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兒童教育與兒童文學整體性的發展,童書出版也成為了出版界的一大熱點。圖畫書、兒童暢銷書、國際大獎叢書等等,在網上與實體書店的數量和種類驚人地遞增,一時琳瑯滿目、五彩斑斕。然而,眾多出版社相互克隆的“撞車”現象十分普遍,而且較多集中于外國兒童文學經典。這對國內讀者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也必然給出版社的發展埋下某種危機。
一、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
兒童文學評論家王泉根教授曾經樂觀地宣布:“我國原創兒童文學的生產已呈現出‘東風壓倒西風’之勢?!彼試鴥葯嗤膱D書發行調查機構的統計結果來證明,國內本土原創少兒類圖書在我國小讀者中受歡迎程度已高于國外引進版,經濟效益也占到了少兒圖書市場近半的比例。這一扭轉的確可喜,然而還遠遠不夠。中國少兒圖書的出版,直至以本土原創作品占據絕大多數的時候,才真正實現了“東風壓倒西風”,而這一目標,必定要通過本土化的道路才能完成。
本土化,是全球化背景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領域充分結合具體地域實際情況,積極轉換、調整、融合的發展戰略。文學創作與出版的本土化,是立足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針對本土受眾的審美趣味與審美需求,打造富于民族風格與地域特色的精神產品的發展策略。
全球的現代化進程帶動了各民族地區的開放與交流,打破了因循自守的傳統封閉格局。然而,單一的全球化發展方向,帶來的必然結果是高度的相似性與特色和差異的消失,以及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吞并與改造。
對于弱勢或后發地而言,放棄原有的文化特色,不僅不會給自己帶來優勢,相反卻將扼殺本土發展的生機。只有保持本民族特色,才可能開辟一條新路,也才能在國際競爭中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價值,從而增強競爭力。
我國對外國兒童文學的全面引進始于五四時期,不過百年的歷史,而洋經典卻已經在中國兒童的閱讀中穩踞牢固地位。中國的孩子從小是讀著《伊索寓言》《格林童話》和《安徒生童話》長大的,最受他們歡迎的卡通形象來自美國迪士尼和日本的動漫,近年最熱銷的少年讀物是英國的新作《哈利·波特》……中國出版界的確打開了全球化發展的思路和格局,傳統經典的一版再版與國外新作的高價引進,為中國的小讀者上了一道道充滿異國風味的國際大餐。且不論中國小讀者的腸胃是否適應“西餐”與“日本料理”,關鍵是,何時才能讓世界各國的讀者也能經常面對“中餐”大塊朵頤呢?
二、是向錢,還是向前
其實,中國文化市場的本土化自覺早已經出現,對原創作品的呼聲也一日高過一日。然而在市場經濟競爭中,效益為先的原則導致了出版界的急功近利,唯錢是用。一旦某個品種或某位作家的作品受到歡迎,各大小出版社往往一哄而上,爭先推出,導致重復雷同之作比比皆是。劉緒源指出:“(即使是)最優秀的兒童文學,比如,像懷特那樣的作品,如果真的搶占了全部圖書市場,一走進書店,到處都只有《夏洛的網》《吹喇叭的天鵝》《精靈鼠小弟》,那么,除了最初的驚喜,很快,它也會造成一種無法排遣的單調,讓人無以承受?!?/p>
作為經濟實體,出版社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以經濟效益為考慮的首選。但經濟效益有長期和短期之分,在對手如林的出版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擁有強韌的生命力,必須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走特色之路。在這方面,許多出版社已經開始了積極的嘗試。如2009 年華東師大出版社推出了一套“閱讀樹”叢書,共 21種,內容全部為國內原創圖畫故事,物美價廉,廣受歡迎。
信誼出版社的思路也頗值得借鑒。臺灣“信誼基金會”于 1978 年成立了我國臺灣第一家幼兒圖畫書與教育玩具專業出版社,1987 年又創設了“信誼幼兒文學獎”,以促進原創圖畫書的發展為宗旨。2005 年,南京信誼兒童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它是信誼基金會在大陸的分支機構。這個出版機構在數年間編輯和出版了大量本土圖畫書,還設立了“信誼圖畫書獎”,推出了一系列原創圖畫書精品,如《團圓》《寶兒》《一園青菜成了精》等。臺灣一直很重視本土文化與文學發展,臺灣童書出版的質與量都優于大陸,可見本土化發展策略的積極影響。
三、是找寶,還是尋根
在國際市場上要展示“中國制造”的特色,必須扎根本土,以穩定的民族風格為基礎,以鮮活的本土生活經驗為內容。越是貼近本土文化、具有中國民族風味的作品,越是能在世界范圍顯出獨特性與價值。因此,中國原創作品的出版,必須走本土化道路。
中國兒童文學出版業的目光,更應放在凸顯本土精神的作品上,這些作品可以從以下三個線索去尋找:
第一,回歸傳統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源頭,博大精深的傳統哲學、藝術、倫理觀念,乃至日常生活方式,仍然滲透在當下的現實中,構成中國人的精神底色。兒童文學作為精神產品,必然離不開整體社會的文化浸潤,也同樣不能忽視文化傳統的綿延。
第二,扎根地域中國文學史上不僅有南北之分,更有地域派別之異,這是土地遼闊的國家必然產生的現象。中國當代兒童文學,事實上也形成了一些以特定地域為中心的創作群體,不僅有南北之異,還有東西之分。這種地域性的百花齊放,正是一個文學大國應有的氣象。
第三,立足現實文學是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即使是幻想之花,也要開在現實的土壤上。真正好的作品是應當有根的,以貼近現實的態度,顯示文學的“真”,才能喚起讀者的共鳴。
具有本土氣質的作品,必然應當立足本土的現實生活,寫出中國孩子的喜怒哀樂,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
中國兒童文學界正信心勃勃地向“兒童文學大國”的目標邁進,無論創作、研究還是出版,都在這條道路上謀取著整體與自身的同步發展。本土化策略,是中國兒童文學在全球化背景下既能融入國際文化舞臺,又能顯示自身實力的有效發展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