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 305m,裝機容量 3600MW,是目前壩高居世界第一的特大型工程。該電站大壩正常蓄水位時,壩體承受總水推力近 1200 萬 t。因此,要求壩基及兩岸抗力體一定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滿足拱座抗滑穩定和拱壩整體穩定。同時,要具有抗滲性和滲透穩定性,以及在水長期作用下的耐久性。經對左岸抗力體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采用一般水泥高壓固結灌漿試驗證明,其巖體物理力學指標難以達到設計指標要求。若對抗力體范圍內的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采用混凝土網格進行局部置換,其置換開挖施工安全風險極大,對本工程的總工期目標實現有較大的制約。
因此,設計提出選擇規模大、性狀差的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進行高壓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試驗研究的方案。擬通過現場灌漿試驗,研究水泥-化學灌漿在技術上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經濟上的合理性。本次試驗于 2007 年 9 月底開始,于 2008 年 3 月中旬結束,歷時 160 多天。
在整個化學復合灌漿試驗過程中,分別對各試驗區灌前、水泥灌漿后和化學灌漿后開展了壓水試驗、聲波測試、鉆孔變形模量和鉆孔全景圖像等綜合檢測手段進行了系統檢測,為灌漿效果評價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進一步開展壩址區 f2、f5、f13、f14、f18 斷層、煌斑巖脈、層間擠壓錯動帶等軟弱巖帶處理方案的制定及優化提供了基礎資料。
2 試驗研究目的及要求
2.1 試驗目的
本次現場化學固結灌漿試驗研究的主要對象為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軟弱巖帶。以提高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的抗壓、變形模量、抗拉、抗剪強度、抗滲性和泊松比等物理力學指標。擬通過現場灌漿試驗研究,了解經化學灌漿處理后,其整體性、剛度、防滲性、抗剪強度和泊松比等物理力學指標的提高幅度,論證經過灌漿處理后的巖體做為拱壩基礎的合理性、耐久性和可靠性,提出相應的巖體力學參數值,在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滿足大壩建基面的要求,改善拱壩基礎的適應性和安全性。
2.2 灌后巖體技術指標要求
經過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處理后的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物理力學指標擬達到表 1 要求。
3.1 f5 斷層工程地質特征
f5 斷層試驗區選擇在左岸基礎處理工程1730m 高程 1730m-2#排水洞 0+081~0+087 洞段上游側施工供風洞內。試驗區巖性為 2(6)層薄層大理巖,層面裂隙發育,該部位 f5 斷層帶寬 1.0~1.5m,主要由碎裂碎塊巖夾少量糜棱角礫巖條帶組成.上盤影響帶寬 1.0~1.5m,下盤影響帶寬 1.5~2.0m,影響帶巖體破碎,影響帶及附近巖體裂隙密集發育且松弛,以碎裂結構為主。該試驗區內破碎帶為 V 級巖體,影響帶及附近巖體為 IV2 級巖體。
3.2 煌斑巖脈工程地質特征
煌斑巖脈試驗區選擇在左岸基礎處理工程1885m 高程 1885-2#固結灌漿平洞 0+045~0+50洞段向上游開挖的支洞內。巖脈位于砂板巖中。一般厚約 2.0~2.5m,弱-強風化,脈體走向裂隙發育。試區底板部位兩側為斷層接觸,上盤斷層帶寬 20~50cm,局部 70~90cm,由碎裂巖組成且松弛。下盤斷層帶寬 2.0~2.5m,主要由碎裂巖、角礫巖組成,風化較強,平行煌斑巖脈的裂隙密集發育?;桶邘r脈兩側的砂板巖較破碎,裂隙發育,松弛,呈碎裂-鑲嵌結構。與煌斑巖脈接觸處 1.0~2.0m 范圍內巖體多破碎,呈碎裂結構。該試驗區內砂板巖和煌斑巖脈主要為 IV2級巖體,少量砂板巖為Ⅲ2 級巖體。
