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譚晶聲樂演唱技法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緒論】大學聲樂演唱教學方法創新探究緒論
【第一章】譚晶的歌唱經歷及演唱風格對專業學生的影響
【2.1 2.2】譚晶流行、民族、美聲“跨界唱法”的融會貫通
【2.3 2.4】譚晶“跨界唱法”的技法特點與藝術表現力
【第三章】譚晶聲樂演唱技法在高校聲樂演唱教學中的應用
【第四章】譚晶聲樂演唱技法對高校聲樂教學發展的啟示
【結語/參考文獻】譚晶演唱技法在專業教學中的運用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2 章 譚晶聲樂演唱技法分析--“跨界唱法”
2.1“跨界唱法”的概念及發展
跨界演唱技法又名“跨界唱法”,一出現就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關注和討論,這說明我國的聲樂表演技巧正朝向一個更為開放、高明的方向發展?!翱缃绯ā卑淹ㄋ椎囊魳犯哐呕?,也把高雅的音樂通俗化,可以說“跨界唱法”是各種音樂審美的綜合體,是音樂在文化意義上的“大同”.“跨界唱法”這一概念來源于風格交替演唱。所以,在了解“跨界唱法”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跨界演唱”的概念。
“跨界演唱”(Crossover Music),指把多種音樂融合一起,歌曲中不存在唱法的區分,而是個性與技能的完美結合。但是,現階段的學術界對“跨界演唱”這一說法并沒有系統的、統一的概念,只是含糊地認為“跨界演唱”即把多種不同唱法的音樂元素進行混合。比如我們現在所說的利用流行音樂表演古典樂、把古典和流行融合進行音樂創作等。不管如何,當前的音樂領域遍布“跨界演唱”現象,“跨界演唱”是時代的產物,它比流行音樂更加富有內涵,也比古典音樂具有時代的魅力,也更加受到現代大眾的歡迎。
張紅霞曾對“聲樂跨界演唱”做一定以,她認為實踐是聲樂演唱的主旨,歌者通過舞臺表演上將唱法進行綜合運用,使得多種唱法與多種表演風格相融合,以至于得到專業和觀眾們的共同認可①.當然,“聲樂跨界演唱”這一概念在學術界并沒有統一的定論,也沒有人對這個概念進行詳細的理論闡釋,大部分學者認為“聲樂跨界演唱”即跨越不同聲樂唱法、不同流派風格的聲樂表演,這種表演是基于當代大眾多元化審美差異基礎上的,不同藝術風格和技法的跨界表演。因此,“跨界唱法”即指歌唱者打破三種唱法之間的界定,融合現在音樂與技法而形成新的唱法。而在唱法的叫法上也出現了變化,新的名詞應運而生。
事實上,“跨界唱法”由來已久,并不是今時今日才出現的新興產物。在清末民初后期,以吸取表演為例,就出現過打破區域界限,融合當地特色而出現新的唱腔甚至產生新的劇種。如著名豫劇演員常香玉就把河南曲劇的聲腔放在豫劇《紅娘》中。又如我國著名的歌唱家李谷一就是橫跨民族和通俗唱法的首位歌唱家。李谷一的“唱法合璧”唱法不但打破了“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和“戲曲唱法”之間不能逾越的壁壘,還使得這多門唱法在李谷一的努力之下取得了更輝煌的成就。此外,吳碧霞本來是演唱民歌的,后來英文歌曲也唱得不錯,甚至在英文歌曲演唱過程中夾雜有民歌的調式和氣息①.而在近些年來的音樂領域中,也不乏跨界演唱的歌手,如湯燦、祖海等;也有通過美聲來完美的詮釋民族歌曲風韻的歌唱家王宏偉,可以說王宏偉在表演歌唱藝術時,其美聲的基礎在民族歌曲中表演出來,使得其民歌演唱展現出一種大氣、磅礴、余韻繞梁的通透感。在央視舉辦的“星光大道”欄目中也有很多跨界演唱的人才,其中的李玉剛可以聲部跨界,一個人完美的演唱歌劇《茶花女》的《飲酒歌》以及《貴妃醉酒》等。當然,在現階段諸多的“跨界唱法”歌唱者之中,譚晶可謂是最為耀眼、明亮的一朵花。譚晶在唱法上獨樹一幟,她大膽的革新了唱法,把民族、美聲和流行三種不同的唱法融合到一起,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譚氏跨界唱法”,這種演唱風格時尚而又簡約,在當下的歌壇中非常受到觀眾的喜歡。
2.2 譚晶流行、民族、美聲“跨界唱法”的融會貫通
2.2.1 以《在那東山頂上》為例
《在那東山頂上》最早出現在春晚的問臺上。正因為這首歌曲,使得譚晶一夜間家喻戶曉,名聲大震,并獲得 “特別獎”,也成為她經典作品之一。而后,在其它音樂演唱會上,比如 2006 年的維也納演唱會上,此后的深圳演唱會上,譚晶也演唱了它。歌曲由我國著名作曲家張大千先生親自操刀,根據藏族愛情詩歌而改編而成②.
