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正文
摘要:開設軍事課程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它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而軍訓是理論運用于實際,思想投射到行動的主要活動,是對于戰爭成敗決定性因素,人的鍛煉。
關鍵詞:國防 學生軍事課程 軍事訓練 軍事技術 軍事理論課的重要意義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開設軍事理論課能讓新一批知識青年意識到民族的危機感。梁啟超先生曾語“少年強則國強”,而現在的中國亦是童年向少年轉變的關鍵時期,所以,必須從青年開始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并不太平。在我國臺灣問題上,一直是以美國為首的霸權主義外交反華敵對勢力干涉我們國家的內政,他們明理暗里慫恿支持臺灣當局的“臺獨”傾向。因此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中的重要問題。開設軍事理論課可以讓現代大學生有所了解我國現今形勢,開設軍事課程可以培養高素質的國防后備力量。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要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著力培養人才的全面素質。
第一,要培養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質。軍事課是對國防和軍事的理性認識,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理論與實踐的教育。從道德意義上說;保衛國家安全,是每個公民最高的社會公德。因此,國防教育與“兩課”教育異曲同工,相得益彰。
第二,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加大大學生的能力培養,是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軍事理論課通過講授軍事科技,使大學生了解我國與發達國家在軍事技術方面的差距,從而激發學生鉆研專業知識,積極參與實踐,努力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科技與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培養人才的模式向口徑、適用面廣的方向發展,而不是一種職業定向教育。因此,培養的人才要做到既能為經濟建設服務,又能為國防建設效力,為國家培養大批高素質后備兵源和預備役軍官。
第四,軍事課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軍事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會活動領域,具有其他學科和教育方式無法替代的綜合素質培養和教育的功能對普通高校大學生進行軍事教學,既是適應新時期軍事斗爭準備、加強后備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強化當代大學生國防觀念,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積極探索。近年來,在加強軍事理論學習的基礎上,在普通高校大學生軍訓教學工作上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在有條件的地方增設了實彈打靶訓練項目,取得了一定成效,從實踐中也引發了不少思考。
針對學生吃不了苦,身體素質差等問題作了深入研討。
一、必須以新型人民戰爭的高度來重新審視搞好大學生軍訓教學工作的重大戰略意義?,F代戰爭雖然是高科技戰爭,但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仍然還是人,是高科技武裝起來的人??v觀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于其說是美軍用尖端武器裝備戰勝了對手,倒不如說是美軍用占絕對優勢的尖端人才戰勝了對手,正是那些用現代知識和先進理念武裝起來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邊的高智能士兵,打敗了圖有犧牲精神而無科技素質的士兵。中國大學生從來都有著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大學生們都會站在時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熱血保衛國家的和平安全。當代大學生有著強烈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志,他們中蘊藏著巨大的人才資源,和平時期抓好對大學生的軍事訓練和教育,進一步強化他們為國獻身的思想品質,提高他們操作高科技裝備的能力,一旦發生戰爭,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就是極為可觀的戰略后備人才,能夠確保我們戰勝任何最強大的對手。即便是和平時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學生這個人才寶庫,讓他們在大學校園里掌握必要的軍事技能,畢業的時候可以直接擇優補入軍官或士官隊伍,能夠減少軍人的培養成本,帶動軍人群體整體素質提高,為軍隊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提高打贏高技術戰爭能力,提供持續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必須從確保當代大學生積極健康全面發展的角度來充分認識搞好大學生軍事教學工作的現實必要性。當代大學生既有文化層次高、思想敏銳、開拓創新意識強和民主平等參與要求強烈等顯著特點,同時也存在著生活閱歷淺、實踐經驗少、吃苦精神不夠等自身不足。許多學生也希望自己在大學校園里,在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能鍛煉毅力,強健體魄,學會如何做人。開展普通高校大學生軍訓教學工作,引進一部分軍事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決普通高校軍訓人才不足的問題,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比如,通過進行隊列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和吃苦精神,養成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好作風;通過軍事理論學習,可以讓學生掌握現代軍事理論,站在世界軍事理論的前沿來分析了解我軍建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逐步打牢他們從軍報國的思想基礎;通過定期安排大學生到軍營參觀見學,組織他們模仿戰斗班排過軍事化生活,有計劃地讓學生輪流擔任營長連長排長班長,交給權力,明確職責,相互學習,定期講評,可以進一步鍛煉提高大學生的領導才能,增強集體主義觀念和互幫互助意識。
三、必須堅持在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內在積極性上下功夫見成效。搞好普通高校大學生軍訓教學工作,僅有學校、部隊的積極性還不夠,關鍵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開發他們的內在動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首先,要把軍訓教學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成才上。多給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使他們切實認識到,開展軍訓教學工作對他們自身的健康成長的現實意義,對他們拓寬知識面的重要作用,對他們走好未來人生路的長遠積極影響,從而不斷增強參與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在活動設計上,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做到目標要適中,使學生們跳一跳能夠得著,方法得當,既嚴格訓練,又體現以人為本的要求。其次,要把軍訓工作與學校的正常教學有機統一起來,做到訓教結合、動靜結合、強弱結合、文理結合。要加強與學校的學生會經常性的協調聯系,注意通報有關情況,及時調整工學矛盾,形成抓軍訓教學工作的合力,確保相得益彰,防止相互撞車。再次,要把評比競賽貫穿活動始終。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勇于挑戰、爭強好勝是他們的天性。部隊工作的實踐也說明,要抓好一項工作落實,必須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靈活有效的比學趕幫超活動。
古人說,憂勞興國,逸豫亡身,這是一條被歷史反復證明過的真理。雖然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很不安寧的世界,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國際形勢錯綜復雜,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現,我國的安全仍面臨著嚴峻的威脅和挑戰。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通過廣泛深入的國防教育,增強憂患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把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地位。
了使大學生了解軍事知識,認識戰爭規律,預知未來戰爭特點,在大學生國防教育中,在貫徹少而精原則的前提下,必須把學習軍事理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進行古代孔子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和江澤民關于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教育;要進行國防和軍事歷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國防史,學習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要進行軍兵種知識和外軍知識的教育,使大學生對解放軍的編成、各類武器裝備有感性的認識;要進行國際形勢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教育,使大學生能認識到加強國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要對大學生進行戰時動員、軍事地理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將實際與理論結合,深度探索學習,為國家富強人才興旺做好基礎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