4 檢測孔布置及檢測方法
4.1 檢測孔布置
為檢測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化學灌漿試驗效果,分別在 f5 斷層試驗區灌前布置了 4 個檢測孔,水泥灌漿后布置 2 個檢測孔,化學灌漿后布置 5 個檢測孔。在煌斑巖脈試驗區灌前布置了 4個檢測孔,水泥灌漿后布置 3 個檢測孔,化學灌漿后布置 5 個檢測孔,孔深為 30~35m 不等。
4.2 檢測方法
為了檢測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后巖體的滲透性能及巖體物理力學性質的改善程度,在試區開展灌前、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后除對檢查孔進行鉆孔取芯外,且均采用壓水試驗、單孔聲波、鉆孔變模、鉆孔全景圖象測試等綜合檢測手段進行檢查,對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后巖體灌漿效果進行綜合評價,以評價灌漿效果。
5 檢測成果分析
5.1 壓水試驗成果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試驗區在灌前、水泥灌漿和化學灌漿后按設計要求進行了壓水試驗。
f5 斷層試驗區,V 級巖體灌前透水率多為30~100Lu,少量大于 100Lu,屬中等透水為主。水泥灌漿及化學灌漿后,巖體透水率均小于 1Lu?;桶邘r脈試驗區Ⅳ2 級巖體灌前透水率q=30~100Lu,部分大于 100Lu,屬中等~強透水,水泥灌漿后透水率多小于 1Lu,少量 1~3Lu,屬微透水,化學灌漿后透水率 q=0Lu,巖體透水率均小于 1Lu。
壓水試驗成果表明,f5 斷層試驗區隨灌序增進及加密補強灌漿、化學灌漿后,透水率均小于 1Lu。通過水泥-化學的復合灌漿能改善f5 斷層 V 級巖體滲透性能?;桶邘r脈試驗區經過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處理,煌斑巖脈達到不透水,對改善該試驗區Ⅳ2 級巖體滲透性能效果顯著。
5.2 物探檢測成果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試驗過程中,分別在灌漿各階段均進行了鉆孔聲波、鉆孔變模和鉆孔全景圖像檢測。
5.2.1 f5 斷 試驗區物探檢 成果
(1)分析 f5 斷層水泥灌漿后及化學灌漿后30 天單孔聲波波速統計分析表明,f5 斷層破碎帶水泥灌漿后較灌前巖體聲波波速平均值變化較大,由灌前的 2664m/s 提高到灌后的 4789m/s,提高幅度接近 80%。但破碎帶化灌后比水泥灌后聲波波速提高幅度較小,即由水泥灌后平均聲波波速 4789m/s 提高到化灌后的 4858m/s,僅提高 1.44%。由此表明,水泥灌漿使得碎裂巖、角礫巖、碎塊巖空隙間得到水泥的有效充填,對 f5斷層破碎帶聲波波速提高較大;而化學灌漿對 f5斷層(碎裂角礫巖夾碎塊巖)物理力學性能改變較小。即水泥灌漿能有效地充填于碎塊間,提高破碎帶的密實度,而化學漿液僅充填、膠結于巖塊角礫間,未能滲透于巖石中,對改善 f5 斷層破碎帶的性狀作用不大。
(2)f5 斷層試驗區灌前斷層破碎帶未獲得變模數據,水泥灌漿后在破碎帶部位僅測得 1 個數據,其鉆孔變模值為 2.67GPa,且對比性不強,不具備統計規律。主要原因在于水泥灌漿前、后檢測孔孔壁巖體破碎、較軟等,導致無法獲得巖體變模值。說明 f5 斷層破碎帶灌漿前及水泥灌漿后變形模量均較小?;嗪笤?f5 斷層破碎帶部位僅測得到 3 個有效鉆孔變模數據,其變化范圍為 1.6~3.1GPa,平均鉆孔變模值為 2.6GPa,與水泥灌后相比無提高。
(3)f5 斷層試驗區鉆孔全景圖像測試成果表明,f5 斷層破碎帶孔段灌前孔壁粗糙,凹凸不平,巖體破碎,呈碎塊狀,結構松弛,局部呈空腔。水泥灌后破碎帶孔段碎塊間明顯充填水泥結石,松散、破碎帶巖體得以固結,但水泥灌后破碎帶孔段孔壁仍粗糙?;嗪笃扑閹Э锥慰妆谳^粗糙,碎塊間見明顯充填水泥結石及化學膠結物,但化學膠結物未滲透入巖塊中。
