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職教師職業素質培育探究
【引言】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養提升研究引言
【第一章】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的相關理論研究
【第二章】衡水市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狀況研究
【3.1】中職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的制定
【3.2】中職教師職業素質強化方案的實施
【第四章】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的實施原則及結果分析
【結語/參考文獻】中職教師職業能力培養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衡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狀況研究
衡水的教育事業近幾年取得了蓬勃的發展,但是“普熱職冷”的教育不均衡現象同樣十分突出。衡水市及各縣市區三十余所高中,每年均有上百人被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錄取,高考成績在全省范圍內遙遙領先,因此,導致本地甚至外地學生爭先恐后選擇就讀于高中,導致當地中等職業學校無人問津。在這樣的生源條件下,中職學生普遍具有自控力差、自信心不強、綜合素質偏低,學習情緒不高的特點。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根據職校生的智能結構、智力類型,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培養模式,來達到發現學生價值、發揮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個性的目的;職業學校的學生和普通高中的學生是同一層次不同類型的人才,只有智力類型的側重,沒有智力高低的分別。教師如何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多給予學生能力的鍛煉和人格的培養,是一個長久而又深遠的課題?!敖o予學生一杯水,教師須有一桶水”.中職學校教師職業素質水平是學校是否能夠擴大招生規模、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的關鍵。因此,中職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職業素質,才能夠適應中等職業教育在新時代下的新要求,在部分地區“職教冷”的情況下培養出素質全面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一、衡水市中職教師職業素質現狀
截至 2013 年 6 月,衡水市及所轄的 11 個縣市區有中等職業學校 21 所,共有專任教師 2573 人(其中基礎課教師 872 人,專業課教師 1388 人,實習指導教師 313 人)。
專任教師隊伍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 58 人,占總人數的 2.2%;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2152 人,占總人數的 83.6%;專任教師隊伍中 36-46 歲教師 1549 人,占總人數的 60.2%;35 歲以下教師 949 人,占總人數的 36.9%.
為了進一步了解衡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結構情況,本研究通過自填式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衡水科技工程學校、武邑縣職教中心、衡水東方計算機中專三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了職業素質認知調查。題型包括選擇題和論述題,內容涵蓋了職業教育理論政策、教學與管理、教師心理、育人意識等方面。(問卷樣卷見附錄)調查對象為年齡 30-50 歲擁有不同學歷的文化基礎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雙師型”教師和管理崗位教師。問卷共發放 270 份,實收回 253 份。調查范圍廣、涉及問題較全面、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真實客觀地反映問題。
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學校的不同類型的教師進行對比調查,發現教師對于職業素質的認知情況良莠不齊:在“你認為中職教師的育人目標是什么”這一問題上,63.4%的教師認為培養學生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職業規劃的能力,而只有 18.7%的教師提到了學生人文修養、思想道德素質、人際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在“你認為中職教師應具備哪些職業素質”這一問題上,80%以上的教師提到了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僅有 12.8%的教師認識到了知識儲備量的重要性。
調查發現,少數具有高學歷的年輕教師能夠對當今職業教育發展趨勢有正確認識,他們善于日常學習和總結,能夠意識到學生德育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地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與學生有和諧有效的溝通過程等;大多數中職教師對工作缺乏熱情,表現為教學教法比較單一,對學生的關懷程度不夠,沒有強烈的育人觀念等;部分年齡偏大的教師存在思想意識落后,“只教書不育人”,“看管式”的教學過程缺乏人性化,對學生的管理過于簡單粗暴等。
二、衡水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業素質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對職業教育的認識不足
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工作者,教師應了解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和最新職教政策精神,特別是專業技術崗位的一線教師,應關注自身學科專業與相關市場領域的聯系及發展動態,從而對日常教學和管理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指導。教師缺乏對自身職業的正確認識,沒有正確的職業觀,在工作中表現出思想松懈,缺乏積極主動的熱情,沒有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甚至抱有“職業教育就是對差生的教育”的思想。思想認識是職業素質的先導,也是良好行為習慣的前提。對職業教育缺乏正確客觀的認識,決定了教師的職業素質不會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二)教學基本功較差
從業者的業務水平是職業素質所包含的核心內容。就中職教師而言,專業技術崗位的一線教師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教學計劃科學、合理地開展日常教學(包括公共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和專業實踐課)。因此,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合格與否是衡量一名一線教師是否能夠勝任日常教學環節的關鍵。筆者通過調查,發現衡水市中職教師隊伍的教學基本功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青年教師(25 歲至 35 歲)實踐能力普遍較弱,表現在動手操作經驗不足、對實踐現場突發判斷不準確、不能夠獨立勝任教學實踐環節等;二是中老年教師(45 歲至 50 歲)理論課缺乏創新,表現在內容與時代脫節、不能將教學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等。
(三)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通過對中職教師授課方式進行調查,本研究發現 63%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通過簡單的“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授課,21%的教師能夠結合教學內容經常使用多媒體教學,只有 16%的教師嘗試運用小組討論、互動問答、談話、讀書指導、角色互換等方式開展教學。
(四)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方式
中職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力差、品德修養欠提高,表現在上課多動、開小差、頂撞老師、與同學不和、穿奇裝異服等。針對這種現象,有的教師采取“以暴制暴”的簡單方式,通過言語訓斥、體罰、叫家長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不僅不能根本解決問題,反而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是教師學生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
(五)其他問題
此外,衡水市中職教師隊伍中還在工作應變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育教學行為習慣、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三、問題存在的可能原因分析
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存在職業素質缺陷的原因應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分析。
(一)客觀原因
1、當地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導致了教師隊伍職業素質的整體滑坡
寧波、廈門、廣州等沿海城市擁有大量的優秀企業和強大的經濟市場,對初、中等技術人才的需求決定了當地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而一些內地的二、三線城市沒有大量的技能人才用工需求,學生只有通過上高中、考大學的方式為自己找出路,因此當地的職業教育發展相對滯后,甚至有些地方的職業教育名存實亡。在衰退的職業教育的背景下,部分學校教師的職業素質便很難保證。
2、校方對教師的職業素質培訓不到位
很多學校只重視學生人才培養計劃的建立和實施,卻忽視將教師職業素質提升計劃作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校方僅就教師的業務水平或管理水平進行單項培訓,沒有一套科學提升教師職業素質的方法體系作指導,導致教師的職業素質得不到有效的集中提升。
(二)主觀原因
1、教師認識不足
教師僅認為自身工作職責在于教學、教研或管理,并未將提升自身職業素質納入工作計劃。對于職業素質提升,教師頭腦中存在“學校有安排就參與”的被動思想,并沒有認識到多元化的職業素質對教師職業生涯的重要性。
2、方式方法不得當
教師感覺自身理論水平不到位,就在一段時間內大量閱讀專業書籍;或者覺得實踐操作能力不足,就利用一個月苦練操作基本功。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并不是一日之功、一蹴而就的訓練,這種短期突擊的提升方式不僅不能夠科學有效地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還容易出現教師職業素質“瘸腿現象”,長期下來更不利于教師職業生涯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