》中的老鼠們;亦或是始終陪伴在主人公身邊的跟隨者,如多蘿西的小狗托托、阿秋的阿狐……在作家林良的作品中,這些小動物們也是他重要的描寫對象。在《寫貓寫狗———談兒童文學里的動物》一文中,林良先生總結兒童文學作家的動物寫作方法,將其歸結為將動物當純粹的動物看待、使動物具有高度的靈性以及童話動物三種。在他的創作中,各種各樣的動物組成神奇的動物王國,這些動物們既有以往動物們的共同特征,也有自身不同的特點。
一、純粹與超越
林良筆下的動物們首先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即“純粹的動物”。作為大自然的使者,林良為這些動物們創作了一首首短小優美的兒童詩歌。他的《小動物兒歌集》\\(1975\\)和《林良的看圖說話》\\(1997\\)兩部兒歌集中描寫了很多很多的小動物。從日常所見到珍貴稀有,林良用簡單易懂而又朗朗上口的語言為小朋友介紹各種小動物的外形和習性?!凹t尾伯勞,帶著黑眼罩,遠遠看過去,像一只海盜。又像帆船的水手,爬到桅桿頂上,神氣十足的向大海了望”[1]\\(P25\\)在這首《紅尾伯勞》中,作者用形象的比喻,生動的擬人讓小讀者們了解到“前額灰,眉紋白,寬寬的眼罩黑色,頭頂及上體褐色,下體皮黃……喜開闊耕地及次生林,包括庭院及人工林。單獨棲于灌叢、電線及小樹上,捕食飛行中的昆蟲或猛撲地面上的昆蟲和小動物”[2]\\(P239\\)的雀形目伯勞科紅尾伯勞這種動物。
又如“揮舞一把剪刀,樣子好兇”的鍬形蟲,“老家在北方”的黃尾鴝,“身子夠長,尾巴更長”的臺灣草蜥,奔跑躥跳像閃電的赤腹松鼠……林良爺爺的詩集就像一本科普性質的兒歌集,通過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向小讀者們傳遞知識。
林良先生說“小孩子喜歡動物,就跟大人喜歡小孩子一樣的自然”。他的家里養過很多的小動物,而這些金魚、烏龜、小狗、蠶……自然而然地成為他筆下的小主人公。這些小動物們不僅是兒童童年的伙伴,更是他們的老師,這些動物們向孩子們傳遞道理,培養他們善良、負責任的美好品質。
以蠶為例,養蠶是小學生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在蠶的博覽會上比賽誰的蠶養得好,觀察蠶吐絲造繭、變成蛹、變成蛾的過程感受生命的神奇?!瓣P于養蠶的知識,仍然像我童年一樣,在教室里進行著口頭的傳播”[3]\\(P157\\)\\(《蠶的人口大爆炸》\\)。他們在與蠶的相處中,了解了他們的習性,獲得了養蠶的知識。而養蠶同時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女兒瑋瑋說“媽,明天能不能幫我找幾片桑葉”時,她已經將責任過渡給了媽媽,就在作者擔心人口爆炸的蠶會讓媽媽更辛苦的時候,瑋瑋自己解決了這些問題,她在不知不覺間懂得了負責任?!艾|瑋對這幾條小蠶倒是照顧得十分周到,大部分的事物都是親自料理。我很欣賞她這個做法———親自料理”[4]\\(P145\\)\\(《女園長》\\)。
兒童作品中的小動物經常作為兒童的化身在故事中擔任角色。小讀者可以在這些擬人化的小動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動物文學既是文學,就不免帶上‘人學’的成分,帶上了濃淡不等的寓意性”[5]\\(P8\\)。作家們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教給兒童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勇敢、自信、友愛等正能量。
在林良先生的《給史努比的信》中,小狗史努比就像是一個小孩子一樣需要別人的照顧和注意,同時也有自己的缺點。在這篇文章中,林良先生就將小狗史努比當成是一個小孩子給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向他表達大家對他的愛,以及對他的缺點進行批評。史努比將綠地拔得寸草不生,將木瓜樹的葉子摘光,將盆栽毀壞,而林良先生諄諄教導這調皮的小狗“我們把‘愛’跟‘惜’當做同一個觀念來看待,愛他,就要惜他”。[3]\\(P15\\)在林良先生的作品《從水牛到鐵?!分?水牛不僅僅是農民在田地里耕作的幫手,也是一種文明的象征?!盃敔攺那胺N田,過的是‘一個人,一條?!钠D苦日子,現代農人種田,過的是一個人管理許多機器的日子”。[6]\\(P25\\)作為動物的牛,曾經是作為大力士般重要的存在,拉犁、拉耙、拉耖,是農家搬運東西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如今卻漸漸被耕耘機、曳引機、收割機、拖拉機等工業文明的產物所替代。
