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健康不僅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在某些時候,心理健康顯得更加重要。目前,大學生由于各種壓力的困擾,是一些大學生在心理上出現了許多問題。大學生由于精神壓力大而導致精神失常甚至走向輕生歧路的現象也時有報導,體育教學不但擔任著學生生理健康的任務,還要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
一、體育教學中常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恐懼害怕心理
恐懼害怕心理是由于大學生在面對某些挫折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而采取逃避的方式,經過長期積累,形成對某些事、物、人的恐懼害怕心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有些動作技術比較難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具有一定勇氣才能完成,這也是鍛煉學生勇敢、機智、果斷的有效手段,然而有些同學的膽量較小,但是沒有采取其他辦法進行練習和鍛煉,而是采取了消極態度,曠課、遲到、早退,逃避練習。然而老師上課的嚴格要求,久而久之使其產生恐懼,害怕上體育課的心理;有些同學由于先天性的運動能力、協調能力較差,害怕老師批評,在同學面前丟面子,也會產生害怕的心理情緒。
(二)緊張焦慮心理
緊張焦慮心理使學生對某些事情的結果有一個主管的認識,并且知道將會產生不良的結果。一般情況下學生在上體育課出現的緊張焦慮心理基本上是在學期期末。有些同學在課堂不認真學習,對動作的熟練程度掌握不夠,對即將進行的考試產生緊張焦慮的心理。害怕自己不及格。體育考試基本上都是單個人考試,學生一個人要面對教師和全班學生,由于以前很少有這樣的經歷,學生也會產生緊張的心理狀態。
(三)自卑心理
有些同學由于多種原因,對體育運動的感覺較差,動作僵硬、速度、力量較差,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這些同學往往對自己的能力、品質評價過低,認為自己在這些方面就是不如別人,在體育課期間,尋找別人不常注意的角落,害怕被同學和老師發現自己的缺點,如果教師沒有及時發現,將會日趨加劇,長此以往,形成自卑心理。
(四)孤獨心理
孤獨心理一般是由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性格內向,與人交往少,多表現為不合群。這種現象比較常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的一些娛樂活動,這些學生很少參加,即使參加了也表現出無奈或低沉。和本班同學很少在一起玩耍,上下課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
二、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解決辦法
(一)改變體育教師教學理念,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改變對體育課的認識,要用現代教育思想來武裝自己,要認識體育課不僅是教授體育技術、技能、和知識,增強體質促進生理健康,同時還具有調節學生身心、緩解心理壓力等促進心理健康的功能。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的形象,用自己的形象來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認真做練習,不斷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要處理好師生關系,態度和藹,在學生面前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不能打罵學生;正確對待體育成績差、情緒低落的學生,對他們要區別對待,找出原因,對癥下藥。如果是難度太大,可以適當降低難度,然后慢慢再加大難度;如果是學生對項目的興趣不高原因,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使他們對該項目產生興趣;如果是學生的自覺性差,可以采用鼓勵引導的辦法使他們多加練習。課堂中多做一些集體性強的游戲,使全班同學都能參與進來,加強班集體凝聚力,而不是只看個別人的表演。時刻注重學生生理心理的共同發展。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
體育教學內容決定了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而興趣決定學生的體育參與意識程度,學生積極地體育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在體育課堂的投入程度,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F代大學生都比較喜歡一些激情、節奏感強、流行時尚的體育項目,如跆拳道、散打、武術、體育舞蹈、健美操、啦啦操、籃球、足球、網球等。學生在這些項目的學習中都表現的非?;钴S,學習氣氛高昂,學生的意志、品質、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鍛煉,有利于學生的心理發展。好的教學方法也能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如多媒體教學法、三維動畫教學法等都能吸引學生投入到體育課堂中來。相反,如果教學內容不適合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如好多學校還把單杠、雙桿作為教學內容,首先是這些內容需要一定的身體素質作為支撐,再次這些內容對學生的身體傷害比較大,尤其是對手掌的磨損,很容易使手掌擠破皮膚,學生對這些項目只能觀看,不敢練習,望而生畏,但是又必須要練習,矛盾心理嚴重,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然而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加強體育教師心理健康學習
體育教師在大學時代基本上都學過運動心理學,所以,體育教師對心理學有著一定的基礎。但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比較復雜,體育教師在處理辦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加強心理學的學習,學會一些及時處理學生心理問題的辦法。對癥下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四)校內外結合,擴大學生視野和交往面
體育教學不光是在校內進行,同樣可以把學生帶到社會上,到野外進行。如在武術、健美操、籃球等項目中,可以把學生帶到社會上,和社區、企業進行交流活動,如武術表演、健美操表演等為企業宣傳;又如可以和企業、社區聯系,進行籃球、羽毛球、乒乓球友誼賽,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身體,還擴大了學生的交往面,結識新朋友,為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打下基礎。還可以組織學生登山、拓展訓練等,把學生帶到野外,改變學習和鍛煉環境,提高學生興趣,產生快樂的情緒體驗,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三、建議
(一)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根據學生的學習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必要時需要做一些輔助練習來調節氣氛。
(二)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時刻關注學生心理的發展,一旦發現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采用適當的方式去了解情況,避免與學生之間產生誤會,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消除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王哲人.健身活動與心理健康相關性探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2.
[2]孟巖.論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09,31.
[3]張昌.健身運動與心理健康的聯系[J].今日南國\\(中旬刊\\),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