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腐爛病又被稱為臭皮病、爛皮病,是果樹的一種常見病。果樹腐爛病由殼囊胞屬(Cytospornspp)真菌引起,多發于蘋果樹、核桃樹、梨樹等常見樹種。果樹腐爛病是由真菌侵染樹體傷口或剪口造成的,常出現在樹木主干與支干分叉處,常表現為潰瘍或枝葉枯萎,具有分布范圍廣、復發性高、難治愈等特點。果樹腐爛病會導致果樹停止生長,產量下降,果實質量低劣等后果,嚴重時造成整株枯萎或全園死株,因此果樹腐爛病又被稱作"樹木癌癥".
果樹腐爛病主要發病于我國北方各省及東南的部分省市。果樹腐爛病最早于1903年在日本被發現。
1916年在我國遼寧省南部發現該病,并于1949年和1960年發生兩次大范圍暴發[1].以2002年陜西大面積爆發該病為例[2],患病較輕的果園植株數占果園總株數的10%,患病較重的株數占30%.果樹腐爛病會造成果樹大面積減產,降低果農收入,縮減我國農產品的產量等,使我國果農遭受嚴重經濟損失。
因此需要對果樹腐爛病的病因進行更為細致、條理、全面的分析,在傳統的果樹治理方法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與創新。
1 果樹腐爛病的影響因素
1.1 氣候
我國果樹腐爛病多發生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北方地區一年四季氣候分明,適宜果樹生長,也適合果樹腐爛病病菌的大量繁殖。北方氣候為周期性寒冷天氣,這種低溫環境為腐爛病病菌的傳播創造了適宜條件,且氣溫越低果樹腐爛病越嚴重。因此溫度是影響果樹腐爛病發病的重要因素。調查結果表明,腐爛病病菌在 5~30℃溫度范圍內都能生長、繁殖,而最適合腐爛病病菌生長的溫度為 24~29℃,當溫度低于 5~30 ℃時果樹腐爛病病菌的生理活動基本停止[34].此外,降雨量也是影響其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1.2 生長勢及生長方向
果樹腐爛病的發生與果樹的生長勢及生長方向有很大關系。果樹凍害會使果樹樹勢衰弱,造成傷流,使得菌類大量繁殖,病媒通過生物傳播引起果樹腐爛病的發生,腐爛病的感染幾率會明顯提高。此外,隨著果樹結果量和樹齡增加,樹體本身的營養物質就會降低,樹體生長勢也將下降,導致抗腐爛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該病害。葉于芳等[5]的調查表明,腐爛病的發生幾率與枝杈的擴伸方向也有著重要關系。枝杈在向陽面的發病率比背陰面高,朝南方向的枝杈發病幾率明顯高于朝北方向生長的枝杈。因此,太陽照射時間越長,枝杈感染率越高。
1.3 土壤與病害流行
果樹腐爛病的形成與土壤存在著密切關系,主要受土壤中的pH值、土壤類型以及土壤中鉀離子濃度的影響。通過研究人員調查顯示,果園內土壤pH值越低越容易引發果樹腐爛病,即酸性越強,腐爛病越嚴重。所以,通過改變土壤pH值,降低土壤的酸性,可降低病害的發生率。張王斌等[6]人通過研究發現,土壤類型也會對果樹病害的發生產生影響,黃綿土會降低果樹腐爛病的發病幾率,而沙質土則會使果樹腐爛病發病率增加。季蘭等[7]也在1994年通過研究發現,土壤中含鉀量越低,腐爛病發病率越高。
由此可見,果園內定期施用鉀肥可以降低果樹腐爛病的發生,而少施或不施鉀肥則會導致腐爛病的大規模擴散。
1.4 種植密度與病害流行的關系
果樹腐爛病的發生也受果園內單位面積栽種的果樹數量(即行間距)以及單位面積內分生孢子的數量的影響。即種植密度越大,果樹腐爛病的感染幾率越高。由于病原體多集中在樹木表皮被破壞的地方,很容易造成感染,因此春季要嚴格處理病樹上的枯爛樹枝,仔細包扎愈合不良的剪切口。
1.5 管理水平
果樹腐爛病的發生還與管理員對果園的管理程度密切相關[8].在果樹腐爛病嚴重的果園中普遍存在著因管理不當而導致水肥不足、病蟲害嚴重的問題。同時果園內的果樹修剪不當,導致樹木生長衰弱,亦或是為求方便不間種輔助作物,推行清耕制度,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果樹很難從土壤中汲取營養,以上都是誘發腐爛病的重要因素。若管理者沒有及時處理已經病發的樹種,或者對腐爛的部位不及時刮治,將導致病害擴散,危害更多果樹。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會直接影響病害暴發幾率以及爆發的嚴重程度。
2 腐爛病防治措施
國內外學者對果樹腐爛病的防治方法已經從傳統的刮除病變部位轉變為現在的化學防治,對果樹腐爛病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尋求一種低污染、又能對果樹腐爛病具有很好抑制作用的方法。
2.1 苗木檢疫
果樹腐爛病具有分布廣、高復發、難治理、沒有間歇性等特點,一經感染,難以根除,最后導致連年災害的發生。腐爛病病菌在每年冬季天氣寒冷時休眠,當溫度回升后,分生孢子又開始萌發,所以春季是腐爛病病菌感染的高發季節。果樹感染腐爛病病菌后并不立即死亡,還可以存活4年左右,病斑會在一年半內持續釋放孢子。因此,要加強苗木檢疫,從根本上禁止將病菌帶入果園,從源頭做好控制,在樹苗調運過程中,絕對不能帶有任何病蟲及致病菌,同時要求樹苗無凍害、無日灼傷,更不能有較大的傷口,確保果樹在種植前不帶有病菌。
2.2 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
由于果樹腐爛病受生長勢、土壤環境、種植密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需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果樹生長勢。主要方法包括:保持水土、適當排灌、合理施肥,注意有機肥和氮、磷、鉀的配合使用,多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少施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要適量,適量增施磷、鉀肥,控制后期長勢,提高抗寒能力;根據果樹的情況進行適當的疏花疏果,防止樹體超負荷掛果、營養消耗過度而造成樹體衰弱,導致腐爛病的發生;對于修剪留下的大傷口以及上年沒有愈合的剪鋸口、蟲傷口,要涂抹油漆或其他化學藥劑進行保護,也可以改冬剪為春剪,避免剪口發生凍傷,同時避免病菌從傷口入侵。
