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的優化探究
【第一章】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農村電網改造一般理論闡述
【3.1 - 3.3】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現狀分析
【3.4 - 3.6】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成效分析
【4.1】農村用電滿足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4.2 - 4.5】農村電網網架結構仍不合理
【5.1 - 5.2.1】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的重點
【5.2.2 - 5.3】鄆城縣農村電網改造的配套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鄆城縣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4.2網架結構仍不合理
4.2.1. 主體電網架構薄弱。
鄆城電網已初步形成以 220kV 為電源點,110、35kV 為主干的配電網絡。整體而言,110、35kV 電網結構仍較為薄弱。供電能力雖基本能滿足負荷需求,但存在負荷區域不平衡、負荷突增情況。鄆城電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主體電網架構薄弱、變電站存在斷電風險、不能實現負荷轉移以及中低壓配電結構薄弱等缺點,具體問題如下:
受 220kV 電源點、110kV 變電站布點的限制,鄆城電網主網架結構還不夠堅強 (魯棒性較差),存在薄弱環節。目前,鄆城電網有 220kV 水滸站、220kV 潘渡站共 2 各220kV 電源點,受 110kV 出線間隔的限制,110kV 電網還存在單輻射接線,存在大面積停電的危險。受 110kV 變電布點或 35kV 出線間隔限制,35kV 電網單環網和單輻射的比例超過 50%,成為鄆城的主體架構的薄弱環節。
4.2.2 變電站存在斷電風險。
(1)變電站單電源供電情況。
110kV侯集站、110kV武安站、110kV 蔣廟站、110kV城北站為單電源供電,其中110kV 侯集站由 110kV 水侯線單電源供電,110kV 水侯線導線型號為 LGJ-185,持續允許負荷為 98MVA.2013 年水侯線路最大負荷為 59.9MVA,負載率為 61.12%,能滿足侯集站負荷增長的需求,但其單電源供電的現狀存在大面積停電的危險;110kV 武安由 110kV 水武線單電源供電,110kV 水武線導線型號為 LGJ-185, 持續允許負荷為98MVA.2013 年水侯線路最大負荷為 42.9MVA,負載率為 43.78%,能滿足武安站負荷增長的需求,但其單電源供電的現狀存在大面積停電的危險;110kV 蔣廟、110kV城北站由 110kV 水城線單電源供電,110kV 水城線導線型號為 LGJ-240, 持續允許負荷為 113MVA.2013 年水城線路最大負荷為 46MVA,負載率為 36.58%,能滿足蔣廟站、城北站負荷增長的需求,但其單電源供電的現狀存在大面積停電的危險。
(2)35kV變電站存在單主變運行情況。
35kV 大人站、35kV 唐廟站、35kV 趙樓站為單電源供電,其中 35kV 大人站由35kV金大線供電,其導線型號為 LGJ-185,持續允許負荷為 31.2MVA.2013年其最大線路負荷為 6.49MVA,負載率為 20.8%;35kV 唐廟站、35kV趙樓站由 35kV 唐廟線供電,其導線截面積為 LGJ-95,持續允許負荷為 20MVA.2013 年其最大線路負荷為22MVA,負載率為 110%,已過載運行。
35kV 雙橋站單主變運行,其變壓器容量為 20MVA,2013 年其最大負荷為10.2MVA,主變負載率為 51%.單主變運行不能實現主變停電檢修,存在大面積停電的危險。
(3)不能實現負荷轉移。
從網架結構上看,35kV 陳坡站、35kV 黃安站為鏈式供電。但是受導線線徑限制,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雙電源供電。其中 35kV 陳黃線、35kV 陳坡線導線型號為LGJ-120,允許載荷為 6.5MVA;35kV 黃安線導線型號為 LGJ-70,允許載荷為4.7MVA.2013 年 35kV 黃安站最大負荷為 14.2MVA,35kV 陳坡站最大負荷為7.74MVA.明顯可以看出,受線路載荷能力限制,不能實現負荷轉移。
4.3技術水平仍然較低。
由于當地經濟基礎薄弱,與大城市相比經濟發展緩慢,用電的結構也不比較單一。受經濟發展的限制企業的購售電量增長不高、經營的收入低、盈利能力差、自我發展能力弱、電力市場的開拓不完善且人員過多導致企業生存壓力大,資金的投入不足直接導致各項工作的開展和推動遲緩。農村電網改造存在著不同的領導、決策變量;其問題主要表現如:農村低壓配電網建設和改造沒有統一規劃;城鄉電價統一政策無法實現;農村 y 用電的高峰、低谷相矛盾,在低負荷周期,其變壓器無功損耗太大。
由于資金不足造成的缺陷在技術水平上尤其突出。
(1)同時受環境和資金等原因的限制,鄆城農網改造設計標準低,在設備的合理選擇和電網維護方面受限,有抵御自然災害及外力破壞的能力不強的缺陷。
