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最早由 H.R.Bowen 于 1953 年在《商人的社會責任》中提出:“商人有義務按照社會所期望的目標和價值,制定政策、進行決策或采取某些行動”.這一定義肯定了企業在經營發展的同時應當承擔社會責任。[1]
近年來,企業社會責任越來越受到我國各界人士的關注,承擔社會責任逐漸成為人們評價企業價值的重要標尺。上世紀 70 年代以來,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的關系問題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問題。但是國內外學者對于企業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并不一致。徐光華等指出,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2]
溫素彬等通過建立模型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當期財務績效存在負相關關系,但長期來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具有正向影響作用。[3]
而 Preston 和 O'Banner 通過實證分析得出,兩者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不同的行業對兩者的關系具有較大的影響。[4]
據 CNNIC 的調查顯示,截至 2014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6.32 億。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報告顯示,截至 2013 年底,我國電商企業數已超過 4 萬家,預計未來五年,我國電子商務產業將得到“井噴式”的增長。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電子商務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隨著京東、一號店等多家網商售價,餓了么、美團等黑心作坊的曝光,以及網上店鋪逃稅漏稅等負外部性問題的曝光,公眾更加關注電商的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理論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要求,企業在關注股東利益的同時,還要關注利益相關者如消費者、債權人、政府、社區的利益。
筆者以電子商務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債權人、政府、社區與環境、股東、員工五個方面衡量企業的社會責任,研究其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不僅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理論研究具有學術價值,而且對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環境下電子商務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樣本選取與指標設計
1.樣本選取由于電子商務屬于新興事物且涉及范圍十分廣泛,目前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仍沒有一個標準且權威的定義,許多學者、專家對電子商務企業的定義在業務或范圍方面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歧義。商務部網站發布的《電子商務企業資質認證標準》中指出,電子商務企業涵蓋的范圍,不僅包括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企業,還包括為企業提供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和電子商務配套服務性企業,如為電商企業提供軟件服務的公司。
筆者按照商務部對電子商務企業認定的標準,選取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電子商務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剔除“ST”公司 2 家、數據不全的 9 家公司,最終選取 24 家電子商務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財務數據來源于實證網披露的 2008-2012 年上市公司年報和同花順數據庫、和訊網提供的上市公司相關信息,并通過手工收集和整理完成。
2.指標設計(1)被解釋變量。由于我國資本市場有效性不強,具有滯后性,研究時不易選擇市場收益指標,評價上市公司財務業績,因此選擇會計指標來評價上市公司財務業績。[3]
Ruf 等選用了總資產報酬率、銷售報酬率等會計指標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5]
Preston 和 O'Banner 采用了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報酬率等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4]
筆者是采用凈資產收益率(ROE)這一常規指標,衡量企業的財務績效。因為凈資產收益率(ROE),是公司稅后利潤除以凈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可用于衡量企業資本的使用效率。
(2)解釋變量。目前,對電子商務行業的社會責任狀況,國內外尚未建立起權威的評價指標體系。為了便于實證分析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業績的關系,筆者依據利益相關者理論,從債權人、政府、社區與環境、股東、員工五個角度,評價企業的社會責任。賴徐楠等在檢驗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時,用普通股獲利率、資產負債率、員工獲利水平、營業稅金率,分別衡量企業對股東和利益相關者承擔的社會責任。[6]
然而,每個方面的社會責任僅采用一個指標衡量,如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采用普通股獲利率,對債權人承擔的社會責任采用資產負債率。這樣可能會存在一些偏差,因為單個指標不足以反映企業在這方面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多少。為了更加全面地考核電商企業在這五個方面的現狀,筆者對每個方面都運用多個指標進行衡量,同時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這些觀測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探求數據的內部結構。利用直接求出的因子值,對觀測指標進行分類和綜合評價。同時,也可用這些因子值替代原來眾多的觀測指標。資產負債率,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而流動比率、現金比率則是用來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筆者運用這三個指標,共同衡量企業對債權人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對政府承擔的社會責任,運用營業稅金率(企業的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收入)、應繳稅費率(〈支付的各項稅費-稅費返還〉÷營業收入)來衡量;對社區與環境的社會責任,運用企業捐贈支出、捐贈支出率(企業捐贈支出÷營業收入)來衡量;對股東的社會責任,用每股股利、股利分派率(支付給員工的現金÷營業收入)來衡量;對員工的社會責任,采用支付給員工的現金和工資支付率(支付給員工的現金÷營業收入)來衡量。根據確定的指標體系,筆者將年報和網站收集的關于電子商務上市公司 11個變量的數據輸入 SPSS16.0 進行檢驗,得到 KMO 檢驗值為 0.612,大于 0.6;同時,顯著性水平 0.000,小于 0.1,因此適合作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5 個因素解釋了數據 81.574%的變異。同時,為了較好地分析公共因子的實際意義,進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更清晰地看出同一因子上具有較高載荷的變量,并分別命名,依次是企業對債權人(F1)、政府(F2)、社區與環境(F3)、股東(F4)、員工(F5)的責任因子,各因子均明確表示對應責任主體的履責情況。
(3)控制變量。在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公司的成長性、上市年限對其也會有重要的影響。因此,筆者引入兩個控制變量:公司凈資產增長率(NAG)、上市年限(AGE)。
實證研究
