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 6 月 ,經過 5 次戰役后 ,朝鮮戰場上形成了雙方戰略對峙狀態,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
美國尋找各種渠道,前后兩次向蘇表示,希望蘇聯能從中斡旋、幫助,并轉告朝中方面,說明美方愿意就地立即?;?、停止軍事行動,然后談判議和。 關于這點,斯大林向我方作了詳細的解釋和建議。這是美國一個重大的戰略考慮,同時也表明它對朝鮮戰爭前途的一種焦急和憂慮。
消息很快傳到北京、平壤。 6 月初,金日成首相來到北京,和毛主席、周總理等一起研究朝鮮戰局并協商關于朝鮮停戰問題,談好目前兩個月不進行大的反攻戰役,以進行和談。
于是中央決定派高崗陪同金日成前往蘇聯, 共同協商朝鮮停戰問題,并向蘇方表明我雙方對停戰的意見和態度。我(師哲,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辦公室主任等職, 協助毛主席處理中蘇間的事務)也同行。
到達莫斯科后,斯大林立即接見了金日成、高崗,首先關心、研究朝鮮前線的實際狀況, 并想弄清朝中軍隊目前占據的是不是有利地位。最后他問:立即?;鸷?,還是再打一下,修正戰線地位后,再談停戰好? 這時,朝中兩方談話的人都混淆了各不相同的詞匯用語,把?;?、停戰、媾和、休戰、和約等詞匯混雜、交叉使用。于是斯大林要求先弄清各種概念的含義,他說:不澄清一下,我們就不能明確我們要達到什么目的。朝中方面回答說:我們的愿望是停戰。
接著,斯大林又問:是就地停戰,還是要求雙方在做過某些調整后再停戰?有否某方被包圍的部隊或地方?對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清楚,而朝中兩方面提供的地圖標志是過時了的。斯大林不得不找蘇軍總參謀部的一位將軍攜帶軍用地圖來說明當時朝鮮前線的情況。 然后斯大林問,應以何日何時確定為停戰期?
斯大林不太愉快,因為商談的人對許多情況不清楚。當會談基本結束,大家進入休息室時,斯大林關心地問:停戰后的打算是什么? 怎樣穩住朝鮮局勢,恢復和發展經濟建設?
總之,這次會談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停戰方針,并計劃開始進行和談。
7 月 10 日,朝鮮停戰談判于三八線的開城舉行。和斯大林商討和談方針1952 年 8 月 17 日,周總理率政府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商談朝鮮戰爭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等問題。
8 月 21 日和斯大林會談,周總理首先說明了我黨中央對朝鮮戰爭和國際形勢的看法。斯大林同意我們的談判方針,并同意幫助裝備中國 60 個師, 但炮彈消耗與敵人之比 1∶9 是不行的,應是 20∶9,必須壓倒敵人。他說:停戰談判是一大問題,毛澤東主張忍耐、堅持是對的。
我們援助朝鮮是不吝惜的。斯大林提出談判的 3 個步驟:如果敵人扣留我方被俘人員 30%,我們可以扣留敵俘 13%左右作為交換,說明我們不相信敵人所謂我方被俘人員有不愿回來的事實,故扣留其比例的半數,促使敵人改變態度。 如不成,第二步可主張先行全面停戰,然后再解決雙方遣俘問題。 再不然,第三步可將所謂不愿遣返的戰俘,雙方交中立國代管,然后由當事國進行訪問,陸續接回。
斯大林又強調:我們對美國應堅持立場,只有硬,才能解決臺灣問題、朝鮮問題。 公道對美國是不存在的。 美國以原子彈和空襲嚇人,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決定戰爭,還是靠陸軍。他同意援助朝鮮 5 個高射炮團,以增強防空能力。 他認為,中國空軍不能出擊三八線,出擊等于正式參戰,因為空軍不是志愿軍的,而是國家的。不管在戰略上還是戰役上現在都不要出擊,不要破壞談判局面。 最后,在周總理建議下,斯大林同意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秘密訪蘇。
9 月 1 日,彭總、金日成、樸憲永抵達莫斯科,由蘇聯軍方接待,住在鄉下別墅。 9 月 4 日,斯大林約見了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在座的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貝利亞、米高揚、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及中國政府代表團全體成員:周總理、陳云、李富春、張聞天、粟裕 5 人。
斯大林欣賞彭德懷會談結束后,與會的全體人員被邀請到斯大林別墅會餐。飲宴間,斯大林依次向大家祝酒。忽然,他舉著一個大酒杯,要彭總也給自己斟滿一大杯白酒。我知道彭總有胃病,不宜多飲酒,便要求不要勉強他過飲。
周恩來知道彭總有酒量,立即向我示意不要干涉。 果然,彭總站起身來,同斯大林碰杯后,一飲而盡。 斯大林當時很高興,滿意地望著彭總,端詳了好一會兒。 看得出,斯大林是喜歡彭總的性格和風格的。深夜,歡宴結束。大家告辭出門時,金日成推總理走在前面,彭總推金日成走在前面,因此彭總走在最后。 斯大林要我把彭總請到他身旁, 他們離開大家站在大廳一角, 開始交談起來。斯大林請彭總轉告他對中國人民志愿軍的問候和祝賀,并詢問了俘虜政策及執行情況。斯大林陪彭德懷在大廳里邊走邊談,有說有笑。
9 月 12 日,斯大林以家宴的形式宴請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周總理、李富春、張聞天、粟裕也出席了宴會。 斯大林說:美國急于找一出路解決朝鮮停戰問題。他說:聯合國已失去它應有的作用。 我要給毛澤東寫一封信,請你們帶回去。 我們應為新的聯合準備條件,應設法促成亞洲國家區域聯合。 如果成功,蘇聯亦可參加。 周總理回答:我們現在對聯合國早已不感興趣,現在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甚好,為亞洲的聯合準備群眾基礎。這樣可迫使亞洲國家的某些政策贊成區域聯合。
斯大林說:不要急,區域聯合是要政府參加的。 他很同意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應以和平為中心, 一切圍繞著為爭取和平做斗爭,能爭取日本、印尼、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參加很重要。他說:朝鮮戰爭是艱苦的,是否不愿東歐各國幫助?總理笑著說道:沒有不愿的道理。后來東歐各國對朝鮮戰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 最后, 斯大林和中朝同志討論起中朝兩民族的由來。 宴會充滿親切、融洽、歡快的氣氛。
1953 年 7 月 27 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