在歌曲演唱最初,譚晶首先清唱了三遍“瑪吉阿瑪”,在這三聲“瑪吉阿瑪”中譚晶利用通俗唱法中的吐字方式,顯得聲音清遠而又溫柔,充滿了藏族高原的天籟感。
此后的另一段詞曲中,她借鑒了藏族民歌的曲調唱法,其聲線細小精微,音量雖然減弱但音質很烈,這種唱腔映襯在藏式風味中充滿了一種溫柔感,完美的表現出主人公對心上人的想念。譚晶在詮釋作品時將真假聲對比加入到歌曲演唱中,并結合藏族民歌原生態的演出那個方式進行演唱,而且,在處理整首歌曲時,譚晶還加入了藏族的裝飾音,如長調中語氣詞匯的鏈接。同時,譚晶在演唱這首歌曲時,高音部的音色聽起來非常扎實,這里就借鑒了美聲的氣息用法,也顯示出譚晶扎實的音樂功底。
作為開山之作,這首歌曲打開了人們對與中國藝術歌曲“跨界唱法”的審美感受。在整首歌曲中,譚晶表現出高原悠遠的風情,譚晶的聲音音域廣泛,音色優美,而且兼具多種唱法,顯得整首曲子宛轉悠揚,有一種清澈感。
2.2.2 以《妻子》為例
歌曲《妻子》也是譚晶“跨界唱法”的經典之作,更是譚晶演唱的眾多歌曲中最受觀影的歌曲之一。由著名作曲家劉青作曲,任毅作詞的歌曲,其旋律優美動人,樸實貼近生活,現活的刻畫了軍人妻子的艱辛和溫柔又堅毅的形象。歌曲的整首歌曲主要表達俊任妻子對另一半在工作中的支持、對家庭的包容以及對感情的堅貞不渝,也體現出自己作為軍人妻子的驕傲感。整首歌曲為兩段式結構,在第一段中的歌詞演唱上,采用了口腔吐字的技法,借用通俗演唱的特點,力圖表現妻子的溫柔與典雅,盡管氣息較淺,但卻充滿了流暢感,就仿佛利用聲音娓娓道來,讓人在溫馨感覺中被撲面而來的酸楚感砸到。譚晶在演唱中使用很多融合后的技術技巧,如輕盈的頭腔共鳴,在銀色和音量的完美把握,使得征作品的聲音逐漸亢奮嘹亮,而這也是整首歌曲的最高峰。隨后進入到歌曲的下半部分,高潮之后的歌曲曲調漸漸趨向舒緩,而此時孕育的情緒也變得飽滿起來,在這里的高音之處,譚晶采用了民族唱法的真假聲轉換,中間夾雜著通俗唱法的“咬字”技術,使整首歌曲既字正腔圓,而又顯得氣息通常。
可以說,歌曲《妻子》是譚晶“跨界唱法”使用中最具情感的一首。整首歌曲氣息流暢、聲音舒緩,而且音色完美,顯得非常悅耳動聽。透過這首歌,也使我們感受到軍人妻子的生活艱辛以及軍人妻子們對軍人老公濃濃的思戀情感。
2.2.3 以《遠情》為例
為電視劇《喬家大院》演唱的主題曲《遠情》由趙季平作曲、易茗作詞。盡管整首歌曲的歌詞只有短短的數百來字,但恰是這數百來字體現出電視劇《喬家大院》的男主人公喬致庸歷盡滄桑的一生經歷。而在音樂開始的前奏方面,就有一種悠遠、深重、略顯滄桑感鋪面而來,給人一種回憶往事的感覺。
在歌曲的第一段譚晶采用了類似散板無伴奏的方式,結合民族和通俗唱法道出了一段具有歷史久遠氣息的滄桑感,特別是在咬字“量”、“長”上采用了長音的方式,這種民族氣息的應用體現了一種中國歷史的味道。
而在第二段“留住所愛,留住所想”中,兩個“所”字都能使我們感受到通俗唱法中“哈氣”的氣息方式,與此同時,這兩句歌唱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民族唱法的氣息運用。而在下一句“相伴日月長”中,一個“長”字則轉換到美聲的換氣方式,給人一種氣息綿延不斷感。
可以看到,在整首歌曲《遠情》中,譚晶不僅有良好的民族唱法氣息表現,而且也具備了美聲歌曲的大氣磅礴感,同時也不乏通俗歌曲的聲情并茂感?!哆h情》大氣細致的演唱,為 “跨界唱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