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達的交通在給人們帶來高效、便捷和享受的同時,也倍增交通意外傷害的幾率,交通事故所引發的群死群傷給人類生命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在批量傷員的搶救中,我們圍繞“挽救生命、減輕傷殘”的主題目標,運用鏈條式處置,開展社會化救援,在批量交通事故傷亡應急救援中,收到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批量傷員;救護
1一般資料
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1月共參與4起發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大型連環車禍的搶救,救治人數98人,平均每起24.5人,重傷27人,現場緊急醫療干預52人,現場死亡7人,院內死亡3人。\\(見表1\\)
2 現場救護
2.1接警快速反應
在接到大型交通事故的“120”急救電話后,迅速調度出數倍于單一病種救護的一線值班醫護人員,并按管理要求在第一時間內到達出車現場。
2.2 即時環境評估
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立即察看環境,評估災害程度,推斷后續受災的可能性,對災害進行預見性判斷,及時與醫院急診科及上級急救中心聯系,請求做好進一步院內搶救準備,增加機動救援力量。
2.3早期預警評分\\(early warning score EWS\\)
迅速對患者心率、血壓、呼吸、體溫和意識進行評價,按A\\(呼吸道是否通暢、有無梗阻\\)、B\\(呼吸動度、頻率、節律\\)、C\\(脈率、動脈血壓、肢端循環\\)、D\\(意識狀態即對刺激的反應能力、定向力、語言表達能力\\)、E\\(肢體活動、有無畸形\\)等做出初步判斷,以確定現場處置的先后順序,揀傷后作出分級救援標識,分別以紅、黃、藍、黑代表極危重、危重、較輕、失去搶救意義的已經死亡者。根據不同級別給予相應的醫療干預措施。
2.4現場組織指揮
在現場大規模公眾參與救援的情況下,醫療救護人員常常扮演著組織、指揮、協調、實施等眾多角色,要盡可能將現場參與救護的駕乘人員、消防人員組織起來,輕傷者能自救互救,人盡其能,現場的運輸工具能物盡其用,統計數據隨時匯總并向上級匯報。
2.5 傷員管理
2.5.1保持呼吸道通暢
嚴重車禍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須及時清理口咽分泌物、嘔吐物、血塊等,向前托起下頜,把舌拉出并將頭轉向一側,防止窒息。
2.5.2 維持有效循環
用18~20號留置針盡量選擇上肢或健肢的大口徑近心靜脈穿刺,快速輸入液體,保證輸液通暢,穩定血壓,為進一步的??浦委煚幦r間。
2.5.3 控制活動性出血
外露傷口,以無菌紗布覆蓋,用繃帶加壓包扎,制止出血,避免加重損傷。
2.5.4特殊傷情的處理
開放性傷口用加厚的無菌敷料加壓包扎;同時存在骨折的傷口用夾板妥善固定骨折肢體;使用止血帶時記錄上帶時間,每間隔30min放松1次,密切注意肢體溫度及顏色變化;頸椎骨折患者使用頸領,頭部制動;頸腰椎骨折患者,搬運時脊柱應伸直,軸式移動,嚴防軀干扭轉,平臥于硬板上。
2.5.5 病情觀察
車禍多為復雜的多發傷,要密切觀察意識、瞳孔、脈搏、血壓、有無嘔吐等情況, 消防、路管等車輛協助轉運傷員時,專業救護人員要向后送人員交待清楚傷員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及處理方法,防止各種管道扭曲、脫出或阻塞。
2.5.6 心理護理
車禍時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迫切要求得到最好的治療和護理, 軀體上的痛苦與心理的恐懼交織,往往會導致急躁不安。因此應主動關心、同情患者, 掌握傷員心理狀況,獲取傷員潛在的需求信息,及時征得傷員親屬或朋友的聯系電話,告知傷員將要送達的醫院及簡要傷情等,消除急躁情緒。
3 院內處置
3.1指揮前移
接警后,白天應迅速向醫務部通報,夜間則向醫院值班領導通報遭遇災害的信息,已經派出去的院前救護力量,急救現場反饋回來的災情等,使指揮員能及時掌握救護的動態信息,及時將工作地點前移至急診科,視災情確定是否啟動災害救援應急預案。
3.2聯科協同搶救
在將急診科現有力量派出以后,迅速通知相關科室調動以創傷救治為主體的技術力量,如頭顱外傷,胸腹外傷,脊柱四肢外傷的??茡尵鹊膶<已杆賲R集到急診科待命,迎接隨時從院前轉運回來的傷員。
3.3傷情統計
將傷員逐一登記,記錄其姓名,年齡,通訊或家庭住址,主要傷情,對暫時無法了解到確實姓名的病人以編號代替;將傷亡人數、動態統計結果及時上報。
3.4及時分診后送
對傷情穩定及診斷明確,無須在急診科作更多停留或處理的傷員,及時安排護工,實習生等負責護送傷員進行有關檢查或住院。護送前先與有關科室取得聯系。對危重傷員由護士專人護送、搬運時動作要輕穩,注意保持各種管道的通暢,并與病區護士進行病情及藥品交接。
3.5對外聯絡
對無法與家屬或單位取得聯系的傷員,可通過查找證件,找到其準確聯系地址及聯系人,及時協助其取得聯系。
4討論
目前,醫療急救資源相對缺乏,當發生大型連環車禍時,現代急救醫療和急救服務已經逾越了醫學的范疇,在接警、處置、后送等環節做到與社會救援的系統運作環環相扣,能夠避免無序無為和盲目混亂的狀況。
EWS即是運用醫學全科能力及時發現潛在風險患者,快速獲取傷情信息,加快早期醫療干預機制的啟動,達到更合理、更高效地管理現場傷員,給予每位傷員準確、快速的急救服務,讓急救與傷員同在,與死神拚搶時間,挽救傷員生命,減輕意外傷殘。
車禍是一種負性心理刺激,將一對一的心理支持貫穿在院前急救中,解除了患者的孤獨感和壓抑感,增加了傷員對負性刺激的順應性,使他們能更好的配合救治,早期穩定病人的生命體征。
急救強調時間的有限性,大規模災害發生時,現場救護力量不足,在不得已的時候應以對癥處理來穩定病人生命體征,鏈式搶救可以增加搶救的時效性,消除無價值作業和重復作業,使患者在傷后的第一個黃金時段內,出血得到控制,傷情得到處理,無窒息發生以及再損傷,避免傷員死亡,提高救治效率。因此,現場急救的理念以完成生命支持為處置目標,為后續的搶救贏得時間。
現場災情與救護信息的互享,信息上報下傳,有利于迅速啟動社會救援系統;指揮員能盡量靠前于急救現場,盡早把握現場災情,作出各方協調,在線下達救護指令,“遙控”院前救護,開通院內通道,調集符合災情的急救保障力量和機動救援力量,院前院內及后送等各個環節的救治策略清晰。醫務部及相關系統提前作好接收大批傷員的人、財、物準備,現場急救和院內急救無縫隙銜接,保證急救通道暢通無阻。
參考文獻
[1] 張桂花、曾慧韻,車禍的院前急救系列護理體會,齊魯護理雜志2006,12\\(7\\): 1349-1341.
[2] 張亞卓、趙雪生、李 冰,等 創傷鏈式搶救流程在急救護理中的運用,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9\\) : 13-15.
作者簡介:
羅永秀女,護師,主要從事急診急救護理工作。