水牛這一種動物,在文中不僅是單純的自然界生物,更是作為原始手工文明的代表與作為現代工業文明代表的“鐵?!弊鰧Ρ?體現的是人類歷史的前進。
很多作家都寫過動物,老舍的《貓》,梁實秋的《鳥》,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將他們當作寵物或將自己當作動物,他們筆下的動物與林良先生為兒童創作的動物都不相同。林良筆下的動物角色們都生動可愛,保持著它們自然的形態,這首先源于作家對動物的仔細觀察,而這觀察之中,又飽含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林良說,他當初創作《我要一個家》,主要的動機就是來自對流浪狗的同情?!八L得并不好看,有一個大腦門兒,臉是瘦長的。
兩只大眼睛,像近視眼那樣的露出茫然的神色。
最忙的是頭頂上那兩根觸須,揮動不停,幾乎沒有一秒鐘的休息。六條細腿,不知道是按什么樣順序,踩動不停。他帶著卡通式的匆忙,緊張的探索前進,像一只鼻子挨著地找路回家的狗?!盵3]\\(P30\\)\\(《螞蟻軍團》\\)細致地描寫,形象的比喻,雖然作者對螞蟻的感情從感興趣到極端的人類主義者再到后來的感覺美好,少年時代的淘氣已經被如今思想的成熟所替代。如上引文中作者是以敘述者“我”目前追憶往事的眼光,所以這正是思想轉變后的觀察。面對成年后的自己,“鴿子并不受驚氣氛,不在意我在它們的群中散步。我仿佛覺得自己也是一只鴿子”。[4]\\(P150\\)\\(《每天與鴿子海鷗約會》\\)作者喜歡這種人和動物和諧共處的狀態,除了鴿子,作者還提到了烏鴉、松鼠等,人和動物之間“互信”
的關系,讓人感到美好,“人類在大自然里還有許多‘鄉親’”。在他的生活中,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動物,他喜愛他們,聽鳥兒的歌唱,分析小狗的話語,并以平等的身份對他們講話,給他們寫信。
二、淺語與人生
淺語,是林良先生一直堅持的寫作特點。他認為所有的文學作品,都是用藝術技巧處理過的“淺淺的文字”創作而成的。林良作品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淺語的藝術”,簡單易懂的語言讓人讀來仿佛是幼時的我們在聽爸爸講話,而在這些話中,又傳遞著最真摯的道理?!皟和膶W是為兒童寫作的。它的特質之一是運用兒童所熟悉的真實語言來寫?!盵7]\\(P33\\)在《給史努比的信》的開頭這樣寫道“‘汪汪,汪汪汪,汪,汪汪’,算了我不會用你的語言寫信,還是用我的語言來寫方便些”。在兒童的世界里,他們總是嘗試用動物自己的語言來與動物對話,而在這篇文章的開頭,作者就仿照小孩子的方式對小狗講話。表面來看,是作者試圖用小狗的語言同小狗交談,而另一層面來看,他這正是用兒童的思維,用兒童熟悉的語言來創作的。
“一切有創造性的文學作品,都是以‘淺語’打底的?!比绻骷乙恢蓖ㄆ詼\語寫作,其他沒有任何可以創新,那文章就顯得淺顯,而“作品所以能發出光輝,主要的是作者在寫作的時候運用了多采多姿的文學技巧?!盵7]\\(P40\\)林良的作品之所以受到小讀者和成年讀者的喜愛,就是他將‘淺語’化為藝術,每一篇文章都是作家藝術品。林良將生活的道理,人生的哲理蘊含在這些‘淺語’之中,使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語言里有了非比尋常的意義。他筆下的小動物們也成為小讀者的人生導師,向他們傳遞道理。在《孔雀是不妒忌的》一封信中,林良爸爸對女兒說,“一個發現了自己的人,就能有自信。他不妒忌,而且像孔雀一樣,深信自己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動物”。[8]\\(P87\\)他用女兒生活中的事同孔雀聯系在一起,孔雀成為自信的代言人,道理淺顯易懂而又使讀者印象深刻。淺語的羅列容易使文章淺顯,而只講道理又容易晦澀。讓小動物們用淺語講道理,則別出心意,符合兒童的心理接受,印象深刻而意義長遠。
