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森林防火重要性
森林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對經濟的推動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對自然環境的改善與調節。而一旦森林遭到破壞不僅會造成水土流失影響農業穩產,而且還會加重旱災、沙災、風災的危害。而常見的破會森林的就是森林火災。
2 森林防火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防范不到位
第一,宣傳教育不力。部分地區的森林防火宣傳教育只是表現形式用來應付上級檢查,工作中存在很多死角,很難起到增強全區域民眾防火意識的作用。
第二,組織領導不力。部分地區雖有專門的護林防火行政機構,但是這些機構只是空架子,沒有被賦予具體的職能與責任,平常工作也僅限于首發文件。
第三,督辦不力。部分督辦組在實際督辦工作中很少指出督辦對象存在的問題,更別說提供詳細的措施與解決方案了。
第四,撲火隊伍不力。缺乏專業的森林防火滅火隊伍,對森林的巡查往往敷衍了事,很難在火情出現前發現并消滅隱患。
2.2 打擊不到位
第一,專業撲火隊伍不力。發生森林火災后,很多地方甚至沒有滅火隊伍,即便有有,也缺乏科學有效的滅火知識與能力,無法及時有效控制火情。
第二,隊伍專業知識培訓差強人意。撲火隊伍對森林撲火認識不清,不明白撲火原則、撲火要領,致使撲火作業混亂、差強人意,無法起到預期效果。
第三,隊伍體能訓練不力。還有部分隊伍過于強調撲火知識與技能的培訓而忽略了體能訓練,致使撲火時難以持之以恒。
2.3 處罰不到位".四個不放過"淪為口號,執行不嚴,未落到實處。干部追究責任制形同虛設,部分干部僥幸、麻痹思想普遍。執法力度不足,對"一處冒煙,罰款一千,行政拘留十五天"等處罰制度的執行不力。
3 森林防火的主要對策
3.1 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機制
對現行的野外火源管理機制進行改進,結合當地鄉規民約,細化野外生產性火源的防控工作,并采取綜合手段確保做到有堵有疏。例如:建立嚴格用火審批制度,組織專人負責農村農事生產性用火的審批,并進行嚴格的盯防監控杜絕私自用火的狀況出現。同時,在夏秋等火災高發季節,可以適時頒布禁火令,杜絕任何的野外用火。在各農事、林事用火高峰期間,抓住森林火險等級較低的時段,可專門派人主動組織群眾有計劃、有防范措施地在林緣田埂邊燒除雜草等易燃物,從根本上解決部分群眾亂點亂燒引發森林火災的問題,以達到既把火源管好;又能促進農民生產發展的目的,要組織力量,加強巡山護林,加大野外違章用火力度。
3.2 完善森林防火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巡山護林隊伍建設。首先,明確明確巡山護林人員的權責,使其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其次,適當提高護林人員的工作待遇,從經濟角度刺激護林人員的工作熱情,使其能認真對待巡山護林工作。再次,定期組織人員參與培訓,提高巡山護理人員防撲森林火災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最后,加強嚴格監督考核,嚴格追究相應責任人的責任,對不符合工作需求的人員務必剔除,真正將護林巡山責任落實到個人。
二是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以專業化為導向,加強專業撲火隊伍以及半專業撲火隊伍和兼職撲火隊伍的組建管理工作。對武警森林部隊和森林消防專業隊等一線撲火人員進行崗前培訓,要求其每個人必須在掌握了安全撲火及避險技能以及具備較強的自救技能之后才能參加進行滅火工作。對半專業或兼職撲火人員來說,應嚴格控制其人員選拔構成,以個機關、廠礦、企業等機構內的青壯年為基礎,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對這些人員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培訓,提供專業化的設備工具,定期開展防撲火訓練,從而提高其實戰水平。
3.3 加強林火阻隔體系建設
第一,強化林火阻隔體系建設。對原有的防火林帶和防火阻隔帶,在撫育措施方面要跟上,避免雜草叢生,使其失去防火功能。
第二,在造林時即做好防火林帶、防火隔離帶的設計工作。防火林帶一般因山就勢建在造林山場兩側和山頂或與其它林地接壤處,以對萬一發生的林火起隔離作用。
第三,加強技術管理。定期區域內的防火林帶、防火道、防火隔離帶進行檢查,避免其中存在雜草、枯枝、落葉等可燃物;同時深坑防火林帶、防火道、防火隔離帶的表土層,增強其防火能力。建立合理的防火望臺值班輪換制度,確保24小時都有人監視,以確保及時發現火情。
4 結束語
本文對舍得山區的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每年森林防火機制創新策略及應當采取的措施進行了探索,以求得為保障舍得鄉森林資源的健康發展貢獻綿薄之力。但本文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關行業人員應當加強對全鄉森林防火機制的探索和研究,不斷建立健全防火機制,保障森林安全。雖然完全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是不可能的,但及時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森林火災發生的可能。我們應該充分認識森林防火的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思想上重視,工作上強化,做到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保障森林資源安全的統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參考文獻:
[1]李欣,劉玉玲。森林防火警鐘長鳴[J].林業勞動安全,2009,22(4):34-36
[2]休寧,江南美。山區森林防火技術要點[J].安徽林業,1996,1:19
[3]劉萌。創新森林防火機制 保障森林資源安全--福建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后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調查與思考[J]. 森林防火,2014,(09):6-8.
[4]王春林,劉相英,經曉春。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的研究[J]. 中國林業經濟,2011,(0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