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走過了從近代到現代的道路.19世紀末是近代化階段,也是現代兒童文學的萌發期.現代兒童文學得從1909年孫毓修主編《童話》叢刊算起,其發展已逾100年.這一個多世紀里,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由起步到相對成熟,由自發到自覺,經歷了好幾個特殊的時代,取得了值得回顧的成績,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歷程回顧
仔細品讀中國兒童文學的作品,審視兒童文學的發展之路,不難看出,它的成長是和中國現代社會的發展與轉型同步的,從清末民初到今天,它大體經歷了5個階段:
第一,清末民初時期.這是兒童文學由近代化向現代化的發軔期,是西方兒童文學開始被譯介到中國,并對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產生直接推動力的時期.這時期,隨著近代報刊和圖書出版業的發生發展,兒童教育也得到了推動,兒童文學讀物的創作、編輯和出版也應運而生.如《小孩月報》,從1875年\\(光緒元年\\)創刊到1915年更名為《開風報》為止,雖然總共才出版了40期,但是作為中國最早的近代兒童畫報,卻刊登了許多"啟迪兒童思想與智慧的篇什"②,而且譯述了一些西洋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伊索、拉封丹、萊辛等名家的寓言,每期都披載一至數則不等,如《獅熊爭食》、《鼠蛙相爭》、《蠶蛾寓言》、《小魚之喻》、《農人救蛇》、《蛇龜較勝》、《狐鶴赴宴》、《狗的影》、《獅鼠寓言》、《牛蛙寓言》等①.又如商務印書館出版了不少西洋"科學小說",凡爾納的作品當時被介紹進來就有十余種.此外,一些大家也紛紛參與兒童文學的譯介.如時任浙江大學堂教習的高夢旦在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就親自給沈祖芬譯的《絕島漂流記》\\(即《魯濱遜漂流記》\\)撰寫序言,并認為此書譯者"欲借以藥吾國人",以"激發國人冒險進取之志氣"②;1909年\\(宣統元年\\),魯迅和周作人在日本出版了合譯《域外小說集》,其一集記刊載了英國作家淮爾特\\(今通譯王爾德\\)的童話《安樂王子》\\(今譯為《快樂王子》\\),這是王爾德童話最早的中譯本.
第二,民國時期.這是現代兒童文學的發生期.這時期,魯迅、周作人等不但親自譯介西方兒童文學和科幻小說,還親自參與兒童文學創作實踐,參與兒童教育,如魯迅的《今天我們怎樣做父親》和周作人的《兒童的文學》等文章,對現代兒童文學和兒童教育來說,都是具有啟示性和召喚力的作品.這一時期,葉圣陶的《稻草人》開風氣之先,以現代小說的筆調來寫童話,以幻想題材來展示成年人世界的悲哀,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冰心的《寄小讀者》符合兒童教育的需要,也給兒童以親切的文字享受.黎錦暉的兒童戲劇《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和葉圣陶、冰心的作品一樣以愛、美、善為主要的基調.民國時期兒童文學的現代化,與魯迅、葉圣陶等現代文學的先驅積極參與建設,并成為理論與創作主體力量有關,也與少兒書刊出版及現代教育的呼應有關.這一時期,葉圣陶等創辦了《中學生》、《新少年》和《中學生文藝季刊》.兒童文學與兒童教育也發生了積極的互動.如1930年年底,葉圣陶應開明書店老板章錫琛所邀,棄商務印書館而奔開明書店工作后,編輯了一套文學趣味濃厚,符合兒童心理的小學國語課本《開明國語小學課本》,它由豐子愷配圖,一共12冊,每篇課文都面向兒童生活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正因如此,這套課本出版后,全國不少小學校的國語老師都選用了它.
第三,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夕.這是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期.這一時期,兒童文學和整個當代文學一樣,強調思想教育內涵,包括張天翼、賀宜在內的絕大部分童話作家也把創作與社會主義新人的培養結合起來.由此產生了相當一部分的"紅色兒童文學"③作品.如劉真的《我和小榮》、《長長的流水》,肖平的《三月雪》,徐光耀的《小兵張嘎》,邱勛的《微山湖上》,袁靜的《小黑馬的故事》,等等,它們要么講述革命歷史,宣揚革命接班人意識;要么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社會主義建設;要么書寫少兒在黨和國家關懷和培養下的茁壯成長.這些作品時代氣息較濃,切合了社會主義祖國的快速發展,以及兒童改天換地的新面貌,但是主題先行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作品的藝術力量.雖然有金近的《小貓釣魚》、包蕾的《豬八戒吃西瓜》、嚴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孫幼軍的《小布頭奇遇記》和葛翠琳的《野葡萄》等具有兒童趣味,也有一定藝術氣息的童話.還有圣野、柯巖、張繼樓等寫的兒歌、兒童詩,任德耀的《馬蘭花》、《小足球隊》等兒童戲劇,或有兒童生活趣味,或有大自然氣息,或有民間文學精神.但整體看來,兒童文學創作的藝術性普遍不強,質量并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