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是我國獨有的一種體育活動和文化現象,第三套全國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充分利用傳統秧歌的動律,結合有氧健身的特點和人體運動的生理規律,在第一、二套規定套路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編排與創新,使其更具有觀賞性、藝術性、娛樂性和實效性.它與第一、二套健身秧歌相比,匯入了更多的舞蹈元素,音樂歡快、舞姿優美,有較強的感染力,另外,運動強度也較大[1],所以更具有活力和動感,因此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的推崇和喜愛.
目前我國對健身秧歌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發表的文章甚少,特別是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在全國推廣后,其在高校體育課中功效怎樣,包括對大學生諸多方面有何影響等等,研究不多.本文通過對比實驗和調查分析,探究第三套全國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功效,旨在為健身秧歌走進高校體育課堂以及在高校的開展和推廣提供一定的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1 研究對象
瀘州醫學院2005級110名女大學生.
1.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資料,了解其發展狀況和學術動態.
調查訪問法 利用參加全國大眾健身秧歌第三套規定套路學習的機會,筆者調查訪問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健身秧歌專家和教練,設計出本研究的調查問卷.
對比實驗法 對我院參加第三套全國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學習和訓練一學期、每周練習3次的110名女大學生進行學習前后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相關指標的測定.
問卷調查法 對我院參加該規定套路學習的女大學生發出調查問卷117份,有效問卷110份,有效回收率為941017%.
數理統計法 對實驗資料、問卷、測定結果進行數理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1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對大學生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影響的功效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成套動作時間為5 min 5 s,共325個動作,成套動作強度適宜\\(90拍/分\\),屬于有氧運動.它以云南花燈為主,舞蹈語匯清新秀麗,運動強度由低到高再到低,生理曲線呈不規則的拋物線,符合人體參與健身活動的生理特點[2].該套路在傳統秧歌的基礎上推陳出新,其舞蹈步伐、節奏、動作的選定更符合人體的生理需求,動態中的/崴動0使人體的曲線在舞動中呈現/三道彎0的體態,有利于塑身,也更加符合女大學生健身/愛美0的心理需求.特別是該套路將過去的長線條的動作進行改編,放棄以往過多的碎小的、健身功能弱的小動作,對全身的上肢、下肢、胯腰、軀干有針對性的練習,既充分考慮全面發展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還考慮到符合年齡、生理特征.如表1顯示,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具有全面的健身功效.
2.1.1.1.1 有效增進健康,促進人體機能的良好發展
該規定套路旋律優美,極富民族特色,音樂節奏適宜,運動強度適中,練習中始終能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調節,充分吸氧和排出大量的廢氣,因此促進和改善了呼吸循環系統和心肺功能.由表1可知,參加學練后學生生理機能指標發生顯著性改變,表現為肺活量顯著增加\\(p<0105\\)平均增加188 mL,這與呼吸肌的發達、肺及胸廓的彈性增強有關;安靜時心率下降顯著\\(p<0105\\)平均每分鐘減少2165次,表明該規定套路的練習提高了心肌的收縮力,心肌強壯時每搏輸出量增加,從而代償性地引起心率降低.從調查\\(表2\\)可見100%的鍛煉者認為該健身秧歌規定套路的練習具有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功效\\(其中顯著達到441545%、明顯達到551455%\\).
2.1.1.1.2 有效改善身體形態,使女大學生更加符合現代人體的審美要求
該規定套路是按照人體曲線所設計,它采用美化人體曲線的動態中的/崴動0動作,并與具有特定健身效果的各種走、跑、跳以及各關節的屈伸、轉動、繞環、振擺、波浪形扭動的動作有機結合,長期堅持和重復練習就能消耗大量的熱能和燃燒大量的脂肪,因此就能有效減脂塑形.從\\(表1\\)可見,訓練后學生平均體重減少0161 kg,但不顯著\\(p>0105\\),胸圍平均值增加了1151 cm,但不顯著\\(p>0105\\),體脂百分比變化顯著\\(p<0105\\)平均減少2123.這說明長期堅持健身秧歌的鍛煉使學生瘦體重增加,脂肪減少,因此體重變化不明顯,而胸部肌肉較參加練習前結實飽滿.另外從調查\\(表2\\)也可見,認為減肥塑型功效顯著和明顯的有881182%.