在傳統的龜兔賽跑故事中,驕傲自大的兔子最后輸給了努力的烏龜,驕傲作為謙虛的對立面,兔子一直是被批判的對象,而烏龜的努力認真則是被宣揚的品質。一正一反的對比中,更突出正確的一方。又如“梅花香自苦寒來”“鑿壁偷光”“懸梁刺股”等故事宣揚的在困境中成長的刻苦努力精神更加讓人印象深刻。但是在林良先生看來,“兒童文學作家在作品里描繪一個‘理想的世界’,等于‘為花苗營造暖室’……他寧愿描繪‘理想的世界’,寧愿用‘美好的暗示’來塑造孩子的品格,不愿意在花苗的根莖沒長牢固以前,就把它‘送’進暴風雨里了?!盵7]\\(P94\\)
因此,他筆下的世界是一個光明的、理想的世界,他塑造的小動物形象都是正面的形象,向小讀者們傳遞著正能量。他認為如果暖室里的花苗經不起暴風雨的摧殘,那為什么非要用暴風雨摧殘呢,在《蝸牛強強》中,強強是跑得最快的蝸牛,卻不是最快的動物??墒菑姀妳s抱著一種“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的積極向上的態度與金錢豹等其他動物一起賽跑。盡管最后失敗了,可是蝸牛爺爺說,與豹子比跑步,與鳥兒比飛翔,與魚兒比游泳這些強強都是贏不了的,比誰跑得慢的話,強強一定會贏。
失敗是成功之母———林良爺爺用最簡單的話教給小讀者們怎樣面對失敗,總結失敗的原因,而不是躲起來。與上文的龜兔賽跑的故事相比,作者沒有貶低對手而突出蝸牛的形象,而是從自身出發,正確看待自己,繼而尋找失敗的原因。
又如歷來被作為批判對象的豬,被打上好吃懶做的印記。而在林良先生筆下,他為這些豬們辯護,豬身上的美好品質,是人類需要學習的?!柏i把農家無所事事的閑暇,不再新鮮的食物,一一變成黃金”,“豬的好脾氣,使豬成為和諧的象征?!盵3]\\(P109\\)\\(《豬的美質》\\)甘于奉獻自己肉體、勤儉致富、性格溫順的豬取代了以往又臟又丑、又笨又懶的豬。
“在文學的世界里,兒童文學所要反映的必然是‘理想的人生’,成人文學所反映的卻應該是‘現實的人生’”[7]\\(P96\\)。顧城說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這是成人的世界。給兒童寫書,林良先生用一雙充滿陽光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反映在他筆下的世界是充滿陽光的,而正是這個溫暖的陽光世界教給小讀者們積極樂觀的態度。
不管是圖畫書、詩歌,還是小說、散文、話劇,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小動物的存在。孩子們喜歡動物,所以熱愛孩子的大人們就把這些動物寫進孩子們的故事里。林良先生作品豐富,種類繁多,各種動物以多種姿態出現在這些作品中。
他的作品是一個溫暖的兒童世界,也是一個熱鬧的動物世界。他愛孩子,所以他寫故事給孩子。
他喜愛動物,所以小動物們成為他筆下的???有時還替他講故事。雖然彩虹只有七種顏色,可是它確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之一。林良先生的話語就像彩虹一樣簡單,卻包涵深意,飽含愛意,成為打動人心的話語,而話語之中,也包括他想講給孩子們聽的道理。林良先生就用這些,為小讀者們塑造了一個溫暖的兒童世界。
參考文獻:
[1]林良.月球火車[M].臺北:國語日報社,2009.
[2]\\(英\\)馬靜能,\\(英\\)菲利普斯\\(編繪\\).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盧和芬\\(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林良.給史努比的信[M].臺北:夢田城邦文化出版,2011.
[4]林良.與鴿子海鷗約會———林良精選集[M].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
[5]韋葦.外國兒童文學發展史[M].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2007.
[6]林良從水牛到鐵牛[M].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2.
[7]林良.淺語的藝術[M].臺北:國語日報社,2000.
[8]林良.爸爸的十六封信[M].臺北:國語日報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