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30年代,英國等西方國家向中國大量輸入雞片(1830到1840年平均每年輸入24000箱,1838、1839年每年達35500箱),中國白銀大量外流(約五六百萬兩)。鴉片與白銀的對流,引起有識之士的警覺和清政府的重視,因此有了林則徐的禁煙措施。由于禁煙,中國政府與西方殖民者進行了血與火的較量。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與投降派的賣國行徑,終于導致中國跟英殖民者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我們認為,鴉片戰爭是英帝國主義發動的對中國的侵略戰爭,而中國人民抵杭帝國主義入侵是正義的。英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的《南京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但是,有人說“鴉片戰爭是英國迫使中國對外開放”.國內也有人認為鴉片戰爭是“通商戰爭”,戰爭原因是由于中國“通商制度之不合理”,“中國官員知識之幼稚”,以及林則徐在禁煙問題上不諳外情,操之過急。還有的人認為,西方人是來傳播現代文明的,清朝政府、儒家士大夫階層和人民群眾是“反動的死硬派”,出于“無知群眾的仇外心理”、“有識之士的民族沙文主義”,“以民族羞辱感為基礎的排外情緒”,“反對基督教傳教士的外國文化”,“反對西方條約大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抵制現代文明。而《南京條約》是西方國家對落后中國的“現代化的沖擊”.中國的“這些死硬派都有一個共同點,即把中國的儒家傳統作為中國歷史的遺產予以保存”,“旨在保持中國文明和文化純潔性”.
鴉片是毒品,這是人所共知的?,F在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政府都禁止販毒。中國清朝政府禁止外國輸入鴉片,完全是正當的主權。販賣鴉片毒品與傳播現代文明,完全是兩回事。如果鴉片是現代文明,那么,那些現代化國家應該吸鴉片成風??墒?,像英國那樣,本國人民不吸鴉片,卻給中國送來鴉片,換走白銀,這是友善的表現嗎?
中國人要保存本國的文化,保持儒家傳統,有什么不對呢?文化要本國人民自己選擇,改造,是不能強加的。自認為是好的東西,也不能強加給別人。這里的自愿原則非常重要。即使是現代文明,也是不能強加的。更何況,殖民者強行推銷的是鴉片,是毒品,受到抵制是理所當然的。
明清時代,西方傳教士來華傳教,后來發展文化交流和經濟貿易,盡管兩種文化也會產生碰撞、沖突,卻沒有發展為戰爭。這說明鴉片戰爭并非由于中國人的“仇外心理”、“排外情緒”所致。如果說有”仇外心理“的話,那也是仇恨那些販賣鴉片毒品的外國商人。
殖民文化宣揚的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觀點,為侵略戰爭和殖民政策辯護。我們應該譴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為,被侵略的國家人民的抵制行動無可指責。愛是高尚的,強加的愛卻是強奸,是犯罪行為,更何況毒品!
西方殖民文化的強盜邏輯,應該受到公正的批判和應有的抵制。西方許多正派的學者如英國人李約瑟博士就曾旗幟鮮明地批判殖民文化的種種論調。我們更需要實事求是的正確態度,重新審視世界歷史,分清是非,弘揚民族精神,抵制殖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