2.1.1.1.3 促進身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使女大學生更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該規定套路動作較一、二套規定套路更加系統科學,易于掌握.在結合大眾健身、健美理念和確保健身安全有效的基礎上,它的節奏歡快些,而動作更豐富多樣,動作的路線、方向變化更靈活,采用一些跑跳的動作,因此運動強度要大、更適宜年輕人鍛煉.長期練習能改善身體的協調性、柔韌性和耐受力,提高關節的靈活性、肌肉的控制力,促進和發展肌肉的力量和彈性.由表1可見,訓練后學生仰臥起坐、立定跳遠和坐位前屈的成績顯著提高\\(p<0105\\)分別平均提高6112個、0114 m和4166 cm,而在心肺功能提高的同時學生的耐力素質800 m跑成績也明顯提高,平均提高21807 s,但不顯著\\(p>0105\\).從調查\\(表2\\)可見,認為能發展身體的靈活性和柔韌性效果顯著和明顯的有94.546%的學生;認為能發展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效果顯著和明顯的分別有74.546%和70.909%的學生.
2.1.2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影響的獨特功效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學業的壓力和就業困難日趨嚴峻,大學生精神壓力非常大,同時由于他們大多數是獨身子女,從小生活優裕少吃苦,而養成獨尊、自我,受不得一點委屈和挫折,遇事往往缺乏自信,且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社會交往能力較差,這些都是高校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該規定套路整體編排流動感強:在保證比賽的隊型相對固定的基礎上,整體調度流暢豐富,在加強審美性的同時,也顯示出一定的娛樂性和社交性[3].為此專家們特別指出:健身秧歌一是可以調節人們的情緒,讓人情緒放松,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二是擴大社會交往,減輕了人們的孤獨與寂寞.因此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交往能力具有良好的改善和積極影響的獨特功效.
2.1.2.1.1 滿足和迎合了大學生渴望健康和“求新、求美、求樂”的心理需求
大學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最后一環,是學生豐富知識、積蓄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養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良好鍛煉習慣以及體育綜合素質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生事物的鑒別和接受能力強,對趣味性、娛樂性、藝術性、交往性強的新興運動項目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喜好.該規定套路動作美感增強,難度適宜,更豐富了健身秧歌的演練形式[2],因此通過健身秧歌的練習能夠讓大學生獲得內心情感釋放和個性的張揚,獲得求樂、愛美的心理滿足,獲得高雅情操的冶煉.由表2可見,女大學生普遍認為健身秧歌對優美舞姿和挺拔身姿的塑造;對高雅氣質的培養;對樂感、節奏感、韻律感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具有顯著和明顯功效,分別為89.091%,861364%,82.727%和961363%.另據調查我院參加健身秧歌培訓的女大學生,有94%的認為健身秧歌的運動強度比健美操的運動量稍小些,動作也緩慢柔美些,富有韻味,更貼近女性心、生理特點,因此更適宜女性鍛煉.還有97%的女生認為健身秧歌滿足了女大學生愛美的心理需求,符合現代/健康教育0理念,尤其是健身秧歌具有的舞蹈藝術特性,更吸引女生積極參與其中,因此應該在我院開設健身秧歌興趣選項課程.