(2)架空線路導線的弧垂度太小或太大。在農電網升級改造過程中,為了美化導線,拉緊電線使弧垂減小,這樣對導線線造成一定的安全風險。在高溫或寒冷的冬季溫度下容易導致電桿產生傾斜的情況。導線下垂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周圍的氣候條件,而不是因為外觀,使導線平直。各級電壓等級的架空電力線路根據檔距垮度選擇合理弧垂是非常重要的,考慮滿足當地年度周期性溫差引起熱漲冷縮時的水平拉力(機械強度)要求。還要根據當地自然界的風暴風速考慮最大風擺時的滿足絕緣距離要求。
(3)變壓器的工作接地電阻沒有完全符合標準。根據《農村低壓電力技術規程》
的規定,接地體頂面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無要求時,不應小于 0.6m.角鋼及鋼管接地體應垂直配置。在工程實踐中,應按照規定執行,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確保電網的安全性。
(4)農村電網存在電路事故、增大電量損耗的問題。問題發生主要原因在于鋁導線接頭。架空的裸鋁線在結合時應該使用電力復合脂,絕緣的導線應該采用自粘性塑料膠帶。采用這種施工手法可以避免產生導線接頭部分氧化產生的各種事故。
(5)不能更加合理的選擇配電變壓器的位置。農村電網改造過程中很重要一個環節,最好選擇能使得低壓電網的線路損耗、線路投資和消耗材料最少的位置進行變壓器安放。在農村電網中,變壓器對農村用電的安全、經濟息息相關,選擇最佳的配置變壓器的容量、型號能夠降低電量的損耗,同時也能夠隨著電量負荷的發展,隨時進行更換和調整,能夠減少投資,有利于農業和經濟的發展。
4.4管理不完善。
由于農村電網的供電覆蓋面廣,人員維護和電力供應,雙面服務未全面覆蓋農村地區,部分線路改造時間長。地域特點使農村情況多變,人員管理不到位,維護困難,巡視工作不到位的現象依然突出。在鄆城縣農網改造工程施工過程中,對部分低技術含量的施工進行勞務外包的做法已非常普遍。在農網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征地,拆遷,對青苗作物的補償,樹木移植等各種因素造成施工延誤的情況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農村農業現代化普及的情況下,桿塔和電纜會對承包土地的農活帶來一定的不便,加劇了電網工程建設和社會補償的矛盾,使得電力建設項目舉步維艱。
(1)農網改造后,維護力量不足,滿足不了農村電網快速發展的要求。同時新技術的運用使供電服務人員的技術水平捉襟見肘,無法實現正常維護。
(2)供電站不同程度的存在安全有隱患、生產不規范、營銷管理基礎資料不全的現象。各站所進站門檻低人員復雜,專業化管理力量欠缺。
(3)結構性缺員突出,工作安排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執行遲緩、執行不徹底等現象,各項工作的開展受到限制。
(4)財、物核心業務的管理力度不夠,未能達到上級垂直管理的統一目標和要求。
(5)電網網架結構的建設還不夠合理,同時繳費方式的擴展不能完全滿足用電客戶的要求,與其他單位存在較大差距。
4.5管理、技術人員的素質不夠高。
鄆城縣供電公司的人員多且結構性缺員的矛盾突出。在老一輩的優秀一線員工退休后后繼乏人,技術人才比較稀缺。新近的高學歷的技術人員在一線的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管理和技術人員的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到安全生產和提供優質服務。而且由于人員復雜編制不統一、不規范,企業內部人員容易出現矛盾,同時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和政策風險。如何使整體專業素質提高,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各部門負責人和技術人員的年齡分布。
從上圖看出 40 歲-50 歲的人員占總人數的 41%以上,很明顯的年齡結構配置不平衡,鄆城供電公司目前管理通道晉升情況年齡 30 歲-40 歲的員工上升速度偏快,這一現狀在基層干部層次表現最為突出。導致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公司職業發展通道單一,不能滿足各類人員的發展需求。
從目前供電公司管理層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情況來看,助理工程師職稱人數比重最大,這與近年進行的大規模校園招聘有直接關系,但高級工程師人員嚴重不足,可能有兩個方面因素:第一是近二十年繁重的農網升級改造工程任務影響年輕本科生的升職通道;第二是公司的企業文化不適應年輕本科生的職稱升級,繁重的管理制度和指標限制年輕員工學習和成長的方向。
目前公司人員的學歷結構正逐步優化,本科學歷人員已經成為供電公司人力資源隊伍的主要力量,大批本科畢業生的加入使得公司人力資源學歷結構不斷優化和升級,這將是公司人力資源結構的主要發展趨勢。但是??埔约案咧械娜藛T仍占據三分之一的比重,培訓此類人員的文化和技能水平也是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