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力工程管理及出現的問題
由于電力工程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關乎電力企業的效益與電網事業,并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意義重大。電力工程管理會涉及到工程的方方面面,具體來說有合同的簽訂、施工準備以及成本控制等,從而增加了管理的難度。
1.1 安全職責落實不到位
當前,我國電力企業已針對安全生產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同時也明確了安全生產職責。但是仍然有一些單位因為指標、考核、同業對標等原因,工作重心側重于趕工期、在上級主管單位規定時間送電、保證戶時數等方面,未能充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難以發現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不能將事故隱患的直接原因和深層次的根源分析清楚;有些單位將上級轉發的事故通報只做簡單的通報,既沒有精心組織認真分析,也沒有提出和落實防范措施。
1.2 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近幾年,隨著經濟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電力需求也日益增加,從而增加了電力工程項目的數量,也增加了工程管理的工作量。而傳統的管理模式因其效率較低,已經不能繼續滿足新時代的要求。
大量企業都先后引進計算機信息技術,并逐步實現了信息化管理,雖然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提升,但整體的信息化程度還處于初級階段。電力系統結構龐大,而且部門眾多,都需要建立獨立的系統,但因溝通不暢,而影響了資源共享的效果,以致無法對整個系統的管理水平做出正確評價。
1.3 監管力度不夠
對于電力工程的管理質量來說,監管部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現階段來說,我國國內私營的電力企業還數少數,而大部分屬于國有企業,范圍較大,而且機制過于龐大,增加了管理難度。而大多數企業采用的是屬地化管理,因使用權無限轉移,因而難以發揮監管機制的作用,造成工程質量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另外,監管部門工作量和工作范圍都很大,影響監管工作的落實,也對工程管理的水平造成一定影響。
2、 電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與應用
2.1 成本管理戰略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電力工程投資以及施工單位必須從實際出發,全面考慮成本問題,并與企業的發展戰略相適宜,推進工程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的實行,實現企業經濟增長的目標,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成本管理的創新性體現在電力工程建設管理模式中對成本的長期性、全局性以及競爭性的控制管理,從而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由此可以看出,通過成本管理戰略實現電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引導,對于電力工程建設管理模式的創新有著積極的意義。作為施工企業的成本核心,施工項目是企業產生利潤的關鍵所在,更是企業利潤的源泉。而施工過程中,材料管理更是核心內容。做好材料的采購與管理,對于控制工程造價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保證較高的利潤。筆者將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對材料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改善措施。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的重點所在,一般來說,在施工開始之前,所有材料都應當基本到位。在采購材料時,需要對材料的生產單位的生產能力和自制進行嚴格的評審,以防止材料的質量不符合相關要求,或者因位置原因而增加運輸成本。施工企業在材料進入場地之后,應當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材料的檢驗,并索要產品合格證,一旦發現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應當要求調換或者退貨,而對于質量有爭議的材料與圖紙、規范有特殊要求的材料需要復檢。
2.2 創新組織機制
電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創新應建立在機制創新的基礎上,即不斷加強相關組織、相關管理規章制度的創新,并以此來推動電力工程管理工作的發展。只有加強組織機制的創新,才能保證電力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具有源源不斷的功力。只有加強組織結構的優化整合,才能為電力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實行提供保障。
2.3 做好危險源識辨及安全預控措施
通過科學的管理方法的運用,將電力線路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如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等進行全面的識別,并做出客觀評價,從而確定危險源,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可行的預防措施,實現施工安全管理目標。根據《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程》,準確辨識危險部位與危險源,同時結合電力線路施工項目違章的實際情況,以及過往相似項目施工中已經發生過的施工安全問題總結,以作為施工安全管理的參考。危險源安全控制措施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直接措施、間接措施以及指示性安全措施,其基本要求為:預防施工中可能發生的危險因素;清除施工現場的危險因素;將危險因素控制在規定范圍以內。直接措施的實施需要通過提高施工設備的安全性能,將危險因素直接消除掉;間接措施則是運用安全防護裝置,以限制危險因素;指示性措施則是利用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等對施工人員與使用人員進行安全提示。另外,還應當制定相應的危險點控制措施。危險點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首先預防電力工程施工中產生的危險因素裝置失靈和操作失誤等;其次將施工場所的危險因素進行排除;再次將危險因素進行合理控制,限制在國家允許的范圍內。危險點控制措施則具體包括,直接安全技術措施,以提高設備、設施的本質安全性能,對危險隱患進行消除;間接安全技術措施,采用一種或多種安全防護裝置或措施,盡可能的將危險因素的發生加以預防與控制;指示性安全技術措施,則通過檢測報警裝置、警示標志等手段,控制危險點。危險點的控制應當貫穿于作業和操作的全過程,尤其是要切實落實現場執行與監督,并以書面的形式來確認危險的預控措施,全面加強施工現場人員的安全意識,并清楚了解危險點的位置與相應的預控措施,并建立具有可行性的責任制度,對其進程監管,提高危險點的控制效率。
2.4 全過程、全要素創新
根據當前電力工程建設的特點,電力工程的管理模式應在充分分析自身實際情況與特點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與此同時,應當選用全過程、全要素的創新方法才能提高管理創新的效率,從而進一步貫徹實現電力工程的管理工作。鑒于此,電力工程應當加強人才建設,建立一支懂技術、具有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隊伍,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與管理創新能力,而只有擁有既懂技術又具備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力量,才能保證電力工程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另外,電力工程還應從設計階段開始對電力工程項目進行全過程的管理與監控,從而保證每一個環節都能夠順利進行并符合質量要求,以對投資主體以及施工公司的經濟效益形成可靠的保障。同時,電力工程的管理模式還應當更加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合適的承包模式,并通過對工程具體數量的研討,從而選擇最佳的結合點。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了保證電力設施的穩定運行與安全使用,電力工程投資主體應當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加強安全控制,從而實現電力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黃萬深.電力工程管理及改進措施[J].東方企業文化,2013,27(1):178-179.
[2]李曉明,彭向蘭,彭燕春.電力工程管理創優過程中的控制策略探析[J].大科技,2011,21(6):214-215.
[3]梁炳倫.電力工程管理的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J].電源技術應用,2013,22(4):190-191.
[4]韋中強,電力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與創新應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3,(14):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