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廣西水環境污染具有季節性明顯、結構性污染等特點。河流的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業面源污染等。廣西部分工業廢水未達標排放,城鎮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率較低,一些城區的生活污水甚至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直接影響著水環境的質量和生態安全。廣西的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也比較嚴峻,不合理的施肥致使田間的氮、磷利用率較低,導致大量氮、磷營養物質以及農藥進入水體,使其環境質量下降。另外,一些地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污染物隨降雨徑流進入水體,造成河流和地下水水質的污染。
1、 廣西水資源和水環境狀況
廣西地表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總量為 1 892 億 m3,約占全國地表水資源總量的7.2%,居全國第四位。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總量為453.5 億 m3(其中與地表水重復計算量為 452.5 億m3),地表、地下水資源總量為 1 893 億 m3。據有關部門 2011 年對廣西境內 63 條主要河流全年期河長 6 062.0 km 按 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的水質狀況分析評價結果顯示,全年Ⅰ~Ⅲ類水質的河長有 4 532.1 km,占總評價河長的 74.8%;Ⅳ~Ⅴ類水質的河長有 1 270.3 km,占總評價河長的 20.9%;劣Ⅴ類水質的河長有 259.6 km,占總評價河長的 4.3%。從評價結果分析,主要超標污染為糞大腸菌群、總磷和氨氮。2011 年對廣西境內的 12 座大中型水庫的水質狀況分析評價結果顯示,全年水庫水質為Ⅰ~Ⅲ類的有 9 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75%,水質為Ⅳ類的有 3 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25.0%。對廣西 14 個地級市的 23 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評價結果表明,在糞大腸菌群項目不參與評價的情況下,全年期水質合格的水源地有 18 個,合格率為 78.3%。
2、 水環境污染成因分析
2.1 經濟發展快速,污水產生量上升
廣西大部分地區正經歷城鎮化和工業化進程,水環境面臨經濟發展和污染治理造成的雙重壓力,經濟發展造成的污染與水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一些地區工業廢水的治理技術比較落后,污水處理率比較低,單位產值污染排放量和負荷偏大。而且,工業污染的治理往往涉及到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地方的經濟利益,導致工業污染治理的壓力較重、難度較大。另外,一些城市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速度較慢,大量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而有些已建的污水處理廠因為運行成本高,資金來源不足,規模效益低,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隨著西部大開發和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廣西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廣西經濟快速發展,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人口劇增,城鎮生活廢污水排放量增加。工業企業和建設項目逐漸增多,一些地區工業污染物逐漸增多,造成部分河段污染比較嚴重,給水環境造成的壓力越來越大,引起水環境生態失調,水體水質惡化比較嚴重。而有些工程施工建設、工業工藝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不太到位,也對水環境造成了威脅。一些已經建立的污水處理廠規模有限,處理能力不是很高,不能滿足當地經濟發展和污水處理的需求,致使未經處理的工業、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對水環境和水生態造成污染和破壞。一些城區尤其是城郊和農村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污水處理技術不夠先進,污水處理率低,大量廢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影響河流的水質,造成部分河流的河段污染負荷加重。
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隨著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城市建設和石油化工、造紙、冶金、輕工食品、高技術、海洋等臨海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對水資源需求增長較快,工業廢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而現有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難以完全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而且,現有經濟條件下,大部分城市污水管網建設步伐較慢,廢污水治理力度不夠。再加上北部灣經濟區入海河流短小,水環境容量較小,水生態系統比較脆弱, 河流水體容易受到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影響,使部分水功能區污染嚴重。另外,北部灣經濟區城市的平均污水集中處理率(2007 年為 30%)等指標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致使一些未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再加上規?;笄蒺B殖糞便等農業面源污染的影響,更加重了北部灣經濟區水體的污染。
2.2 農業面源污染形勢依然嚴峻
廣西現有耕地面積居全國第 18 位,人均耕地面積居全國第 22 位,屬地少人多省區之一。施用大量的肥料、農藥以維持糧食的高產,但由于農業管理水平有限,致使施用的肥料利用率較低,沒有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和殘余的農藥,隨著降水、灌溉排水攜帶進入水體而造成水環境的污染。
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為例,該地區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的現狀氨氮年總入河量為 3.1 萬 t,COD年總入河量為 26.9 萬 t,非點源污染排放量分別占總排放量氨氮和 COD 的 55%和 34%,總的來說,該地區的非點源污染所占的比重較大。
3、 污水處理存在的問題
3.1 城市排水管網“雨污合流”
目前,廣西多數城市的排水管道是利用市政下水管道同時收集雨水和生活污水。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城鎮人口劇烈增加,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一些污水處理廠因為城市的排水管網采用“雨污合流”制管道,無法使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入截污管道,從而導致污水處理率較低。越來越多的生活污水和雨水隨著排水管道一起排放到河流中,污染了河流水質。
