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有多久,滴答、滴答……"無法形容的瞬間,日積月累卻是意想不到的.英語課堂中的一分鐘對話,要產生效益,就是要堅持不懈. 作為語言的學習,在非英語環境里,口語的掌握受到局限. 口語能力被視為語言能力中最根本的能力, 是語言交際能力最根本的表現形式. 學習英語的目的在于用英語作為交流的工具, 不能在實踐中應用的英語知識是不能成為交流工具的, 語言能力是在學生自身的語言實踐活動中培養出來的. 在我國現有的環境下學習英語, 學習者大多仍處于一種非英語環境中,沒有那些在英、美學習英語的外國人的良好的外部語言環境. 對于大多數在校生特別是農村的在校生來說,課堂是他們進行語言實踐的主要場所, 學生所獲取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等項技能需要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得到檢驗. 有一種觀點誤認為, 強調應用能力的培養就是只注重口頭交際訓練,開展大量的口語活動,片面追求課堂的活躍氣氛,其實,片面利用口語活動追求課堂氣氛是英語課堂教學應盡量避免的一種傾向. 口語活動只應是語言活動的形式之一,不是最重要但同樣重要. 因此,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鐘的課堂里, 擠出七分之一的時間,進行一分鐘的對話,可以綜合提高學生各項技能的水平.
一、雙人練習
\\(pair work\\)是一分鐘對話的前提人多嘴雜,永遠不變的真理. 兩兩對話,簡單明了, 對話內容易于掌握, 利于說利于聽,如: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B:I usually come to school on foot. Howabout you?
A:I often come to school by bus.
B:Thank you!
這樣的一段言簡意賅的對話, 無論對于對話者還是聽眾都可以起到鞏固復習作用,在有限的時間里人員的安排應以簡單為主.
學生小組搭配上可以采取自由組合, 這樣有利于他們自身的發揮,朋友之間的默契,性格相似者之間的協調,愛好相近者之間的認同,都可以培養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的隨機應變.
當然一切事物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可以隨對話內容更改為三人組合.
二、對話形式多種多樣
一分鐘對話并不是局限于對話形式,太過單一會產生聽覺疲勞感, 過程準備的厭倦感,從而滋生厭學情緒,抵觸心理. 采取多種形式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模擬對話、唱歌、歌謠、采訪活動、看圖說話等基礎性運用活動,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促進英語思維的發展.例如,sing a song "What are you doing",既能掌握現在進行時的結構, 又能掌握特殊問句,而不用單純的學習語法. 形式多樣,對于初中生來說新鮮感強, 容易產生好奇、興趣,還可以挖掘出學生求知、挑戰的欲望,沒接觸過的東西永遠都是神秘的. 多姿多彩的生活永遠都是追求的目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種行為久了,就成了習慣,習慣久了就成了自然、成了性格. 每天的兩兩對話,既能鍛煉學生開口的能力, 同時為學生提供聽力訓練的機會, 新的英語教學大綱指出:"外語學習歸根結底是學生自身的學習. 課堂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重要場所. 課堂教學不僅要擴大學生的語言知識, 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
三、對話內容的選擇
內容在于精不在于多、長,多了長了就乏味. 如 ask the way,選擇一種問路方式進行對話即可.主要應以復習鞏固為前提,農村教學設備的限制,社會環境、家庭條件的局限,充分利用一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開口,聽音,尋找語言點,既能起到復習的作用,又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 這種普遍性的狀態為大班制的班級提供了便利, 既縮短了時間, 又人人受益.對話內容可以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真實的交際行為, 貼近有目的的語言運用活動, 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提供基本語言情境,將學生調整到英語思維狀態,發揮語言互換性和整體反饋兩大特點. 教師應適時糾正學生口語交流過程中出現的錯誤, 學生通過反思口語內容,及時糾正,從而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四、教師的作用
新課改要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但并不是說學生在對話活動中可以隨意發揮,教師可以袖手旁觀,而是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引領, 教師的主導作用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始終. 課前, 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水平、復習的內容、教學的重點給學生提供對話線索. 課中,一分鐘對話既要及時總結,又要調整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盡量發揮,使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高,課堂參與度高. 課后,教師還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 為他們提供建議和幫助.教師不僅是教學任務的執行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 而且還是學生的鼓勵者和合作者,學生的引路人.
語言的學習要放在語言的環境里. 就像母語,從一出生開始耳染目濡,一切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就會.狼孩的得來是環境造就的,而第二語言英語缺少的就是這樣的氛圍. 如何營造這樣的氛圍, 使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能無聲地接受感化,能事半功倍地接受知識, 而不是面對一種新的語言時無所適從,甚至厭惡抵觸這種學習.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去探索. 隨著國際交往的日益擴大,目前,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其他技能已顯得越來越重要.同時,英語應用能力是各種語言技能的綜合反映, 這些技能是相鋪相成、互相促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