1.變量間的相關性分析自變量之間如果出現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會導致結論的不唯一性。因此,在運用線性回歸分析之前,需要對自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相關性分析結果得出,自變量間的 Pearson 相關系數絕對值均小于 0.3,最大值為 0.228.可見,自變量之間不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即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可用這些自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
2.數據回歸分析筆者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分析企業社會責任因子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本文的原始觀測指標在因子分析后,一共得到 5 個社會責任因子和 1 個財務績效因子。將財務績效作為被解釋變量,5 個社會責任因子作為解釋變量,企業凈資產增長率和公司上市年限作為控制變量,運用 spss16.0 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得到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見下表)?!?】
總的來看,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較好,R2 值 0.746,大于 0.6,模型的整體擬合優度較好。由多元線性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政府、債權人、股東、員工、社會均通過 10%的顯著性檢驗。其中,政府和員工在 1%的顯著性水平下仍然成立,說明電商公司對政府和員工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公司的財務績效呈很強的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企業對政府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可贏得政府的信任,為企業爭取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減少限制。對員工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可吸引人才,直接促進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度和認同感,激發員工的創新思維和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公司的財務績效。對債權人承擔社會責任可改善公司與債權人的關系,為提高企業競爭力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條件。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價值觀和消費觀的改變,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同時,越來越關心他們所購買的商品是否符合人權標準和環保標準。因此,對社區、環境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會信譽,獲得社會的更多的支持。雖然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影響通過了 10%的顯著性檢驗,但是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關系與預期符號相反。企業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這是因為在衡量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時,筆者采用的觀測指標是每股股利和股利分配率。企業給股東帶來的現金收益越高,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好。然而,由于電商公司發展勢態良好,公司在盈利豐厚的同時,卻更加傾向于不分配股利,讓更多的現金留存在企業,尋求更多的投資機會。而此時,股東會更加傾向于要公司的未來收益而不僅僅是眼前的收益。雖然股東收到的現金不多,股利分派率不高,但是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給股東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這就導致筆者檢驗的結果與預期結果相反。
結論與建議
1.結論筆者在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礎上,運用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模型,研究在電子商務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公司對債權人、員工、政府、社區與環境承擔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但是在電商發展迅猛、前景大好的時代背景下,對運用傳統的股利分配率衡量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時,公司對股東承擔的社會責任與公司的財務績效呈負相關關系,與筆者預期的符號相反。同時,也可運用股利分配率,衡量公司對股東承擔社會責任的嚴謹性和適用性。公司分配給股東的現金股利少不一定表示公司對股東承擔社會責任不足,未給股東帶來收益。因此,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衡量指標的選擇應結合時代的背景,并考慮研究行業的特殊性進行選擇。這給今后學者們研究公司對股東承擔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2.建議國外較為成熟的實證研究,大都引用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數據庫中的數據作為研究依據,而在我國還缺乏這樣的社會數據庫。[7]
受條件的限制,筆者僅采用了 24家公司共 120 個研究樣本,數據樣本少,會給研究的可靠性帶來一定的影響。對此,筆者提出兩點建議:
(1)加強我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的披露,鼓勵公司披露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報告。
(2)建立并且完善我國與企業社會責任相關的數據庫,為今后與企業社會責任有關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礎。
由于筆者研究的是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單向因果關系,在信息披露更全面、數據更完整的情況下,還需要對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雙向關系作更加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1]彭正龍,王?;?企業社會責任表現對開放式創新績效的影響[J].經濟管理,2010(1):134-139.
[2]徐光華,張瑞。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2):70-73.
[3]溫素彬,方苑。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利益相關者視角的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8(10):150-160.
[4]Preston LE O'Banner E The Corporate Social-Financial PerformanceRelationship A Typology and AnalysisBusiness and Society,1997(38):109-125.
[5]Ruf B Muralidhar IC Brown 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rerelationship Between enhance incorporatesocial Performance and fmancialPerformance stakeholder theory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1,32(2):143-157.
[6]賴徐楠,徐云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以信息技術業上市公司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1(22):27-28.
[7]郭紅玲。國外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關聯性研究綜述[J].生態經濟,2006(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