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交通運輸的發展帶來了城市形態和空間布局的劇烈變化,促使城市發展由單中心走向多中心,本文探討了肇慶新區交通規劃研究。
關鍵詞:交通規劃;交通運輸;城市;鐵路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brought the city form and space layout change drastically,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by a single center to more cent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city traffic planning of zhaoqing.
Keywords: traffic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The city; railway
中圖分類號:C91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交通與城市發展
迄今為止,交通運輸經歷了水運時代、鐵路時代、公路時代、高速公路時代,目前已經進入綜合運輸時代。每一次運輸方式的變革,都帶來了城市形態和空間布局的劇烈變化,促使城市發展由單中心走向多中心,最后進入區域城市化階段。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我國古代的城市大多產生于江河沿岸,既受給排水因素的影響,也是因為水路交通可以滿足旅行往來、商賈貿易等需求。隨著經濟的發展,漕運、鹽運的興起促成了河道沿岸城市的繁榮,我國古代城市呈現出沿黃河、運河和長江三條水運主軸線展開的空間格局。近代以來,鐵路取代江河成為最主要的交通方式,由此帶動了鐵路沿線城市的發展。鄭州、石家莊等成為新興鐵路樞紐城市,揚州、淮陰等運河沿岸的城市則發生衰落。當代社會,產業的需求使得高速公路成為最重要和便捷的交通方式,它和水運、鐵路、航空、航海、管道運輸一起構成了城市資源供給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節約了運輸時間和成本,賦予了城市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區域產業集聚和城市發展格局。
交通又是城市發展的結果。城市的發展增強了內在功能的聯系,產生了更多的物資流、人力流、信息流需求,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交通載體;城市競爭力的提升需求,對交通的通暢性、舒適性、安全性、協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輻射范圍和腹地的擴大,促進了交通線路在地域上的推進。
因而,城市的發展促進了交通的發展,交通的發展又進一步激發了沿線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產業等要素的集聚。如此循環反復,使得產業和城市不斷向交通走廊集中,逐漸形成了以交通走廊為依托的經濟發展軸,結合分布于交通走廊上的城市,共同構成城市空間發展的點軸格局。隨著產業和城市聯系不斷加強,新城市不斷產生、交通支路不斷延伸拓展,點軸格局進一步演變為網絡格局。
二、區域交通變化與肇慶城市應對
在全球化時代,一個地區或城市在區域交通體系中的地位將決定這一地區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區域交通發展的重點轉變為城市和地區之間線路、通道的連接,主要包括鐵路、航空和公路線路的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和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勢頭迅猛。由高速鐵路車站和軌道交通形成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也處于飛速發展階段。城市軌道交通樞紐及其周邊將成為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地區,同時也將成為城市副中心。
表:肇慶新區區域內主要區域性通道
這些網絡與樞紐的規劃建設,給城市帶來的最重要影響是區域戰略地位的提升與變化。但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雖然國家在組織這些大型基礎設施布局時,從宏觀的角度己經考慮了該城市在區域發展大局中的地位與作用,但如果城市本身不能迅速應對變化,那么,在城市建設中很難強化和發揮這些大型基礎設施建設所帶來的正面效應。
這就要求城市能抓住變化所帶來的機遇,進行城市總體發展的應對。從宏觀的視野中對城市發展的定位、功能、格局進行重新審視,進行功能結構重組并及時進行城市空間發展的調整。
例如蘇州城際鐵路站的規劃建設隨著蘇州城市向東、向北發展戰略的確定以及火車站交通樞紐建設的啟動,蘇州城市建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在這一契機下,結合城市發展的總體戰略,將火車站地區規劃成交通與服務整合的新型城市空間,與平江新城結合,構成生機與活力激揚的綜合功能區域,構筑形象與文脈交融的城市標志性地段,并最終創造“水鄉陸港、姑蘇門戶”的空間特色\\(見圖\\)
蘇州新火車站樞紐地區與平江新城結合形成門戶空間
三、案例分析——以美國中西部門戶城市密蘇里州圣路易斯為例
美國的經濟發展是由東部大西洋岸向西部廣大荒涼地區推進的,圣路易斯城位于美國大陸本土的中央,處于美國的幾何中心,人流貨流不斷地從這里涌向西部地區,美國地理學家通常稱這里為向西進發的門戶。肇慶隨著區域性交通的建設以及泛珠三角經濟合作的日益加強,連接珠三角和大西南的門戶城市地位將逐步形成和確立。兩個城市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一)圣路易斯基本概況
密蘇里州\\(Missouri\\)是美國第24個州,一般被劃分在中西部地區之內。在密蘇里州,森林遇見大草原及密西西比河遇見密蘇里河之處有兩個重要的大城市∶位于該州中東部邊緣的圣路易市〈St.Louis〉及位于西邊疆界的堪薩斯城〈KansasCity〉。
圣路易斯\\(SaintLouis\\),以法王路易九世的名稱命名,是美國密蘇里州最大城市,位于密蘇里河和密西西比河匯合處,是美國中西部交通樞紐。
現在,圣路易斯城是美國密蘇里州最大的城市,也是密西西比河畔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水陸交通樞紐。市區被密西西比河分成兩半,河東叫東圣路易斯,歷史發展較早;河西叫圣路易斯,歷史發展雖然較遲,卻是市區的主要部分,面積約159平方公里,為州政府的所在地。從1800年后,圣路易斯出現了初期的繁榮和發展,到1850年,發展成為中等城市,人口達16.l萬多,是當時美國的第11大城市。
(二)圣路易斯發展經驗
1、門戶城市地位帶來了發達交通運輸
圣路易斯城擁有全國最大的內陸河港,碼頭岸線長達28公里,擁有現代化設施。全國第二大鐵路運輸中心,有28條鐵路線\\(內17條為干線\\)在此交會,還有9條公路干線穿行該市。國際機場設于西北郊。
歷史上圣路易斯是印第安人的皮毛交易集市口岸和美國最大的牛市場,后來發展為美國皮革制鞋工業的中心。
圣路易斯是全國最大的內河航運中心,也是全國第二大鐵路運輸的終點站,第五大航空交通樞紐和第六大卡車運輸中心。市境內的港口岸線長達116公里,在密西西比河兩岸有近百個現代化碼頭。全國有14條鐵路線匯集在圣路易斯,通過該城的鐵路占全國總里程的73%,許多重要的工業產品和原料燃料等通過這個樞紐與全國東西南北各站轉接,市區設有17個調車場、編組站,還有18個貨物裝卸場地。
由于圣路易斯的地理位置適中,噴氣式飛機約在3個小時內便可以抵達美國大陸的大多數主要城市區域。該城與全國55個城市都有直達班機,國際機場上每天起飛的班機有250多架次。
2、便捷的交通促進了城市工業的發展
南北戰爭后,由于鐵路的修建,交通和工商業迅速發展,圣路易斯市成為水陸交通的樞紐和向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基地。圣路易斯市經濟腹地廣大,交通和用水條件十分優越,附近地區又有豐富的煤、鐵、石灰石和有色金屬等自然資源,為近代工業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圣路易斯大都市地區有3000多家工業企業,是美國多種工業的集合體地區之一。因此,多樣化、專業化和現代化是圣路易斯工業最顯著的特征。汽車制造業一度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20世紀中期以后,降為僅次于底特律的美國第二大汽車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