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如今我們又對興修水利新的技術進行深刻探討,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努力建設現代化的農業設施,使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實現產業最大化,技術最優化。農田水利作為現代化農業的重要基礎,農田水利技術的發展聯系著農業生產的命脈,關系著全世界人民的未來。農田水利在現代化農業的生產中,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應用農田水利不僅可以推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的步伐,而且還能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共同向我們的最終目標———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前進。
1 農田水利的現狀
1.1 地域問題
我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糧食的供應便是我們面臨的一大問題,如何使農業生產培育出高產優質糧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人口在不斷的增長,面對巨大的壓力,使得人們不得不想出其他高產糧食的方法,即通過高科技培育出高產抗性強的新品種,然而面對我國惡劣的氣候條件的嚴峻考驗,水利便成了其中一大難題。
目前我國在水利建設方面的現狀不容樂觀,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國國土寬廣,在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由于地理位置差異,面對不同區域地地理環境,由于地質土壤不同,相應的采取的工程措施也不經相同,這也對農業水利施工技術帶來一定的挑戰。例如在我國西南地區,山路崎嶇,喀斯特地貌遍地都是,許多石灰巖層遍布各個角落,而很多農田就坐落在這些蜿蜒崎嶇的山路旁邊,當人們想引水進入田中灌溉莊稼是,就很困難,只能坐等上天降下來足夠多的雨水才能供應莊稼,否則當年就沒有收成,因此莊稼的收成不是很高,而且往往得看上天的臉色。面對這種情況,如果想要改變農民靠天吃飯的被動情況,就必須在農業水利的修建上面下狠功夫,努力從水利技術方面下工夫,只有技術方面革新了,才能克服這一在地質方面的問題,使農民每年都有個號收成,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另一方面,由于氣候不同,對水利修建的技術要求也不一樣,面對各種問題,造成我國目前的農業水利工程不是很發達,以至于許多地方還處于靠天吃飯的落后現狀。
1.2 科技落后和資金的問題
在我國農業水利工程建設中,資金問題始終影響著工程的進度與質量,因為農業水利其本身就是在邊緣農村為農業種植的田地修建的灌溉渠道,其地段不僅偏遠,而且道路蜿蜒崎嶇,一般生物建筑施工工具難以運輸到目的地,因此,要想在這些地方修建一條利國利民的農業水利設施,就必須得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農業水利工程覆蓋全國各個角落,其工程項目量比較大而且分布的路段也很分散,同時在管理的過程也比較困難,而且農村的條件是很受限制的,資金的來源比較少,資金的儲備也相對匱乏,加之對于這個工程的特殊性,由于水利建設的過程中,條件相對其他工程要艱苦得多,許多專業技術嫻熟的技術人才極為稀少,因此必須得花費大量資金聘請專業的技術型人才。這些方面都需要國家政府花費大量資金來完成此項任務,然而,預算結果往往不能應對實際施工時發生的突發情況,因此實際操作中得需要花費比預算要多得多的資金,因此,在農業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資金問題將是施工單位面臨的一大挑戰。還有對于水利建設方面我國也還存在技術上需要解決的問題,雖然目前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然而科技發展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我國農業生產中對水利建設的速度要求,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必須加快科技創新的步伐,達到現代化農業的需求。因此,科技落后和資金的問題,也是我國農田水利的又一現狀。
1.3 自然災害
就目前我國的農業水利方面,一直受到許多的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自然災害便是其中之一。例如干旱、洪澇等。我們可以在各個地方的事實記載中不難發現,歷年來頻頻發生的各種自然災害,其中以干旱和洪澇較為明顯。據某市縣的記載,在過去的 100 年中,共發生洪澇災害二十余次,其中大澇竟然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洪澇發生時,泛濫的洪水無情地淹沒了農田數萬畝,人們居住的樓房被沖毀的數量不計其數,導致大量災區人民不得不大規模的遷移至安全地帶,遭受了嚴重損失的農業生產量根本無法估量。各種生物群落也因洪水淹沒引起群落結構的改變和棲息地的變遷,從而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洪水淹沒村莊的廁所、糞池,大量的植物和動物尸體的腐爛,引起蚊蠅孳生和各種害蟲的聚集,給災區人民生活、生產帶來嚴重的困難。另外干旱的自然災害也會對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尤其是在一些常年嚴重干旱的地區,由于土地嚴重沙漠化,水土嚴重流失,以至于習慣性的常年干旱。例如素有十年九旱之稱的凌源市,干旱發生頻繁,居各種災害之首。據縣志記載在短短一百年的時機里發生的大大小小的旱災共計七十余起,季節性旱災幾乎年年都有,大旱和季節性干旱往往連續發生。尤其時候近年來連續干旱,造成河水斷流,地下水位下降,使農作物產量減產,農業產量收成降低甚至接近無收,局部人民飲水出現困難,給工農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2 農田水利技術的展望
目前,農田水利產業已經處在了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第一位,對于農田水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抱以樂觀的態度。充足的資金保障是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和管理的前提條件,雖說目前對于水利的資金問題還是一大難題,單我們應該認識到以政府財政投入為主,這種方式已不能滿足廣大農村群眾對現代農田水利設施的需要,應另辟蹊徑找到適合的資金源,來快速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其次,對于科技落后這一現狀,應加強隊伍建設,水利事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人才,加強水利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科學文化素質與科學技術水平,爭取在世界水平上處于領先地位。只有科學技術水平提高了才能改變如今水利工程的尷尬現狀,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為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農業水利的現狀以及發展的探討,深刻總結了,農業水利作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命脈,關系著全民的未來,只有在資金、技術方面攻破難關,才能還全民一個美好明天。對于農業水利技術現處的境地,只有加強技術的革新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從而實現農業生產達到高產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曲永芳.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問題研究 [D]. 濟南:山東大學 ,2008.
[2]王榮昌.關于我國農村農田水利供給現狀的探討[J].才智,2011\\(26\\):251.
[3]尹利海.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存在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0\\(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