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態城市
1.1 生態城市的含義
生態城市的建設是一種在漸進、有序的環境下完善城市系統與功能的過程。建設生態化城市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具體來說就是創新城市在物理狀態、美學效果以及生態功能上的表現,同時要遵循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性、整合性、生態活力、自我凈化能力、多重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的特點。
1.2 生態城市的發展階段
首先,生態衛生的階段。所謂生態衛生就是通過清理城市的環境,減少水、廢氣、廢渣、噪音污染,為城市的居民提供一個健康和諧的生活居所。生態衛生階段的實現是由技術手段、社會行為所控制的,其目的就是維持人與自然間的生態代謝系統的穩定發展。其次,生態安全階段。所謂生態安全就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安全生活條件,其中安全的生活條件包括清潔的水資源、便民服務、食物資源、住房資源以及防災發生。再次,生態產業階段。生態產業階段強調的是產業通過一系列手段進行系統的發展進步,生態產業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多樣性以及靈活性,其所包括的硬件、軟件是處于協調開發的過程中,并通過進化式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人員就業的需求。再次,生態景觀階段,生態景觀所強調通過景觀生態規劃與建設來優化景觀格局及過程,其中有一些要求,包括減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水資源耗竭及水環境惡化等惡劣事件,保持城市的美好景觀。同時生態景觀是包括地理格局、水文過程、生物活力以及美學上的和諧程度等復合生態景觀。最后,生態文化階段。所謂生態文化是指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在自然與人類關系上的具體表現,是生態建設的強大動力。
2 住宅小區園藝設計與生態城市的關系
2.1 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要遵循生態規劃的要求
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必須遵循生態規劃的要求,所謂生態規劃,即指生態概念規劃、生態管理以及生態工程規劃,這3 點是建設生態城市最基本的要求。在生態城市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時,必須考慮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空間和時間因素、生產生活因素、能源聚散因素、水源因素、交通因素、景觀文理、安全保障因素等方面。
2.2 特別關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關系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和諧統一是建設生態城市的重點考慮因素,是其發展的原動力,它主要表現在管理體制、價值觀念、政策法規、生產方式、道德規范及消費行為上的和諧統一性,在某種方面來講,就是將個體活動改造為群體活動,使人的價值取向趨于群體化。這種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和諧統一是一種非常健康且文明的生活態度。在生態城市建設住宅小區,必須要考慮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和諧統一,它會給住宅用戶帶來較高的凝聚力,反方面又促進了生態城市的發展,這種發展是精神上的深層次發展形式。
3 生態城市住宅小區園藝設計的具體要求
3.1 融合人文景觀與生態景觀
生態城市住宅小區園林綠化并不只是栽種樹木、花草,而是把植物作為布置景觀的基礎,并且根據季節時間的變化轉化植物的類型和形狀,以此將每個季節的植物形態美、層次美展示出來,植物可以造型多變,但一定要設計符合生態要求的形狀,并且需要將一些人文的景觀文化融入到生態景觀之中,同時在完工之后可以讓生態持續循環,積極地展現出園林的生態效果。
3.2 園藝設計要富有藝術性
園藝設計的藝術性是指在園林綠化工程中展現出自然景觀中的形態,但創造這樣的自然景觀并不容易,所以,需要人為謹慎地協調人與自然。目前,城市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非常重視平面形態的變化,但同時也需要搭配一些立體的空間層面,如搭配喬木、灌木叢等,這樣可以使平面與立體相互和諧的存在,構成不同樣式植被的分布。通過這樣合理布置設計可以將生態空間有序地劃分出來,創造出富有美感的藝術性場景,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居住條件。
3.3 園林綠化要注重節水
生態城市的建設很大程度上需要綠色植被的點綴,而綠色植物的大量使用很可能造成水資源浪費的現象。但水資源的浪費情況是違背了生態城市建設要求的,所以,在生態城市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時一定要注重節水設備的使用,并采取節水技術進行灌溉。如減少大面積草坪的使用量,使用滴灌的方式進行灌溉,從植物的根部進行灌溉,在植物干旱期的時候最好不要做修剪植被和施肥工作。
4 結語
生態城市住宅小區的園藝設計是目前建筑行業關注的重點,為了達到建設生態城市的目標,需要建筑單位、設計人員在建設的時候考慮到現代文明的和諧性。通過人文景觀與生態景觀的融合設計出富有韻味的園林景觀,以此滿足現代居民對于住宅的高質量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興民。綠色生態城區運營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4
2 黃潔。生態理念指導下的住宅設計[D].北京建筑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