2.1.2.1.2 有效緩解壓力,改善不良心理和情緒
該規定套路以其獨特新穎、簡單易學的練習方式和手段:以優美動聽的民族音樂和歡快的節奏,以生動活潑、柔美多變的動作和隊形,強調練習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的娛樂性強的練習形式,使大學生流連忘返、樂此不倦忘我投入.在/扭、擺、走0的過程中始終渲染著愉快、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形成自然和諧的健身氛圍,既豐富了大學生業余文化生活,更豐富了她們的內心世界,使身心得到徹底舒展與放松、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陶冶,從而忘卻煩惱,令大學生盡情享受健身秧歌的樂趣和美,獲得情感的升華. 100%的學生認為該規定套路練習具有緩解壓力,改善不良心理和情緒的顯著和明顯的功效.
2.1.2.1.3 滿足大學生提高生活質量的精神需求和物質文化需求
健身秧歌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該規定套路能夠淋漓盡致地展現人體的/健與美0、展現健身秧歌的/動作美與音樂美0的和諧與統一.練習過程既是大學生挑戰自我、展現自我、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也是自我欣賞與肯定的過程,因此自信心倍增.認為具有顯著和明顯功效的有90.909%.
2.1.2.1.4 對大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當今社會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才有立足之地.該套路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顯示出一定的娛樂性和社交性[4]:具有整體調度流暢豐富的特點、強調練習者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形式,通過練習,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了解,為大學生建立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當大家互幫互學、興致高漲、共同表演協調一致的集體動作時,更增進了同學間的理解與信任,并獲得集體主義和團隊精神的熏陶和提高.因此該套路練習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友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促進和提高與人和諧交往和團結協作能力.如表2可見,女大學生認為功效顯著和明顯的為891091%.
2.1.3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自身修養影響功效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自身修養經過精心編排的規定套路可以使學生欣賞到優美婉約動聽的音樂,可以在柔美優雅的舞姿中體驗形體美和動作美,體驗健身秧歌的律動、節奏和韻味以及舉手投足中的高雅,體驗完成練習后的成就感和同學間默契配合的滿足感,并獲得藝術熏陶和錘練,培養大學生對美的鑒賞力和表現力;提高她們對音樂的理解和對節奏的掌控力,培養她們的藝術修養和高雅的氣質.如表2所見,有89.091%的同學認為能有效培養優美舞姿和挺拔身姿,有82.727%的同學認為能有效培養樂感、節奏感和韻律感,有961363%的同學認為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有86.364%的同學認為能有效培養高雅氣質,有831636%的同學認為能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3. 結論與建議
3.1.1 結 論
第三套健身秧歌規定套路對大學生身心健康起到全面的、積極的促進和改善作用.
1\\)全面鍛煉和發展大學生身體素質,改善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減脂塑型、增強體質.
2\\)愉悅身心、激發內心的情感和調節心理壓力、改善不良情緒.
3\\)可以獲得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和自身修養的錘煉,既陶冶了情操,獲得樂感、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審美能力的培養、鍛煉和提高,又培養了優美的舞姿、挺拔的身姿和高雅的氣質.
4\\)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交往,培養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3.1.2 建 議
1\\)建議國家教育部將健身秧歌列入我國高校教學大綱,并編寫出該專項教材,確保高校健身秧歌課程能規范、系統、科學地開展,更好為培養高素質人才服務.
2\\)建議成立中國大學生健身秧歌協會、專項技術、學術委員會,定期舉辦全國高校健身秧歌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定期召開該專項學術論文報告會,促進該項目在高校能健康、深入持久地開展、普及與推廣.
3\\)建議將健身秧歌項目列入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的競賽項目,它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應更好傳承和發揚.既可增進校際間的相互學習與交流,又能促進該專項運動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曉紅.我國健身秧歌理論研究評述[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08, 9\\(34\\): 32-34.
[2] 董 焱.從健身秧歌的編創淺析大眾健身舞蹈的發展趨勢[J].體育文化導刊, 2006, 8: 46-49.
[3] 楊雪紅.大眾健身秧歌與全國健身運動[J].體育科學研究, 2004, 4\\(8\\): 34-36.
[4] 邵 月.論健身秧歌的產生、發展及健身作用[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 29\\(11\\): 1485-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