2.3 病斑治療
果樹腐爛病病斑是由于樹木主干與支干分叉處樹體傷口或剪口被殼囊胞屬真菌侵染造成的,病斑會在一年半內持續釋放孢子,腐爛病病菌存活期可達4 年之久,會造成大批量感染。因此對病斑進行及時治療,可以有效阻止果園病情惡化,常見的治療手段主要有涂治方法、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2.3.1 涂治方法 涂治方法指在春季或秋季將以果樹枝干上的病疤處為中心,擴展2cm左右范圍內所有帶病的壞死樹皮全部刮掉,使病疤四周均為健康無病組織,然后將煮溶的鹽水或一定比例的食用堿用小刷子涂抹在刮好的病疤上。為方便病疤愈合,應將病疤邊緣的樹皮切成45°~60°棗核形或橢圓形的斜面,以病斑為中心,向周圍擴展2cm,邊刮邊涂,用塑料膜包嚴扎牢,每2周涂1次,直至不再產生病斑。涂治法是使用最早,也是最簡單的防治手段,目前使用較為廣泛,但它存在著工作量大、容易復發、處理病變樹皮不及時易造成孢子大量擴散導致感染等弊端。
2.3.2 化學防治 隨著化工科技的發展,人們逐漸開始使用化學試劑防治果樹腐爛病。在20 世紀60年代,人們試圖通過向果樹噴灑農藥來減少果樹腐爛病的發生,國內使用的藥品主要有80倍硫酸銅溶液、1 000倍的升汞水等。20世紀中期出現大量的防治方法和藥劑配方,效果顯著?,F在化學防治仍然是果樹腐爛病主要防治手段。該種防治果樹腐爛的手段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顯的優點,但其也存在著藥劑大量殘留,不利于水果清潔,并且對環境污染非常嚴重的弊端。
2.3.3 生物防治 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類產品的研發也進展迅速,進入了用生物手段進行果樹腐爛病防治的新時期。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它生物來抑制或消滅有害生物的一種防治手段,具有對環境無污染、安全、成本低、無殘留的優點。常見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利用微生物防治和植物源農藥防治兩大類。
(1)利用微生物防治。利用微生物防治是指通過繁殖有益微生物或利用微生物代謝產物的提取物直接阻止果樹腐爛病病原菌孢子的萌發。這項技術研究目前在我國已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史秀琴等[9]對果樹皮上的真菌進行了分離及拮抗作用的測定,共獲得155個真菌菌株,其中鐮刀菌1101菌株對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強,在離體枝條及田間接種試驗中均表現出良好的抑菌效果;也有人在木霉菌和螺旋毛殼(C.spirale)菌中獲得抗性菌株;陳明艷[10]等發現鱗柄小奧德蘑菌絲體丙酮提取物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展麗然[11]在 2008 年從廣東中山市采集的土樣中分離并篩選出了對果樹腐爛病菌有較強拮抗作用的放線菌,同時發現,其作用機理是產生抗菌物質直接破壞病原菌菌絲正常生長,因此可利用其提取物直接對果樹腐爛病進行防治。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代謝產物提取物可以通過增強樹體的抗病性和促進傷口的愈合來防愈病害[12,13],從而有效地防治果樹腐爛病。
(2)植物源農藥防治。植物源農藥防治是利用植物或植物浸提物開發農藥進行果樹腐爛病防治的一種技術手段。我國現已查明的藥用植物有一萬余種,其中具有殺菌或抑菌作用的有1 000余種,這為開發果樹腐爛病防治的植物源殺菌物質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我國已有大量學者對利用中草藥防治果樹腐爛病的方法進行研究,并相繼取得了不同的進展。段澤敏等[14]于2002年就菊科、藜科等10 種不同植物組織的浸提物對果樹腐爛病病原的抑制作用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地榆、苦參、雞血藤、地膚子、雷公藤和茵陳等藥物可開發為防治果腐爛病的殺菌性植物源農藥。
3 問題與展望
果樹腐爛病在我國北方是較為常見的病種,也是目前威脅我國果樹產業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來,雖然對該病的防治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也相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控制它的傳播。果樹腐爛病的防治還存在著不能完全防治、化學防治對環境危害大、生物防治手段不夠完善等一系列的問題。很多防治方法或藥物研究只局限于特定的地區,不能將研發成果進行推廣使用;化學農藥品種不斷增多,農藥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對環境造成嚴重危害;許多生物農藥的研制仍處于研究階段,生物防治腐爛病的手段及方法不夠成熟,難以進行推廣使用。針對這些問題,還需要研究人員不斷的深入研究,隨著對果樹腐爛病病理及感染機理的進一步研究及生物農藥技術的發展,生物農藥防治必將成為解決果樹腐爛病問題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策。 國外對于蘋果樹腐爛病、桃樹腐爛病以及其他同類病害的研究近況[J]. 中國果樹,1988(增刊):6876.
[2] 辛選民, 劉秉利。 陜西渭北旱塬 2002 年蘋果樹腐爛病重度發生的原因[J]. 西北園藝,20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