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是安徽省最大的枇杷產區,種植面積約 835 hm2,集中分布在沿新安江的漳潭、綿潭、瀹潭的兩岸群山上,“三潭”枇杷以皮薄、肉厚、汁甜享譽皖浙交界周邊地區。 歙縣種植枇杷歷史悠久, 枇杷收入是當地種植農戶家庭重要的收入來源。 近年來,枇杷木虱 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 在歙縣枇杷園為害不斷加重,成為枇杷生產上的重要害蟲。 由于果農對枇杷木虱的為害特點缺少了解,缺乏防治技術知識,防控意識不強,蟲源迅速擴大,該蟲現已在所有枇杷產區的枇杷園內普遍發生,對枇杷樹勢生長和品質產量影響很大。
1發生情況
2006 年在 歙縣深渡鎮棉溪村枇杷園發現枇杷木虱為害后,隨后幾年蟲源迅速向周邊村蔓延擴大,至 2010 年已波及歙縣境內沿新安江的所有枇杷產區,目前枇杷木虱已成為影響歙縣枇杷生產的重要蟲害。
枇杷木虱屬同翅目木虱科。 主要為害枇杷花穗和幼果,嫩梢、嫩葉也可受害。 若蟲多集中在葉柄和花基部的夾縫中,或花穗茸毛內進行為害,且分泌白色黏液膠狀物,被病菌寄生發生煤煙病。 后期常與花腐病混合發生,導致花穗萎蔫腐爛。 被害葉片葉脈扭曲、葉面皺縮、葉色逐漸變暗變黑。 幼果期主要集中在果柄和果臍附近為害, 并產生白色膠狀物,誘發煤煙病,妨礙幼果生長,造成栓皮,影響果實的品質和外觀,失去商品價值。
枇杷木虱以若蟲為害為主,據田間調查,在歙縣每年出現 2 個若蟲為害高峰期。 第一個為害高峰期在 3 月中旬至 4月中旬,主要為害幼果,若蟲集中在果柄和果臍附近及幼果之間的縫隙處為害。 第二個為害高峰期在 10 月中旬至 12 月上旬,主要為害花穗,若蟲集中在花穗茸毛內、花朵間的縫隙處為害。 據 2012—2013 年調查,受害嚴重的枇杷園,有蟲株率達 70%~100%, 有蟲花枝率達 55%~82%, 有蟲果枝率達42%~70%。
2防治技術措施
根據枇杷木虱發生為害特點,采取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策略,以?;ū9麨橹攸c,在為害關鍵期進行防治。
2.1合理疏花疏果
在始花前,結合枇杷疏穗整穗,及時疏除已被枇杷木虱為害的花穗,在整穗時,摘除有蟲支軸。 在低溫結束后進行疏果,一般在 3 月中下旬為宜。 疏果時重點疏去病蟲果、畸形果、凍傷果和小果。 疏除的花穗和幼果,及時帶出園外處理。
2.2整形修剪,增強樹勢
采果后,及時進行修剪,剪除病蟲枝、過密枝、衰弱枝、光禿枝,調整樹勢,以促進夏梢的抽發,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 剪除的枝條,集中銷毀處理。
2.3保護利用天敵
可在枇杷園內套種豆科類作物或綠肥, 改善生態條件。蜘蛛、草蛉、瓢蟲、螳螂等天敵對枇杷木虱有一定抑制作用,應注意保護利用,盡量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
2.4樹體主干刷白,減少蟲源
冬季對樹體主干刷白,既可防御或減輕凍害,又可防止病蟲在樹干上越冬,減少來年蟲源基數。
2.5抓住關鍵期,適時藥劑防控
在枇杷木虱低齡若蟲期用藥防治,在 2 個若蟲發生為害高峰期各用藥一次。 藥劑可選用 50%烯啶蟲胺水劑 2 000 倍液、25%吡蚜酮懸浮劑 2 000 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 000 倍液、3%啶蟲脒乳油 1 500 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 000 倍液等交替使用。 重點噴施枇杷花穗、嫩梢、嫩葉和幼果。 噴藥時如加有機硅助劑,可提高防治效果。
3討論
由于目前對枇杷木虱的發生規律等方面的報道資料較少,防控技術手段相對缺乏,應加強對枇杷木虱生物學特性、發生與環境關系等基礎性方面的研究,制定和完善枇杷木虱的田間種群數量測報預警技術,并加以應用,以便及時準確反映田間害蟲的發生情況,更好地指導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