5.2.2 煌斑巖脈試驗區物探檢 成果
(1)煌斑巖脈灌前、水泥灌后單孔聲波波速平均值變化較小,由灌前的 3262m/s 提高到灌后的 3388m/s,提高幅度僅 4%,表明水泥灌漿對提高煌斑巖脈的聲波作用不大?;嗪笈c灌前原巖體相比,聲波波速平均值變化較大,由灌前的3262m/s 提高到化灌后的 4322m/s,提高幅度達32%,且聲波波速主要集中在 3000~5000m/s,消除了小于 3000m/s 的低波速帶,局部高達5000m/s 以上。
(2)煌斑巖脈水泥灌漿前、后鉆孔變模提高幅度較大,由灌前的 0.72GPa 提高到灌后的1.44Gpa,提高幅度達 100%,表明經水泥灌漿后,煌斑巖脈及周邊巖體裂隙得到了水泥的有效充填?;桶邘r脈的抗變形能力增加較多,但仍然不滿足設計指標要求?;嗪笈c灌前相比,鉆孔變模平均值變化更大,由灌前的 0.72GPa 提高到灌后的 3.52GPa,提高幅度達 390%,表明化學灌漿對煌斑巖脈的物理力學性能改變較大。
(3)煌斑巖脈試驗區鉆孔全景圖象測試成果表明,灌前孔壁粗糙,局部呈空穴狀,裂隙張開明顯。水泥灌漿后裂隙明顯充填水泥結石,但孔壁仍較為粗糙,化灌后檢測孔孔壁光滑,煌斑巖脈巖體張開裂隙充填較密實,部分被充填的裂隙明顯呈黃色。表明煌斑巖脈經化灌后其完整性得到了較大的改善。
6 結論
通過對錦屏一級水電站左岸抗力體 f5 斷層及煌斑巖脈開展的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試驗研究取得的豐富研究成果及大量綜合檢測成果資料表明:f5 斷層和煌斑巖脈經水泥-化學復合灌漿處理后,巖體透水性得到了大大改善,灌后透水率均能達到試驗預期要求?;瘜W灌漿對 f5 斷層破碎帶物理性能改善效果較差,對風化煌斑巖脈軟弱巖帶物理性能改善效果較好。該試驗研究成果,為優化建基巖體中的斷層、煌斑巖脈、層間擠壓錯動帶等軟弱巖帶的處理設計,提供了基礎資料。
(1)f5 斷層破碎帶灌前透水率多為 30~90Lu,隨水泥灌序增進及水泥加密補強灌漿、化學灌漿后,透水率均小于 1Lu,灌后透水率達到試驗預期要求。經水泥灌后破碎帶平均聲波波速已達到 4789m/s,其聲波波速達到設計要求,水泥灌漿后碎塊間明顯充填水泥結石,松散、破碎帶巖體得以固結,對 f5 斷層破碎帶聲波波速提高較大。但再經化學灌漿處理后破碎帶平均聲波波速僅為 4858m/s,與水泥灌漿后相比其聲波波速提高不明顯,表明化學漿液僅充填、膠結于巖塊角礫間,未能滲透于巖石中,雖然使得破碎帶巖體得到進一步充填膠結強化,但對改善 f5 斷層破碎帶的性狀作用不大。無論是水泥灌后還是再經化灌處理后 f5 斷層破碎帶平均鉆孔變模值均不滿足設計指標。
(2)煌斑巖脈灌前透水率 q=30~100Lu,部分大于 100Lu。水泥灌后透水率多小于 1Lu,少量 1~3Lu,再經化學灌漿處理后巖體透水率均小于 1Lu,透水率滿足試驗預期指標要求,顯著降低了煌斑巖脈巖體的滲透性能。水泥灌漿使得煌斑巖脈中的張開裂隙得到了較為有效的填充,水泥灌漿后煌斑巖脈平均聲波波速僅為 3390m/s,平均鉆孔變模為 1.44GPa,水泥灌漿后煌斑巖脈物理力學性未達到設計指標要求,再經化學灌漿處理后,煌斑巖脈完整性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物理力學指標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煌斑巖脈平均聲波波速達到 4322m/s,平均鉆孔變模值為3.52GPa??梢?,化灌后聲波波速達到設計要求,但其鉆孔變模值仍未能達到試驗預期要求。
為此,設計根據上述試驗研究成果,并結合工程地質條件及結構設計要求,擬對錦屏一級水電站大壩右岸 1730~1670m 高程間 f14 斷層、左岸 1885~1829m 高程間防滲帷幕煌斑巖脈原防滲設計混凝土置換斜井方案,改為水泥-化學復合灌漿方案;對 1670m 高程以下防滲帷幕 f5 斷層采用水泥加密灌漿處理,若仍達不到設計要求,可進一步采用化學灌漿進行補強.大壩左岸防滲帷幕線上 f2 斷層及層間擠壓錯動帶、大壩右岸防滲帷幕線上 f13、f18 斷層等,在常規水泥灌漿后仍難以達到設計要求時,再次進行化學復合灌漿補強處理設計,對加快工程進展,提高整體工程質量和安全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