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 言
師德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最基本的素養,師德建設成為國家和社會高度重視和關注的問題。在我國,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教師師德建設,為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從 2008 年到 2014 年,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和專業標準。
2008 年,教育部重新修訂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12 年 2 月,教育部印發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小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三個標準將“師德為先”規定為基本理念,強調了教師師德的重要性。2013 年 9 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建立健全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文件指出建立健全教育、宣傳、考核、監督與獎懲相結合的中小學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將師德教育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師范生培養必須開設師德教育課程。2014 年 1月,教育部又印發《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文件明確教師不可觸犯的師德禁行行為及相應處罰辦法。出臺的一系列文件給予了師德建設宏觀指導,對推動師德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大學階段是未來教師師德素養形成的關鍵時期。師范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直接關系到未來教師的師德水平和青少年的建康成長,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來。提高在校師范生的師德素養,對于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鑒于此,為切實掌握師范生的師德意識現狀,本研究對師范生的師德意識進行了調查和分析,以期為了解師范生的師德意識狀況和提高師范生的師德素養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四川省兩所高校各年級的師范生進行抽樣調查,發放問卷 750 份,回收 750 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 732 份,有效率為 97.6%.
調查的師范生包括本科生和??粕?,其中本科生 418 名(占 57.1%),??粕?314 名(占42.9%)。本研究編制的調查問卷共有三個一級維度:師德認知、師德情感、師德行為傾向。問卷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學歷等項目,第二部分是題目,包括封閉式問題和開放式問題兩種類型,封閉式問題有單選、多選、十選三三種類型,問卷共計 25 道題。每份問卷都統一編號,然后按照統一標準對資料進行審核、編碼并輸入計算機,結果用SPSS19.0 進行統計。
三、結果與分析
(一)師范生的師德認知
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感和品質。師德認知是對現實師德關系、師德規范及原則的認識,是師德素養最基本的內容。調查從師德的重要性、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具體內容、政策文件等方面進行了考察。對師范生“你認為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進行提問,選擇“師德品質”占 71.3%,“教學能力”占 19.1%,“學識水平”占 9%,“科研能力”占 0.6%,大部分的師范生贊同師德品質的重要性,也有一部分未能認識到師德是教師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問及師范生是否贊同“教師應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選擇“非常贊同”占69.7%,選擇“比較贊同”占 24.9%,選擇“一般”占 4.4%,選擇“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分別占 0.5%,絕大部分師范生贊同這一觀點,但有少數持否定態度。在回答“你認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時,同時選擇“相互關愛”“、相互溝通”、“相互尊重”三項的占 34.7%,選擇“相互關愛”、“平等以待”、“相互尊重”占 14.2%、選擇“相互溝通”、“平等以待”、“相互尊重”占 21.6%,選擇“冷漠”、“疏遠”、“敵對”、“相互利用”、“保持距離”等選項極少,在對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上師范生持正面積極的態度。在回答“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什么”時,96.7%的師范生選擇“相互主動溝通,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有 1.1%的師范生選擇“教師只需與有問題的學生的家長聯系”,絕大部分師范生明白教師與家長應建立什么樣的關系。問及“《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有哪些”時,67.5%的師范生正確選擇了“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六項內容,有相當一部分則少選了選項,對《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還不完全了解和熟悉。在回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了解程度”時,選擇“非常了解”的占 1.9%,“比較了解”的占 9.8%,選“一般”占 37.4%,“了解較少”占 40.7%,“一點都不了解”占10.2%,師范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我國的教育法和教師法不了解或了解很少。師范生在回答“教師從事有償家教及到校外兼課是否贊同”時,選擇“比較贊同”占 41.3%,“非常贊同”占 12.3%,“一般”占 29.2%,“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分別占 11.7%、5.5%,超過一半的師范生是持贊同意見的,對有償家教缺乏清晰的認識;在回答“家長送禮給老師,你認為老師應怎么做”時,選擇“委婉拒收”占 51.6%,“視具體情況或緣由而定”占32.8% ,“ 有選擇性地收下部分禮品 ”占9.6%,“根據禮品的輕重或禮金多少而定”占 4.1%,“直接收下”占 1.9%,一部分師范生沒有認識到收禮行為的不正確,在嚴于律己、廉潔奉公的認識上有所欠缺。
(二)師范生的師德情感
師德情感是師德意識的構成因素,它包括職業情感和對學生的情感,調查涉及職業認同、職業選擇、學生安全、困難生、后進生等方面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師范生在回答“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時,選擇“非常贊同”的占 33.9%,選擇“比較贊同”的占 38%,“一般”占 21%,“不太贊同”和“很不贊同”分別占 5.2%、1.9%,大部分的師范生比較認同教師這一職業,也有少數不贊同。當問及“教師職業是平凡的,你如何看待和選擇”時,選擇“根據具體情況或其他緣由而定”的占 32.7%,“我會堅定自己的選擇,堅守教師崗位”占 27.6%,“暫時當老師,有機會就跳槽”占 18.3%,“會考慮薪酬待遇、工作條件等因素再決定”占 17.8%,“會選擇其他職業,不愿當老師”占 3.6%,只有一部分師范生會堅定教師信念,師范生對職業的選擇呈現多元取向,師范生的擇業觀現實性明顯。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關心和愛護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師范生在回答“如果學生遇到安全危急情況時,老師應當怎么做”時,選擇“在保全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去保護學生”占 37.6%,選擇“挺身而出,保護學生,乃至犧牲生命”占 36.1%,“視具體情況而定”占23.5%,“一番思考后再做決定”占 2.5%,“自己趕緊逃離,不用管學生”占 0.3%,多數師范生認識到教師要關心保護學生,但一些師范生關愛學生的程度沒有上升到一定高度,自我意識明顯,缺乏奮不顧身的英勇精神。問及“一位學生生病住院了,而因為貧寒沒錢治病,你認為作為他的老師應如何處理時”,選擇“根據醫療費用多少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而定”的占 68.3%,“想其他辦法”占 17.8%,選擇“借錢給他治病”的占 7.7%,“幫助他支付費用,不計償還”占 5.2%,“不用管”占 1.0%,多數師范生認識到教師要幫助解決學生的困難,但關愛學生的情感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對師范生“班上有一位成績差、貪玩的‘后進生',你認為教師應該如何做”進行提問,選擇“想方設法,不斷幫助提高”占 88.1%,“幫助之后,如果沒有進步就放棄”占 5.8%,“偶爾關心鼓勵下”占4.2%,“任其自由發展,不用管”占 1.9%,多數師范生在對待這一問題上,認識到教師應具有較高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