3.2 污水處理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出水的水質要求也不斷提高。以廣西南寧瑯東污水處理廠為例,該廠 2000 年投產之初的主要功能是對流入南湖及竹排沖流域的污水進行截留、治理。隨著城市的發展,如今的南湖與竹排沖已不只定位于城市污水受納水體,將逐步發展為景觀水域。2004 年 10 月底增建了低壓高強度紫外線消毒系統,處理工藝由二級處理提升至接近三級處理的水平,使出水水質滿足城市居民親水、樂水的休閑濕地的要求。
3.3 污水處理存在二次污染問題
現有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多種二次污染物,較為突出的是惡臭及剩余污泥。目前,廣西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剩余污泥部分用作農肥施用,部分露天堆放或填埋。然而,這些簡單的處理方法難以解決污泥中富含致病微生物等二次污染問題。
4、 水環境保護措施
4.1 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要保護水環境,廣西的經濟發展應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模式,建議采用清潔發展模式,嚴格控制入河排污量。對于某一特定的河流,可以分段、分區研究其環境容量和自凈規律,確定各區段的污染負荷,控制污染源排放,同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包括修建區域性聯合污水處理廠等,調節水體水量和污染負荷等。
調整產業結構,從源頭著手治理水環境。產業結構的調整應盡量采用低污染、低能耗及低成本的發展模式。對于廣西的大部分城市來說,主要是工業產業偏重,規模以下的企業比重過大,單位產值所消耗的能源較大,因此造成的環境污染物較多。而對于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措施是減少農藥及化肥的使用量,并提高其利用率。
4. 2 加大對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4.2.1 點污染源
水污染防治的重點是治理污染源廢水,加強監管工礦企業的治污力度。工業企業排放廢水,必須達到國家與自治區規定的相關排放標準,不能超標準、超負荷排放污染物,并實行入河排污許可制度和污染物入河總量控制。
在工業企業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提倡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化工原料、化學品制造業、化肥、紙制品等傳統產業,力爭實現廢水的零排放。支持并激勵企業采用技術改造、節能降耗、綜合利用等措施,實行污染的全過程控制,盡量減少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4.2.2 生活污染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的建設,完善污水截流管網,提高污水處理率。在一些城鎮,污水管網系統建設不太完善,而污水管網的建設又滯后于處理廠的建設,大大影響了污水的收集和處理效果,使污水處理廠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嚴重地影響了水環境質量。因此,應實施“雨污分流”,完善城市生活污水管網,最大程度地發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
對于分散的小城鎮、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針對其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備的特點,可以因地制宜地建設簡易的污水處理設施,例如,填充介質型復合快滲生態床處理技術、排水溝渠的礫間接觸氧化-生物柵技術等,這些特點是投資少,運行維護簡單,處理效果也較好。
4.2.3 面污染源
農業面源污染物的來源和排放點不固定,排放具有間歇性,導致農業面源污染發生具有隨機性,污染負荷時空變化幅度大,對生態環境影響廣泛。廣西是農業大省,做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對于保護水環境十分重要。農業面源污染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加以控制。①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的化肥施用量,調整化肥的使用比例,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減小氮、磷養分的流失,從而減少對流域水環境的影響;②在污染物向地表水遷移的過程中,采用濕地、溝渠、緩沖帶等工程、生物措施加以截留和凈化;③在污染物匯入河流、湖泊后,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理。
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池工程,控制農村生活污染和畜禽散養污染,無公害化處理農村人畜糞便。推廣農村家庭畜禽養殖業糞便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建立養殖業與種植業相結合的生態工程,盡量使畜禽養殖業的面源污染降到最低。
4.3 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
目前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大多是隸屬于政府的事業性單位,這種管理體制、運作模式常常導致財政負擔過重,致使污水處理廠的運行效率低下?,F有的污水處理廠常面臨建設資金短缺、運行經費不足與水污染處理和控制的雙重壓力。依靠市場經濟對當前的管理運行機制進行改革,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融資,調動社會各方參與污水處理的積極性,盡快實現污水處理產業化,促進污水處理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為城市污水處理提供保障。
4.4 采用生態措施,改善水體水質
生態修復是水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發達國家在水環境污染的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并已逐步實現以水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為主的水環境污染治理措施。
5、 結語
在以防洪抗旱等傳統城市河道治理的基礎上,應著重生態環境的規劃思想和治理措施。例如,在進行河道水環境治理時,河道護坡可以采用利于植物生長的新材料多孔植物生態磚等生態復原新工藝。也可采用城市人工濕地恢復多自然型河道、生態溝渠、濱岸緩沖帶等措施凈化水環境。
參考文獻:
[1] 陳 紅,農永亮. 廣西污染小流域綜合整治模式研究[J].環境保護,2007,379:55-57.
[2] 譚慶梅. 欽江流域水污染狀況與水環境保護[J].廣西水利水電,2009,(1):49-51.
[3] 譚慶梅. 廣西沿海水功能區水污染狀況與水環境保護[J].廣西水利水電,2008,(4):14-19.
[4] 徐國瓊. 廣西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探討[J].廣西水利水電,2007,(6):19-21.
[5] 楊朝暉,王 浩,楮俊英.廣西北部灣經濟區跨越式發展中的水環境問題與對策[J].水利水電技術,2013,44(2):32-34.
[6] 陳祖環廷. 廣西中心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情況及展望[J].決策與信息,2013,(5):39-41.
[7] 戴玉凱,王艷穎. 城市水環境治理對策探討[J]. 江蘇水利,2005,(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